原標題:
探尋惠州“廣東老字號”企業成功密碼
守住老韻味 煥發新活力
同仁堂、全聚德、狗不理、陶陶居、陳李濟……說起“老字號”企業,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這些耳熟能詳、享譽全國的老品牌。殊不知,在惠州,也有一批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老字號”品牌。
2024年12月,在廣東省商務廳公布的第一批“廣東老字號”名單里,郭師傅、惠州賓館、燒鵝仔、九惠制藥、新峰藥業、老車田、羅浮山國藥等7個惠州品牌成功入選。其中,羅浮山是目前惠州唯一的“中華老字號”。
多年來,這些惠州“老字號”在傳承中創新發展,不斷推出名品佳品。然而,成績光鮮的背后是企業歷經市場激蕩、大浪淘沙,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艱辛創業和品牌沉淀,最終練就成“老字號”。
站在新的起點上,惠州的“老字號”如何把握新機遇,開啟新一輪征程?日前,記者走訪惠州多家“廣東老字號”企業,聆聽品牌傳承故事、探尋企業發展密碼。
01 百煉成金
堅持傳承傳統核心工藝
“師傅你好,我預訂兩只燒鵝,除夕中午來取。”蛇年春節前夕,記者在位于市區東江明珠的燒鵝仔麥地店看到,市民文斌一次就預訂了兩只燒鵝。“我們家非常喜歡吃燒鵝,尤其喜歡燒鵝仔家的,味道正、香氣濃,每年年夜飯都少不了。”
燒鵝仔的黃泥灶果木燒鵝。
廣東省燒鵝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林勐告訴記者,“燒鵝仔”品牌始創于1982年,40多年來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粉絲,所以每至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各門店的訂單量均大幅增長。
確實,要的就是這個味。不過在餐飲行業,食肆要想長盛,師傅手藝固然關鍵,優質原材料的加持也不可或缺。比如,客家釀豆腐是東江傳統風味名菜,也是老車田食府的招牌菜之一,深受惠州市民喜愛,每天前來品嘗的顧客絡繹不絕。老車田創始人鄧永強透露,這里面有一個關鍵秘訣:豆腐每天都從河源龍川運過來。
“龍川一方水土得天獨厚,當地的水質清冽甘甜。用這樣的水做出來的豆腐,豆香純粹又透著股清新的甜意,口感嫩滑,別處水質很難釀出這樣清甜正宗的豆腐。”鄧永強說,發現這個“秘訣”后,店里33年如一日,每天堅持讓新鮮豆腐跋涉230多公里,專門安排人從龍川縣車田鎮直接運送到店里。
記者發現,惠州此次入選的7個“廣東老字號”主要分兩類,一是美食類,二是制藥類。燒鵝仔、郭師傅、老車田均為惠州著名美食品牌。惠州賓館入選,也與其精致的粵菜、東江菜密切相關。而羅浮山國藥、九惠制藥、新峰藥業則是享譽全國的優秀中醫藥制藥廠。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獨特的工藝、鮮明的特色、良好的口碑,讓這些“老字號”企業成功贏得“廣東老字號”這一金字招牌。
羅浮山國藥是惠州唯一一家以“中華老字號”身份入圍“廣東老字號”的企業。廣東羅浮山國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榮鈿表示,“中華老字號”“廣東老字號”都是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廣泛社會認同的品牌標志。公司獲此殊榮,將顯著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使消費者對其產品產生更強的信任感和認同感。
羅浮山國藥技術員在做試驗。
“堅持傳承和創新是羅浮山國藥獲得這些榮譽的根本原因。”林榮鈿說,多年來,羅浮山國藥一方面積極搜集、發揚、傳承傳統制藥工藝,另一方面則不斷加強研發,借助科技力量不斷挖掘和繼承古代醫藥精華。“用現代工藝傳承保護傳統技藝處方,重現羅浮山‘洞天藥市’的榮光,讓珍貴的羅浮山中醫藥惠及更多人,是我們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
羅浮山國藥生產的中成藥。
02 推陳出新
“守”與“變”中煥發新活力
每個“老字號”的故事,都有一段濃縮的鮮活歷史,承載著幾代人的共同記憶。如何擦亮“老字號”的金字招牌,讓老樹發新芽、結新果,值得各界共同研究探索。
走進位于惠城區三棟鎮的惠州市九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新廠區,現代化的制藥車間里,感冒靈顆粒等產品在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上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雖然身處傳統的中醫藥行業,九惠制藥卻主動牽手現代化、智能化,推動企業不斷在創新中升級發展。
九惠制藥辦公室主任鐘偉文介紹,30多年來,九惠制藥一步一個腳印深耕中醫藥行業,堅持科技創新,不斷投入研發費用。除了自主研發外,為增強創新力量,九惠制藥還先后與中國藥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沈陽藥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1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聯合開發新產品。
九惠制藥技術員在做試驗。
“我們非常注重產品方面的推陳出新。目前,九惠擁有44個國家批準文號,其中國家級新藥3個、國家創新劑型2個。”鐘偉文說,九惠制藥的拳頭產品安胃瘍膠囊就是國家級新藥,還有連番止瀉膠囊,是國內首個批準用于治療輪狀病毒的國家級中藥新藥。“這些創新的拳頭產品,正是此次九惠獲評‘廣東老字號’的底氣。”
林勐也認為,“老字號”要想“活下去,活到老,活得精彩”,給品牌注入新IP、新標簽、新內涵非常重要。
兩年來,林勐組織團隊以食客的身份,到全國各地的“老字號”邊吃、邊思考、邊總結。回來后,他逐步嘗試融合新的管理模式以及惠州非遺文化,以讓顧客具象化地感知“老字號”的魅力。
近些年,郭師傅也從未停止探索。郭師傅月餅第四代傳承人、惠州市登峰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漢光坦言,“老字號”的“老”雖有傳統的榮光,但也有著“歷史的包袱”。“十幾年前,我們針對消費市場做了一次調研。調研結果顯示,郭師傅的消費群體平均年齡為48歲,這個結果讓我大吃一驚!”
郭師傅月餅。
為了實現產品全年齡覆蓋,近年來郭師傅企業成立了3支獨立的運營團隊,分別對老、中、青三個不同年齡層的受眾進行調研、生產和營銷。在這種運營模式下,郭師傅產品不斷迭代創新,產品口味、包裝趨于年輕化,成功吸引了更多年輕消費者。
記者了解到,惠州賓館作為一家具有約40年歷史的惠州四星級“老字號”酒店,也在挖掘和傳承本土飲食文化的基礎上,創新推出“東坡家宴”等爆品,進一步豐富“老字號”的文化內涵。
惠州車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除了對現有東江客家菜系進行不斷創新與升級,還通過打造5D全息宴會食府,設計婚宴、升學宴、生日宴等多個主題,讓食客在享受傳統美食的同時,有更好的用餐體驗,為“老字號”注入新活力。
林榮鈿說,羅浮山國藥一直堅持在中醫藥的賽道上傳承和創新,在傳承中發展,在創新中壯大。早在2003年,羅浮山國藥就組建了惠州市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008年,該中心被認定為“廣東省婦科中藥制劑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019年獲批建立了“廣東省抗風濕中藥工程實驗室”,已累計獲得專利146件。其中,羅浮山國藥復方風濕寧和宮炎平系列產品、消炎利膽產品專利分別于2016、2017、2018年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成為廣東當時唯一連續三年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的制藥企業。
增加發展的含“新”量,正成為廣泛共識。
在政策支持層面,2022年,我省出臺《廣東省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方案》提出了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機制、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保護傳承體系、打造集約化國際化的發展平臺、創新現代化多元化的運營模式、強化工作保障等五大方面的具體舉措,
其中包括20條細分舉措。
比如,《方案》提出要賦能消費升級,引導和鼓勵老字號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和弘揚傳統文化基礎上,通過研發新品、優化工藝、改進包裝款式等將傳統產品升級為順應時代需求、符合國潮消費、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新服務。
“在發展中增加含‘新’量,有利于增強品牌的含金量。‘老字號’企業都經過了至少幾十年的成長發展,具備了很好的市場基礎、群眾基礎。這些創新元素,其實就像催化劑,可以幫助企業更快起步、發展更穩。”惠州城市職業學院黨委委員、科技部部長梁乃鋒教授說。
03 與城相融
融入城市特色文化
推動品牌長久發展
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提出,依托資源優勢發展康養產業;支持有條件的醫院打造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爭取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市。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臨床學院院長吳慧表示,此次惠州羅浮山國藥、新峰藥業、九惠制藥等3家中醫藥企業獲評“廣東老字號”,是對惠州中醫藥產業的高度認可,將給惠州中醫藥產業發展壯大帶來新機遇。
當前,惠州正著力打造以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產業為核心的“2+1”現代產業集群,其中的“1”正是生命健康產業。吳慧說,中醫藥產業是惠州生命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惠州用好“老字號”資源,依托葛洪、“洞天藥市”等豐富的中醫藥歷史文化底蘊和南藥資源優勢,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以“老字號”龍頭中醫藥企業為“鏈主”,聚鏈成群,形成集聚效應,進一步發展壯大惠州中醫藥產業。
根據相關規劃,接下來,惠州將抓住廣東打造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的機遇,按照羅浮山文化引領、產業集群、品牌輸出,南昆山中藥材種植、產能配套、資源保障的方式形成聯動,提升發展平臺,推進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中醫藥產業集群化、規模化進程。
比如,恢復羅浮山洞天藥市,培育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本土中醫藥領軍企業,搶占中藥配方顆粒“藍海”市場,加大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特色中醫藥產品產業化推進力度等。
和風景名勝區一樣,“老字號”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游客的重要打卡點。就像人們去了北京,去看了天安門、故宮、八達嶺長城,肯定還想品嘗一下全聚德的烤鴨、東來順的涮羊肉。到了惠州,游覽惠州西湖、紅花湖后,再品嘗一下燒鵝仔的燒鵝、老車田的釀豆腐等,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2024年12月底,備受矚目的鵝城大橋通車。鵝城有鵝城大橋,也有燒鵝仔,為何不能一起擦出點火花?于是,一條這樣的視頻策劃誕生了:遠處,鵝城大橋“戀愛腦”傳送著愛心電波;近處,兩只燒鵝凹出鵝城大橋的愛心造型;遠近鮮明對比,趣味十足,腦洞大開,讓人瞬間會心一笑……借此創意視頻,燒鵝仔三天接到4500份快餐訂單。
林勐說,將品牌融入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早就在自己的計劃中。目前,他正計劃對旗下餐廳整體風格進行改良,重新設計品牌形象IP,將品牌logo擬人化,同時結合文旅,融入嶺南文化元素。“2025年,我們計劃在西湖壹城開一家店,屆時將探索融入惠州鵝城文化,打造美食文創產品。例如,定制一款有著鵝城大橋圖案的餐牌、餐具等。”
品牌本就和城市共生,主動融入城市,可以讓品牌成長得更好。
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理事林慧文指出,惠州地處粵西廣府民俗區域和粵東客家民俗區域的交匯點,語言獨特、歷史文化豐厚。他認為,“老字號”是一個歷史的印記,要想長興發展,可以充分做好文化這篇文章。“品牌與城市本就密不可分,企業可在店鋪裝潢、廣告宣傳、經營方式等方面,融入惠州特有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
當前,惠州正積極擦亮東坡文化這個靚麗品牌。“除了東坡文化,我們還有很多強有力的文化,例如陶瓷文化、中草藥文化、革命歷史文化等。”林慧文表示,將“老字號”的歷史印記與本土文化印記相融合,不僅是推動“老字號”發展的有效舉措,更是對傳統文化的有力傳承。
他山之石
●陶陶居
始于味道,陷于文化
陶陶居是廣州的“百年老字號”,它不僅是粵菜的地標,更是廣府飲食文化的瑰寶。
始于味道,陷于文化。陶陶居之所以讓無數人傾倒,除了其優質的菜點外,更以濃厚的文化氛圍、藝術氛圍“圈粉”無數游客。
陶陶居的產品種類繁多、品質穩定,且發展不斷推陳出新。在包裝上,與頤和園聯手推出“頤和一盒”月餅、采用“盲盒”概念設計禮盒等,持續刷新人們的視覺體驗。在營銷方面,不僅鋪設了商超等線下渠道,還打通了電商、直播全渠道,通過網絡將廣府飲食文化傳播至全國各地。
●陳李濟
推出“陳皮+”系列產品
陳李濟是全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創建于公元1600年,迄今已逾四百年之久。
作為傳承百年的“老字號”,陳李濟面臨著如何保持品牌活力和實現創新的挑戰。為此,陳李濟深入了解和研究當前消費者的喜好和習慣,比如,為滿足現代人對健康養生的需求,推出了“陳皮+”系列創新產品如年份陳皮、陳皮茶飲、休閑零食、滋補膏方等。此外,還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精心打造陳皮養生茶道館,使其成為推廣陳皮養生文化的重要陣地,也為消費者提供了全新的體驗和互動場景。
策劃 惠州日報記者張旭華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煒煒 袁暢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劉煒煒 陳春惠 游璇鈺 謝寶樹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劉煒煒 陳春惠 游璇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