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名(中)醫工作室獲贊

      原標題:

      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名(中)醫工作室獲贊
      名醫“沉到底” 百姓有“醫”靠

        “太好了,名(中)醫工作室的專家又來送健康了。”近日,在龍門縣龍潭鎮中心衛生院,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名(中)醫工作室專家團隊為住院老人送去了益氣扶正防疫方、防流感香囊、消腫止痛膏等健康禮包,86歲的張婆婆為專家團隊點贊。

        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24個名(中)醫工作室掛牌至今,通過名醫下沉基層坐診、帶教等方式,讓博羅、龍門共13個鄉鎮的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名醫高水平醫療服務,深受當地百姓歡迎。

        名醫坐診讓患者在“家門口”解決疑難雜癥

        “老人家,您睡眠怎么樣?胃口好嗎”“您脈象不錯,要繼續注意休息和活動”……當天,在龍門縣龍潭鎮中心衛生院,廣東省名中醫、惠州市中醫醫院陳洪教授率該院專家團隊5人,在送健康禮包的同時,仔細為住院老人和門診病人診療。

        51歲的羅叔一年半前突發脊髓炎,下肢無法動彈,只能臥床。近期,名(中)醫工作室專家為他進行藥物、針灸等治療后,病情明顯好轉。“腳板和腳趾頭能動了,下肢也能感知溫度,而且可以慢慢坐起來了,太感謝名(中)醫工作室的專家了!”羅叔說。

      廣東省名中醫、惠州市中醫醫院教授陳洪在診療。惠州日報記者羅劍業 攝

        這樣的案例還有不少。

        家住博羅縣長寧鎮的李大爺被慢性呼吸道疾病糾纏了十余年,每到換季,咳嗽、氣喘就會加劇,嚴重影響生活。名(中)醫工作室在長寧鎮中心衛生院掛牌后,來自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的專家每周都會前往坐診。李大爺預約就診后,專家為他制定了個性化治療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精準藥物治療和康復指導,李大爺的咳嗽、氣喘癥狀明顯減輕。“不用大老遠去市區看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家的診療服務。”李大爺感慨。

        在博羅縣福田鎮衛生院,經過名(中)醫工作室專家治療,病情明顯好轉的張女士表示:“以前要跑到市區去看病,如今在這里就可以見到專家,真的很方便!”

        記者走訪發現,各名(中)醫工作室掛牌以來,工作室團隊每周都會到當地衛生院出診至少1次,當地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據統計,各工作室所在的衛生院門診量和住院量有了明顯增長。

        群眾對名(中)醫工作室的滿意度不斷提升,通過問卷調查和患者反饋,大多數群眾對工作室的醫療服務質量、專家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態度給予高度評價。他們紛紛表示,名(中)醫工作室的設立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

        “名醫帶教”培養更多醫護骨干人才

        “這位患者體質虛寒,你采用溫針治療是對的。如果結合中藥,也就是外治+內服的治療方式,效果會更好,還要叮囑患者少吃寒涼的東西。”在龍門縣龍潭鎮中心衛生院,陳洪耐心地指導該衛生院中醫師沈芳華。

        每次專家坐診,沈芳華都會認真跟師學習。沈芳華說,在專家的指導下,她從“對癥下藥”轉變為“辨證施治”,綜合考慮患者身體狀況和病因,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方案。同時,她還進一步領悟到“醫者仁心”,學會更細致、耐心地服務患者。

        名醫帶教的例子有不少。近日,在博羅縣橫河鎮衛生院,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名醫團隊在平時帶教基礎上,專門組織膿毒血癥早期識別及應對等培訓,助力當地醫護人員提升診療水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各名(中)醫工作室發揮“造血”功能,在學術傳承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導師團隊和學員梯隊培養機制,通過名醫帶教提升當地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

        據悉,市衛生健康局在全市范圍內精心遴選了18名省市名醫、名中醫作為工作室下沉導師,這些導師來自市中心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一婦幼保健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市第六人民醫院、博羅縣人民醫院等,是經驗豐富的專家型、導師型醫生,涵蓋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等多個學科領域。

        每位導師都承擔起“名醫帶教”職責,組建了2~5人的導師團隊。導師團隊保證每周至少出1次門診,每兩周查房1次,指導學員對住院患者的診療和管理;每季度開展1次學術研討或學術講座,分享最新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工作室落地單位則選配至少2名中青年業務骨干作為學員跟師學習,有時還到對應的上級醫院進修。通過這種師徒傳承的方式,我市培養了一批高層次的特色技術傳承和臨床骨干人才,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力爭讓每一位群眾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記者走訪發現,每間衛生院均建設了名(中)醫臨床經驗示教診室,面積不小于15平方米,為導師坐診、帶教提供了寬敞舒適的空間。在設備配置上,每個工作室都配備了計算機、網絡寬帶、聲像采集系統、實時記錄設備,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和信息化,便于學術交流和經驗分享。

        “我們投入專項資金對衛生院進行了全面改造和升級,以確保名(中)醫工作室擁有寬敞明亮、布局合理的診療環境。同時,我們配備了中醫診療設備,以滿足名中醫開展各種中醫診療服務的需求。”龍門縣龍潭鎮中心衛生院院長賴灶容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龍門縣6間鄉鎮衛生院掛牌設立的12間名(中)醫工作室已配備電腦、打印機等相關設施設備,完成了名醫工作室團隊成員的多機構執業備案。”龍門縣衛生健康局中醫股股長李晨昌表示。

        名(中)醫工作室有效推進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使當地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還搭建了當地衛生院與上級醫院緊密合作的平臺,推動雙向轉診、專家巡診等工作落實,進一步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協同性和效率。

        “為進一步落實名(中)醫工作室建設,我們將從深化人才培養、拓展服務內容、強化品牌建設等方面著手,全方位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推動區域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博羅縣橫河鎮衛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相信名(中)醫工作室將在人才培養、服務內容拓展、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力爭讓每一位群眾都能享受到公平、可及的優質醫療服務。”博羅縣長寧鎮中心衛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惠州日報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蘇秉成 廖杰文

      編輯:洪東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