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報深度丨解碼惠州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之路

      原標題:

      鏈出新動能 轉出新天地

      解碼惠州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之路

        走進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一代全極耳大圓柱電池項目生產線的自動化、數字化程度之高讓人印象深刻。

        “這是目前國內第二條46系列大圓柱全極耳電池量產產線,也是國內第一條磷酸鐵鋰平臺體系全極耳大圓柱鋰電池量產項目。我們在這個生產基地的數字化投入就達到300多萬元,在這樣高質量、高安全、高標準的制造體系保障下,我們的產品已經量產并得到國內外客戶的高度認可。”恒泰科技人力行政總監易玉葉介紹。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眼下,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的“必修課”,而不是“選擇題”。

        像恒泰科技這樣大手筆投入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在惠州并非個例。對廣大中小企業來說,為什么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其中的難點、痛點在哪里,又該怎樣進行數字化轉型?

        01為何轉?

        提質增效降本,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為什么敢于投入幾百萬元去做數字化?首先就是你的客戶要求你這么做,不這么做的話,有些客戶的單你就接不到。既然數字化轉型的方向和趨勢是對的,那遲做不如早做。

      ——恒泰科技董事長曾賢華

        為什么要大手筆投入做數字化轉型?記者開門見山拋出這個問題。

        “我們新能源行業的標準品量太大了,價值太高了,客戶的要求就是實現物料、半成品、每道工序等制造過程全程可追溯。”恒泰科技董事長曾賢華說,“我們現在給客戶出貨,都可以提供透明的數據,客戶遠程就可以看到產品的生產過程。”

        在恒泰科技的46系列大圓柱電池上,記者發現每塊電池上都有一個二維碼。曾賢華介紹:“通過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追溯產品的生產過程、原材料以及相關的參數等各種數據。”

       恒泰科技數字化生產線。

        在數字化的加持下,恒泰科技一路披荊斬棘,從一家小微企業成長為惠州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小米、TCL、三星等眾多龍頭企業的供應商。

        這是產品制造層面,而在企業內部管理方面,數字化轉型也給做人事工作的易玉葉帶來極大的效率提高。“上了系統之后,我們員工入職、管理都是數字化,員工入職不用手填各種表格,直接掃碼錄入系統就可以了,效率大大提高。”

        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數字化轉型,是恒泰科技的做法。而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提質增效降本,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都是數字化轉型的一個永恒話題。

        在惠州市華陽多媒體電子有限公司剛啟用不久的C6廠房內,新車間的HUD標桿產線,采用先進的自動化設備,自動化率提升到85%,不僅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還實現產品質量提升,并且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距離華陽多媒體不遠,惠州碩貝德無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車天線生產車間內,在原有生產線的基礎上,該公司又投入新的自動化生產線,生產效率、產品品質都有顯著的提升。

        即使是華陽多媒體、碩貝德這樣的龍頭企業,仍然在不斷地提升數字化水平。由此可見,對中小企業來說,要想提高競爭力,加快數字化轉型就顯得尤為迫切。

        MES、ERP、WMS、PLM、OA……惠州市眾搏輝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鐘立功向記者一一介紹企業上的信息化系統。這家位于惠城區水口街道信利康樂創城的企業于2024年8月順利投產。在投產的同時,各種信息化系統已經提前謀劃好了,并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變化。

        “現在我們的工單關閉率每個月都能達標,信息化系統給企業帶來明顯的改善。”鐘立功說,“只有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實施數字化轉型,持續降本增效提質,才能跟競爭對手、友商PK。”

        對此,泛微網絡惠州業務運營中心負責人劉梅生也有相同看法,“對中小企業來說,面對行業內卷,市場競爭壓力和挑戰不斷增大的外部環境,數字化轉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02難在哪?

        轉變認知是第一步,渡過轉型“陣痛”

        部分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不足,企業自身也缺少相應的數字化建設經驗,從認知不足到推行困難,讓不少中小企業管理者對數字化轉型有心無力。用友作為國內頭部數字化服務供應商,將在惠州投入更多資源,助力惠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總經理孫中平

        在位于惠城區馬安鎮的惠州市銀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公樓一樓展廳,有一個“黑燈工廠”模型。

        “這棟占地約2000平方米的鋼結構4層建筑就在旁邊,車間全部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管理,無需人工操作,可以關燈運行。”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自“黑燈工廠”建立以來,銀農科技每年都進行更新和升級,一直都在追求更高的產出效能。銀農科技董事長錢炫舟介紹,該公司建立業內首家先進DCS自動化生產線及MES信息控制系統,甄選優質材料,執行標準化的制造工藝和嚴苛的檢驗體系,確保產品性能和質量穩定,同時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推動新型農藥制劑智能化、信息化生產,促進安全環保管理標準化。

      銀農科技智慧工廠后臺監控室。

        記者在此前采訪時了解到,錢炫舟不僅對企業數字化很重視,而且對企業數字化系統的功能、運作等技術細節都有較為深入的理解,所以銀農科技的數字化轉型之路走得頗為順利。

        然而并不是每位中小企業的企業家都對數字化轉型有深刻的認識,這也成為不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首先面臨的難點之一。

        “談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資金問題。但實際上,我們常說,數字化轉型是‘一把手’工程,企業經營者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是第一位的。”廣東飛訊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總經理歐清明告訴記者。

        飛訊工業互聯網是惠州本土成長起來的一家信息化服務商,為制造型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和軟件服務。近年來,飛訊工業互聯先后在惠州、東莞等地打造了不少數字化轉型標桿項目,并已經開始走向全國。

        在歐清明看來,只有企業“一把手”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到位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才能順利推動。為此,歐清明還曾與幾位數字化轉型專家一道,成立了一家咨詢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精益管理、數字化轉型等咨詢解決方案。

        相對于大企業來說,中小企業在資金投入、技術水平、管理經驗、人才、數據打通等方面,都是數字化轉型中不得不面對的痛點。從企業內部來看,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阻力也不小。

        對此,恒泰科技IT總監方炳鋼有切身體會,“我們從在仲愷高新區惠臺工業區的老廠開始,一路開始做數字化,給我的感受是,并不是每個部門、員工都是舉雙手歡迎的。”

        方炳鋼舉了一個例子。“比如上了一個數字化系統,這個崗位上的管理就規范起來了,無形之中就對這個崗位的要求多了,約束也多了,原先手動的、不規范的操作都要改正,這個時候車間的一些員工就會有抵觸情緒。”

        “這些都是企業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陣痛’。只有堅決渡過轉型期的‘陣痛’,才能實現數字化轉型蝶變。”在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總經理孫中平看來,如果這個時候企業“一把手”的重視程度不夠,數字化轉型的決心不足,就很容易造成“半拉子”工程,導致數字化轉型失敗。

        03怎么轉?

        數字化診斷先行,量身打造數字化轉型方案

        企業要對自己的信息化需求有充分把握,找到和需求匹配的信息化產品,不要盲目上數字化項目。建議企業先進行數字化診斷、對標成功案例,然后進行軟件選型、數字化工具導入,分期、逐步推進數字化轉型。

      ——惠州市首席信息官與數據官協會會長易軍

        這段時間以來,工信部電子五所工數團隊項目交付總監黃志勇和他的團隊一起,正忙著給惠州的中小企業作數字化評估診斷。

        現場走訪、數據收集、調研訪談、報告編制、團隊討論、差距分析、方案設計、報告評審……評估診斷團隊根據現場評估診斷情況和評估診斷結果分析,按照“一企一策”原則,形成評估診斷報告,為中小企業提供轉型路徑與頂層藍圖。

        “從評估診斷走訪的結果來看,雖然各行業的數字化水平存在差異,但惠州的中小企業普遍對數字化轉型比較感興趣。”黃志勇介紹,大部分中小企業希望有小、快、輕、準的軟件和應用產品,降低數字化轉型的門檻和成本。

        在惠州市首席信息官與數據官協會會長易軍看來,給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體檢”這個環節尤其重要。“經過‘把脈問診’,企業對自身的信息化需求有了清晰的認識,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信息化產品選型,打造為企業量身定做的數字化轉型方案。”

        事實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失敗的案例也有不少。易軍表示:“大部分是因為企業對自身信息化需求把握不準,沒有選擇合適的信息化產品。”

        同時,每個中小企業所處的行業、生產的產品、管理的流程、營銷的模式等各不相同,這無疑也會增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難度。不少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是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服從軟件系統的標準流程要求,還是軟件系統的流程要符合企業的個性化要求。

        “沒有一套系統可以‘包打天下’。千企千面,我們針對企業的個性化需求,為企業提供專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進行定制化開發,讓中小企業沒有后顧之憂。”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實施總監劉龍清說,用友網絡作為國內頭部的數字化服務商,在各行各業都有成功實施的案例,能夠適配中小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但他同時認為,在財務、人事等流程相對成熟的業務功能模塊,企業應當按照標準流程操作,通過上系統規范企業自身的經營。在供應鏈、制造、營銷等差異化比較大的功能模塊,則應當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產品和運營流程等行業特點,進行個性化的匹配和開發。

        “比如大亞灣的石化企業和仲愷的電子信息企業、博羅的食品企業,它們需要的信息化系統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劉龍清說,不管是什么信息化系統,關鍵在于實施交付,實現信息化產品“落地”,在業務上“跑起來”,然后不斷迭代、完善。“如果信息化系統不能落地,功能說得再好,都只能是‘空中樓閣’。”

        專家觀點

        工信部電子五所工數團隊項目交付總監黃志勇:

      持續加深數字化轉型認知

        通過對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診斷,我們發現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痛點,主要集中在供應鏈管理和內部生產管理等方面。中小企業在牽引單位的帶動下,可以清晰地看到龍頭企業的數字化標桿案例,看到行業數字化的優秀水平,能夠進一步轉變數字化的思路與意識,打消數字化轉型的顧慮。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上一個系統,就能夠解決方方面面的問題。我們的建議是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在落后的工藝基礎上搞自動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礎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備數字化網絡化基礎時搞智能化。而是基于自身的業務,一步一步地去做數字化,持續加深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找到適合企業自身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相關新聞

      “鏈”式數字化轉型 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2024年11月13日下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舉行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專項資金申報政策宣講會,吸引了眾多中小企業派代表參會。

        會上,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德賽電池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作為數字化轉型牽引單位,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的指導。

        這是惠州在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一個新的思路:即選擇龍頭企業作為數字化轉型牽引單位,通過“鏈”式數字化轉型,以大帶小,推動產業集群化數字化轉型。

        這給鏈上的中小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TCL在軟件選型等方面幫助我們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同時,我們作為TCL的供應商,和TCL打通數據對接,提升了供應鏈的透明度和響應速度,打破之前的‘信息孤島’。”易玉葉說。

        對TCL這樣的龍頭企業來說,扶持供應鏈上的企業提升數字化水平,也非常樂意。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部長趙才軍認為:“現在企業的競爭已經發展為生態鏈的競爭,通過數字化提升供應鏈的柔性,才能適應當前的全球化競爭,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我們作為數字化轉型的牽引單位,從資金、技術、人才、經驗等方面,都沉淀了很多看家本領,也有成熟的數字化平臺、產品,可以帶動鏈上的中小企業‘照樣學樣’,提升數字化水平,而這也反過來促進整個惠州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鏈的協同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實現合作共贏。”趙才軍說。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業互聯網和數字產業促進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作為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相關獎補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目標到2025年底,推動至少450家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

        截至目前,聚焦5G及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網聯汽車、新型儲能四個細分行業,我市遴選了TCL等5家牽引單位,征集發布了3批共363家擬改造企業,發布了311款數字化轉型產品,組織對超過100家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評估診斷服務。

        “為進一步加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我們計劃再增加若干龍頭企業作為數字化牽引單位。”該負責人表示,通過以大帶小,融通發展,降低數字化轉型的難度、門檻和成本,進而推動廣大中小企業形成愿轉、敢轉、會轉的良好局面。

        “鏈”式數字化轉型,龍頭企業牽引中小企業,大企業帶動小企業,實現整個產業鏈集群化數字化轉型,更有針對性。在易軍看來,對鏈上的中小企業來說,能夠看到龍頭企業的標桿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數字化轉型信心,也有利于推動惠州優勢產業鏈進一步發展。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通訊員易玉葉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