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系列報道4 古城文明·千年文脈
山水古城 嶺南典范
城市文明,是一個動態的文明積累過程,內在元素是市民道德素質,其外在性特征,主要體現在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上。而在古代,最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無疑是城池。
據說在夏朝人們就開始修筑城池,“筑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可見城池的建設,一開始就帶有極強的實用性——守君衛民,防止外敵入侵。隨著歷史發展,時代沉浮,城池變得更加實用,同時更加美觀、更加壯麗、更加便利,成為人類的美好家園,是為“城,以盛民也”。
因此,對一個古城來說,其最重要的城市文明,便是自己的出生證明——城池。
地處珠江東岸的惠州,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撫今追昔,很難想象,在高樓大廈林立的現代城市中,東江大地的人們曾經修筑過多少個或大或小的城池。
自古以來,人類喜歡擇水而居,且交通運輸主要依靠江河,故大川之旁,常見大城。人們選擇城址時,以傍水而建為佳,有山有水更是上乘之地。惠州古城二者兼而有之。從秦朝平定嶺南、惠州納入全國版圖開始,至南朝梁化郡設立,700余年間的城池建設,因史料闕如,至今失考。
“梁化”是惠州的“乳名”。南朝設立的梁化郡,成為惠州城市建設史的分水嶺,也標志著惠州正式成為一座城。惠州遂有“梁化舊邦”之稱謂。
隋代改梁化郡為循州,設立循州總管府于惠州梌山,統領循州、潮州兩州。人們盛贊,“循州當五嶺之東,境接海潮,連汀贛,漢之名郡,越之沃野也。”(明·李燾《重建惠州泗洲塔記》)
這是惠州歷史上的“開城事件”,一座偉大城池,有了誕生之地,后人稱之為惠州府城,或雅稱“郡城”。此后,不管循州改禎州、惠州等名,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在140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這里都是惠州府衙即地方行政機關所在地。
晚清時期由歐洲傳教士制作的彩色惠州明信片。
惠州帶山襟海,形勢雄壯,“東接長汀,北連贛嶺,控潮海之襟要,壯廣南之輔扆,大海橫前,群山擁后。”(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這是古人對惠州山水形勝的總結。惠州大地,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山、城、水”一體的城市格局一覽無遺。
即便微觀至惠州府城,這座在宋代具有完整城垣、明代擴城成為“天險”的嶺南古城,也具有獨一無二的城市格局。山水、湖塘之間,惠州府城城垣高大堅固,有著“半城山色半城湖”之景色,且三面濱江、一面臨湖以為險,巍然稱名郡。
鵝湖穿越了惠州府城,城通西湖湖通江,城內風光像極了江南水鄉。“九街十八巷”骨骼脈絡熱鬧繁華,充滿煙火氣息。
在這樣一座偉大城池里,隨遇而安的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歷代惠州人在城池的庇護下,內心淡定,日子從容,可謂“任憑天下亂,此地永無憂。”
回眸歷史可以發現,明清兩代是中國各地修筑城池的高峰期,惠州亦然。
明代,“嶺東首邑”歸善縣(民國時期改稱惠陽縣)結束了多年沒有城池的歷史,在距離惠州府城東面約一千米的白鶴峰下設立縣城,修筑城垣,臨江而立,號稱“天塹”,與“天險”府城相得益彰。一條東西走向的水東街銜接東新浮橋,將惠州府城和歸善縣城這兩座城池連接起來,形成“一街挑兩城”格局。
隨著明代加強地方管理,廣東新增不少州縣,惠州府和平縣、永安(后改稱紫金)縣(今兩縣屬河源市),廣州府龍門縣(今屬惠州市)等都修筑了城池,它們普遍重視城防,城墻堅固而高大。
大亞灣、紅海灣之間的稔平半島上,“鐘城”平海古城鎮立一方,它是明代惠州府眾多城池中最為特殊也最有特色的一座。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朝廷以島夷之患日多,在廣東沿海增設衛所多處,平海守御千戶所即于此時建立,隸屬惠州衛,“開五屯而養兵,創一城以撫民”。此城處于惠州衛與碣石衛之間,與兩衛成東西呼應之勢,成為粵東海防重地。
大亞灣之畔,經濟的繁榮,也推動了商業性城池的出現。“千年墟市”淡水老城因漁鹽而興。清代中期,當設于淡水墟的小淡水廠成為清代廣東六大行銷鹽區之一時,當地官商民眾,合力修筑了城墻,城內商業街道縱橫,百業興旺。
總之,惠州古城——惠州府城、歸善縣城,山水相依,城市與自然相融,表征嶺南山水城市。此外,從羅浮山、南昆山到大亞灣、紅海灣,崇山奧壑、蛋島鯨宮之間,還有為數不少的古城點綴其間,共同鑄就惠州千年城脈。
這些各類城池的修筑者,官民皆有,各界捐輸出力,眾心成城筑成了城池的巔峰水平,如明代惠州府城擴城、歸善縣城修筑,最終成為“民心城”。
民國時期,惠州開始“拆城墻、開馬路”的大規模改造,走上現代城市建設的“快車道”,大部分古城池改變了最初的模樣。即便歷經千百年風霜,它們也會在大地上留下深刻的印痕,歲月并沒有遮蓋歷史沉淀閃耀著的光芒。惠州府城、歸善縣城等古城,都保存著一段見證歷史的城墻,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城格局,橋西金帶街、北門直街,橋東水東街、鐵爐湖,淡水老街以及平海十字街入選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精華。
我們感受惠州古城文明的氣息溫潤如昨,同時也嗅到了生態文明的清新空氣。科學家錢學森曾提出“山水城市”,這是從中國傳統的山水自然觀、天人合一哲學觀基礎上提出的未來城市構想。于惠州而言,它從一出生,就在通往“山水城市”的路上不懈努力,最終成為嶺南山水城市的“優等生”。
今天,我們觸摸和了解惠州城脈,其實就是了解東江文明的兩千多年發展史。守護這些城池,就是守護東江文明最厚重的遺產。因為,“我們愛這個城市,就要呵護好她、建設好她。”
下期探源預告
海洋文明 向海而興
總 策 劃 王昆發
總 統 籌 卓炬明 于 澤
李朝榮 劉智慧
策劃統籌 嚴藝超
采訪統籌 張旭華 曾興華
編輯統籌 楊振輝 林正淳
視頻統籌 盤 科
采寫統籌 侯縣軍
文字采寫 侯縣軍 香金群
黃尉宏
圖片攝影 楊建業 羅劍業
黃鑫威 周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