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采訪,經常聽到基層干部吐槽:很多時候明明是為群眾辦好事,群眾卻置身事外,甘當“甩手掌柜”。比如,為了完成農房風貌管控提升行動任務,有些鎮村干部直接爬梯子刷墻,而群眾只是站一旁看。
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干群同心同向、形成合力。然而現實中,不少地方鄉村建設,只是干部在忙里忙外唱獨角戲,群眾反而缺席、漠然旁觀。縱觀全國各地,這種“干部在干,群眾在看”現象并非個例。
鄉村建設是為了實現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群眾為何還缺乏參與的主動性?深入剖析,不難看出,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在于干部,因為一些干部對群眾感情淡漠,群眾路線意識淡薄。在一些鄉村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基層干部想得更多的是完成上面的指標要求和考核任務,對群眾感受有意無意地選擇忽視。事先既不向群眾講清楚,征詢群眾意見建議,研究符合當地實際、切合群眾需求的方式方法,動員引導群眾一起干;事中也不向群眾釋疑、接受群眾監督。總之,執行政策簡單粗暴、推進工作大包大攬,生生把鄉村共建共治變成單打獨斗。
鄉村是農民生產生活、繁衍生息的地方,農民群眾建設自己的家園,最有感情和意愿,也最有知情權和發言權。比如,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對農民來說無疑是好事,但好事情也要好商量。一戶一策具體刷哪面墻、刷到什么程度等,得讓群眾明明白白心中有數。再比如在房前屋后、村頭路邊種樹搞綠化,政府可以通過提供樹苗的方式,引導群眾自己動手美化環境。如是,政府少花了錢、多辦了事,群眾增強了主體身份認同,刷新了獲得感、幸福感,可謂雙贏。推進鄉村建設,干部關鍵要做的,不是包攬一切,而是拾起群眾路線這個制勝法寶,動員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建設自己的家園。
為群眾辦好事,也要聽聽群眾意見。干部爬上梯子,不如群眾擼起袖子。不忘初心,始終牢記群眾路線,切實走好群眾路線,問民所思所盼,解民所急所難,干群同頻共振,新時代鄉村建設同心圓才能越畫越大,新征程鄉村振興共富路才會越走越寬。
(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