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一中不斷提升管理效能讓更多學子享受優質教育服務
“一校五區”全新格局 創大灣區一流名校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建設教育強國,時不我待;辦人民滿意學校,只爭朝夕。作為惠州市基礎教育龍頭、教育改革創新發展排頭兵、有著90多年辦學歷史和精神傳承的學府,惠州市第一中學正以“一校五區”的全新格局、超萬人的辦學規模,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走在創建粵港澳大灣區一流名校的道路上。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體一中人傳承“奮發向上,福蔭天下”的學校精神,踐行“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讓每個學生主動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黨建引領,驅動改革創新,提升管理效能,釋放發展活力,讓更多學子享受優質教育服務。
惠州一中南湖校區(初中部)。
黨建引領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做好學校教育工作,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使黨的領導覆蓋辦學治校各領域、貫穿教育教學各環節、融入人才培養各方面。
惠州一中是惠州市中小學首批落實2022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學校,校黨委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帶領全校師生團結共進,齊心協力辦好教育。
9月28日下午,惠州一中黨委新班子成立。該校黨委書記李海媚在黨員大會上要求全體黨員樹好標桿、做好引領,站在“一校五區”發展格局的新起點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內涵式發展,齊心協力辦好教育,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
“校黨委要求,‘一校五區’都要堅持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各方面,推動學校建設和黨組織建設同步優化,推進管黨治黨與辦學治校有機融合、深度融合。”李海媚說,該校以黨建工作為統領,創新黨建工作方法,推進黨建融入學校管理、黨建融入隊伍建設、黨建融入教育教學,引領學校內涵式發展、高質量發展。
惠州一中金山湖校區(高中部)。
開展結對共建,構建“雙培養”機制
為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黨建和業務融合發展,惠州一中全面推行“1+1”和“1+N”的結對共建模式,由1名優秀黨員教師與1名或多名非黨員青年教師進行結對,帶動非黨員教師爭先創優。值得一提的是,該校黨委委員分別與一名或多名青年教師結對,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師加入黨組織,為該校黨員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該校把黨支部建在科組,構建“把黨員培養成優秀教師,把優秀教師培養成黨員”的“雙培養”機制,激勵黨員成為科組的帶頭人和教研骨干,鼓勵骨干教師向黨組織靠攏。
該校黨委還把組織優勢和組織力量融入“三全”育人各環節。通過黨建引領學校辦學發展方向,建立“黨建+”的管理模式,實現黨建在處室、黨建在年級、黨建在科組,整體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在黨的領導下落地生根。
學校要求每位黨員牢記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在學校落實“五亮”工程,即設立黨員教師風采宣傳欄“亮身份”振精神,開設黨員示范崗“亮職責”作表率,開展黨員示范課“亮承諾”敢擔當,創設黨建品牌“亮行動”聚合力,開展黨員評定工作“亮成績”促實干……惠州一中黨委通過各種舉措,在教學一線樹起黨旗,亮明黨員身份,發揮好“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小組就是一座堅強堡壘”的作用。
惠州一中下埔校區(托管校)。
立德樹人
為每個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公園撿跑愛護環境、協助交警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引導游客預約進場館、指引高一新生入學……今年暑假期間,惠州一中青年志愿者服務協會在學校團委指導下,開展志愿活動46次,共有601人次參與,以實際行動展現一中學子的責任擔當和當代青年的奮進形象。
惠州一中團委書記許雯文介紹,該校緊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廣泛開展各項沉浸式、體驗式的學習活動。“開學第一課”感悟家國情懷,畢業典禮彰顯育人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中,形成“人人踐行核心價值觀、爭當時代新人”的生動局面;圍繞建黨百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抗疫斗爭等重要節點和重大主題開展活動,增強青少年愛國情感;“慶祝建黨百年微黨課”的深入宣傳,引導師生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
“提升各類學生活動主題的思想高度,加強對各類德育活動、社團活動的組織篩查審查,提升活動質量和意義。”惠州一中學生發展指導中心負責人劉筱荷介紹,該校本著“三預、三導、三全”的育人思想,對各類學生思政工作、德育管理、團建工作、社團管理等工作從預設、預判、預防入手,以疏導、引導、指導為主,努力做到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惠州一中田家炳校區(托管校)。
讓每個課堂都發揮鑄魂育人實效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惠州一中基于自身歷史傳統與發展趨勢,以及學生個性發展需求,通過課程與育人方式創新,讓學生在特色課程與社會實踐中提升素質與能力。一方面以課程規劃為抓手,將黨的創新理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系統性融入課程教材。另一方面,強化優勢課程,優化教學方式,統籌加強體育、美育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穩步上升,促進學生全面進步、多元成才。
該校圍繞“合格公民、行業專家、業界領袖”的人才培養方向,構建“公民素養、人文素養、體藝素養、生活技能、科學素養、領袖素養、學科拓展”等7大校本課程體系,以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學校高中部開設了20多門校本課程,如劉烈洪老師開設的《向孔子求學——<論語>“學”讀》從教材出發,在悟讀原文、記誦經典中切問近思、促進修身、提升素質;袁建群老師開設的《心理情緒自控——彩繪曼陀羅》幫助中學生減壓、降躁、解郁等。
學校形成了科技藝術節、校園十大歌手、社團達人秀、舌尖上的一中、學農研學等品牌活動,深受學生喜愛。53個學生社團中,“大榕樹合唱團”“大榕樹民樂團”“小發明家協會”“模擬聯合國”“手工剪紙社”等社團在國際、國家、省級比賽中屢獲大獎。
校學生會多次獲評“廣東省優秀學生會”,校團委多次被評為“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校心理協會多次獲評“廣東省優秀學生社團”,校模聯多次獲得粵港澳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最佳組織獎及最佳團隊獎,翰墨書法社曾獲“CCTV優秀節目選送單位”、“3000民族民樂走進迪拜世博會”項目合作單位。羅弋洋、王藝霖、韓巧燕等同學先后獲廣東省“南粵長城杯”大中學生電視演講大賽和廣東省“朝陽讀書”主題教育活動“紅旗飄飄 引我成長”演講比賽一、二等獎。陳子龍曾獲第九屆國際發明展覽會“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朱彥臻、陳子龍同學先后榮獲廣東省“最美南粵少年”之“創新好少年”、廣東“新時代好少年”稱號。
惠州一中惠港校區(托管校)。
教育教學
深化教師隊伍建設,鍛造“四有”好老師梯隊
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惠州一中著力建設一支“三愛”(愛教育、愛學生、愛學習)、“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個層次(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教育專家)的教師隊伍。惠州一中“一校五區”,現有在編教職工965人,校本部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占比近60%,下埔、惠港、田家炳校區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占比近35%。校本部在職正高級教師5人,特級教師5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南粵優秀教師10人,惠州市首席教師60人。近10年來,惠州一中教師主持參與完成國家級、省級課題30多個,市級課題近60個,獲得省級以上獎項100多個,市級以上獎項近400個,發表(獲獎)論文400多篇。
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教師隊伍是“主力軍”,課堂是“主陣地”。該校發揮名教師、市級省級骨干教師、市級省級學科帶頭人的作用,發揮廣東省名師工作室及惠州市“頭陣計劃”卓越教師“1+N”團隊的效應作用,促進更多教師成長。集體備課、周周公開課等常規教研活動,深刻把握新課程、新教材、新課標;“借題發揮”說題比賽、解題比賽等活動,強化教師對高考試題的精準把握,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優化年級、學科組教師結構,讓不同年齡的教師都能參與各項活動,使人人有進步、人人有收獲。
持續推進課堂改革,教育教學保持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惠州一中大力探索課堂教學方式改革,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目前,學校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基于大單元、主題式教學思想進行教材的二次開發,形成不同學科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在基于情境和任務驅動的“空間(space)教學模式”基礎上探索富有學科特色的教學模式,打造思維課堂。如英語科組統籌老師們深入解讀、分析、整合和重組教材等教學資源后,結合學生需求,搭建起一個由單元大主題統領、各主題相互關聯的完整教學單元,引導學生學習、提煉并建立關聯,生成基于該單元主題的大觀念,取得了良好效果。2021年在惠州市高中英語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說課展示(團體賽)中獲得一等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該校還優化學生學法指導,編印《惠州一中學法指南》,著力改進學生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智慧學習的能力。
文化課之外,惠州一中探索體育選課走班新模式,在提高身體素質基礎上,培養學生至少一項體育愛好和特長;開辟校內常態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立基于校情的勞動教育體系。
惠州一中作為首批16所省重點中學之一,在尖子生的培養方面成績斐然。近幾年來,高考屏蔽生數量穩居全省前列,大部分學生都能錄取到雙一流高校。在各類學科競賽賽場屢創佳績,多名學生獲得全國一等獎,部分學生進入省隊。2022年物理競賽2人獲廣東賽區全國一等獎,8人獲二等獎,25人獲三等獎,獲獎人數居全省前列。藝術生培養方面也卓有成效,近幾年來,每年都有學生考入清華美院、中央美院、中國美院、中央音樂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國內知名院校。
學生們開展有趣的課余活動。
教育惠民
“名校+”引領實現全方位提升
自2018年惠州一中教育集團成立以來,惠州一中領導班子更加堅定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價值追求,以“同管理、同教研、同評價、同結對”的管理方式,促進各校區在加強合作中同發展、同提升,將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
位于仲愷高新區的惠州一中東江學校于2019年12月正式加入惠州一中教育集團。自此,一中東江學校在學校管理、備考交流、科組建設、教師培養、課題研究等方面迅速發展,從2020年起連續三年中考總平均分躍居仲愷高新區公辦初中第一名。
在惠州基礎教育“擴容提質”的大背景下,惠州一中今秋正式踏入“萬人大校”圈,形成金山湖校區(高中部)、南湖校區(初中部)、下埔校區(托管校)、田家炳校區(托管校)、惠港校區(托管校)“一校五區”的發展新格局。市教育局以惠州一中為主遴選一批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和教育教學師資團隊到托管校區、集團學校任教,力爭在3~5年內取得成效,滿足廣大群眾對優質學位的需求。
在托管一年多時間里,惠州一中下埔校區在學風和校風方面不斷提升,師生的幸福感逐步增強。今年秋季學期報名通過審核的達680多人,比兩年前增加了200多人,“名校+”引領辦學顯成效,生源逐漸回流。
記者了解到,接下來惠州一中還將充分利用“一校五區”及集團化辦學的優勢,整合資源,探索六年一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周期進一步延伸到初中。從形式的探索走向內涵的提升,以教師的交流帶動學校的轉變,以優秀教師資源的流動,實現弱校變強、強校更強。
校內服務“做加法”推動“雙減”落地見效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校內服務質量“做加法”,推動“雙減”落地見效。惠州一中4個初中校區利用“雙減”契機,在教學理念、教學管理、課程建設、教學方式、教研工作、教學評價6個方面進行了體系構建和探索,全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對“減負、提質、增效”的需求。與此同時,各校區立足校情、生情個性化探索課后服務項目,滿足學生多樣化興趣需要。如南湖校區結合“六個一”的培養目標推行“5+2”課后延時“組合式”服務模式,周一至周五下午,既有“輔導時刻”,也有“社團時刻”,還有“自主時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下埔校區則探索“一師一社團,一生一技藝”服務模式,以教師綜合素養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讓教師的專業光芒點燃學生的興趣之光。
田家炳校區和惠港校區都是今年8月掛牌的“新成員”,也迅速開展了“加減法”有效探索。如田家炳校區把“雙減”與課堂情景教學、作業分層設計等主題研究相結合,先“減”課內再“加”課外;惠港校區從學校硬件的規劃調整入手,精心籌劃課余活動,以活動方式的改變推動教學方式的改變,以課外之“加”促課內之“減”。
“滿足人民對‘更好的教育’的期盼,始終是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惠州一中教育集團的辦學目標。”李海媚表示,該校將在發展中力爭先人一步、快人一籌,彰顯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擔當與作為。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林奶花 通訊員陳霞 蔡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