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政協專題調研組:努力打造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重要板塊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在珠江東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惠州市委、市政府印發實施《惠州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動方案》,對我市“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主動對接深圳先行示范區”、“聯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努力把惠州打造成為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重要板塊”等作出了具體部署。

        推動我市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以“萬億級產業”集群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我市當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重點工作和重要任務。市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推動惠州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今年重點調研課題之一,由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員會牽頭,組建專題調研組,制訂調研方案,細化調研課題,廣泛深入開展了為期四個月的專題調研。調研組深入縣(區)、部門、企業,聽匯報、問詳情,細分析、謀對策,并向深圳、東莞等先進城市發函咨詢,學習借鑒其成功經驗。

        

      惠南工業園。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現狀

        存在受制明顯和短板突出等問題

        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力、快速發展,我市電子信息產業既有眾多的龍頭企業,又有配套的產業集群。2020年,市委、市政府圍繞打造電子信息“萬億級”產業目標,實施了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的一系列強有力措施,全市電子信息產業在新冠疫情嚴重沖擊下堅韌修復、由負轉正、逆勢增長,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發展到693家,完成產值3034億元,同比增長5.1%。

        調研組認為,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雖然取得明顯成效,但也存在受制明顯、短板突出等問題。如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依賴國外進口;產業層次不高、大而不強的劣勢明顯;技術研發、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升;產業園區建設進度受阻、進展緩慢;配套的軟件信息服務業發展較為滯后。

        優勢

        遇上多重利好疊加的重大發展機遇

        調研組分析,“雙區”建設扎實深入推進,為我市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多重利好疊加的重大發展機遇。一是惠州優越的交通區位,更加凸顯了融入“雙區”的獨特優勢。作為珠三角東部重要樞紐城市,惠州毗鄰廣州、東莞、深圳等“雙區”核心城市,與深圳、東莞更是有著深厚的地緣、人緣優勢,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三地之間的高鐵、城軌、高速公路等跨市快速交通十分發達,與深莞構筑了“半小時經濟圈”,有的鄉(鎮)或園區甚至直接與深圳、東莞接壤,很多企業橫跨深莞惠三地。惠州具備與深圳、東莞深度融合、一體聯動的獨特優勢,必將成為參與“雙區”產業分工、承接產業外溢的創業首選。

        二是我市充足的資源要素,將在融入“雙區”中得到充分發揮。惠州是一座資源充足的城市,特別是土地面積占珠三角地區的四分之一,是東莞的4.6倍、深圳的5.7倍,目前開發強度不到10%,可供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十分豐富,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來服務“雙區”建設。海岸線長281.4公里,可供建設深水良港的岸線資源長達30多公里,具有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型臨港工業、倉儲物流業的明顯優勢,在全面落實“推進深莞惠聯動發展”的重大任務中,我市土地資源、海洋資源優勢必將得到充分發揮。

        三是“雙區”建設的政策支持,為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優化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發揮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創新研發能力強、運營總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等地產業鏈齊全的優勢,加強大灣區產業對接,提高協作發展水平。”將我市的電子信息等產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將為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開拓更廣的創業空間、獲得更多的創新資源、取得更強的政策扶持。《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了“推進深莞惠聯動發展”重大舉措,進一步強化了深莞惠都市圈建設的要求,深莞惠一體化將更加緊密,為推動深惠電子信息產業深度融合,促進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優化升級,注入全新活力、強勁動力。

        四是我市扎實的產業基礎,將在參與“雙區”產業布局中大有作為。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具備規模大、配套齊、發展快等明顯優勢。特別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致力發展實體經濟,強力推進產業大項目建設,實現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速度、發展質量雙提升。憑借多年發展積淀的扎實產業基礎和項目建設匯聚的強大發展后勁,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服務“雙區”建設中,既彰顯惠州的擔當作為,又推動惠州高質量發展,為“雙區”建設作出惠州應有的貢獻。

        建議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布局

        調研組建議,要搶抓“雙區”建設機遇,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布局中,努力把惠州打造成為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重要板塊。具體建議如下:

        全面強化“固企穩商”,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建立市縣兩級領導掛鉤聯系服務重點企業機制,按照“定人定責、一企一策、跟蹤服務”的要求,積極主動為企業辦實事、解難事。把機關作風整頓成果落實到服務企業上,深入破解“中梗阻”“庸懶散”“辦事難”等各種堵點、痛點問題。制訂出臺并認真落實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惠企政策,切實“幫企業之所需,解企業之所困”,助力企業共克時艱,持續增強企業信心。

        加強產業規劃對接,推動產業協同互融。分類做好與“雙區”城市的區域產業規劃、專項產業規劃和產業園區對接。探索構建與深圳、東莞等城市產業集群共建、園區聯動發展的產業生態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鏈合”配套,培育開放型、高質量協同發展的“產業走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協作格局,進一步深化產業互補發展、錯位發展、融合發展。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充分利用我市列入全省“雙核九中心”總體布局的重大機遇,瞄準5G設備、大數據、高端元器件、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培育產業新動能。

        推進園區提質增效,優化產業發展平臺。以產業園區建設為著力點、主抓手,不斷推動園區擴容提質,積極完善園區功能布局,科學確定園區主導產業,優化園區公共服務,把產業園區建設成為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區、集聚區和示范區。

        加快科技自立自強,賦能產業創新升級。通過積極參與“雙區”科技創新、強化核心關鍵技術創新、推動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等舉措,支撐引領我市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聚焦產業補鏈強鏈,提升招商選資質量。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強化產業鏈招商,構建大協作體系,形成產業集聚,壯大產業集群。尤其要聚焦“高大上”和“鏈群配”項目來做文章,即高質量、高科技、高環保、高端化的項目;大投資、大規模、大牽引的項目,上檔次、上層次、上效益的項目;產業鏈上下游的項目,集群化的項目,配套型的項目。

        持續開拓國內市場,充分挖掘內需潛力。通過積極轉變營銷策略、利用展會拓展市場、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等舉措,大力開拓國內市場。

        強化要素支撐保障,構筑產業集聚磁場。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抓好項目就是壯大產業”的理念,加強組織保障、要素保障、機制保障和服務保障,全面形成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編輯: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