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勞動模范馮清川:專注智能制造 詮釋工匠精神

      [報料熱線] 2831000


      視頻: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由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從場館空間到城市天際,中建鋼構廣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清川,用25年的不懈奮斗,詮釋著鋼結構從業者的工匠精神。去年12月2日,2020年廣東省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召開,他獲評“廣東省勞動模范”稱號。


      2020年12月2日,廣東省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召開,馮清川獲評“廣東省勞動模范”稱號。

        閉關研發

        帶隊建成國內建筑鋼結構領域首個智能工廠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惠陽區平潭鎮的中建鋼構廣東有限公司,在智能車間內,眾多揮舞著“手臂”的機器人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個個構件將從這里運往各地的建設項目。這個車間便是馮清川牽頭研發的國內建筑鋼結構領域首個智能工廠。

        2014年12月,馮清川牽頭開展中建鋼構廣東有限公司二期工廠規劃,研發團隊一直就設備如何更加自動化、產線布局如何更科學等問題進行反復論證。二期工廠的規劃設計可謂開啟了這個行業智能制造的先河。

        由于無路線指引、無技術支持、無案例借鑒、無經驗指導,馮清川帶領團隊邊學習邊摸索。為了讓機器人學會焊接,在整整7個月的時間里,他們總結出110種不同的焊接方式和手法,并將其輸入機器人電腦。從研發到量產,馮清川帶領團隊又用了整整3年時間,不斷測試、反復改進,在7個月的閉關研發期間,所有人只有工作、吃飯、睡覺三種模式,“5+2”“白加黑”更是日常工作的常態。

        最終,經過團隊不懈努力,馮清川帶領中建鋼構智能制造研發團隊,實現了國內鋼結構智能制造從無到有再到先進的全面突破,建成了國內首個建筑鋼結構智能工廠,完成國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子課題1項、省級示范項目3項,申請授權國家專利11項,并為港珠澳大橋口岸工程、深圳新會展中心等項目構件制作貢獻了智能制造力量。


      由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從場館空間到城市天際,馮清川(右二)用25年的不懈奮斗,詮釋著鋼結構從業者的工匠精神。

        奮勇逆行

        助推深圳“小湯山”醫院建設

        從業25年,馮清川還主持了深圳兩個時期的第一高樓、廣州兩個時期的第一高樓、中國最大的會展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布圖卡學園等工程的構件制造任務,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貢獻了力量。

        除了業務能力過硬之外,馮清川還有著沖鋒在前、甘于奉獻的擔當精神。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他臨危受命,擔任深圳市應急醫院(后改稱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也稱深圳“小湯山”醫院)裝配式生產總指揮。

        如果按照以往的生產工期,完成裝配式生產任務至少需要3至5個月,但在疫情最緊急的時刻,馮清川帶領200名“逆行者”連續奮戰5天,出色地完成了制造任務,繼而轉戰工地現場,助推深圳“小湯山”醫院20天完成建設任務,以智能制造的匠人之心為抗疫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后,馮清川的研發腳步沒有停歇,他帶領團隊堅持技術創新,繼續打造智能制造高地。馮清川表示,未來將加快推進關鍵崗位“機器換人”,在安全風險高、工藝要求嚴的關鍵崗位,以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等智能裝備替代人工生產,推進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張德修

      分享到:
      上一篇:
      編輯:海晏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