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沖刺

        今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收官之年,銀行理財產品遷移工作開啟“加速度”,部分銀行已經提前“交卷”,實現了理財產品凈值化的全面轉型。隨著市場上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占比增加,產品發行種類也越來越多元化,從固定期限、定時開放,再到FOF、ESG主題產品在內的各類凈值型理財產品,投資者的選擇變得更多了。

        銀行持續推進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

        今年是銀行理財徹底“凈值轉型”的一年。保本理財產品曾是理財市場上的“香餑餑”,但隨著資管新規落地,銀行存量資產處置工作有序推進,保本型產品持續壓降。曾經滿眼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減少,甚至消失,而用“業績比較基準”表示的收益率則變多了。

        這一點在數據上也有體現。據統計,2021年三季度,共305家機構新發理財產品1.17萬只,隨著轉型過渡期收官在即,凈值型產品規模穩步上升,占比達86.56%,較去年同期提高26.08個百分點。新產品規模穩步增加,老產品加速退出理財市場,根據上市銀行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報告數據,多家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已經全部清零,包括交通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

        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占比的上升,離不開各家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的持續推進。“各家銀行都在推進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我市一家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孫女士表示,除了凈值型理財產品占比增加,部分產品正往理財子公司遷移。

        從收益率來看,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凈值型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走勢相對穩定,大致在4.1%上下小幅波動,漲跌趨勢不明顯。但與2018年之前市場上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普遍達到5%相比,收益水平明顯下降。

        “對投資者而言,理財產品向凈值型轉化,將不再允許發行保本收益型理財產品,對于保本收益型理財產品有明顯偏好的投資者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心理落差。”普益標準研究員董翠華說,這部分投資者需要調整好投資心態,理性看待資管新規在規范理財市場方面的積極作用,正確看待凈值型產品的風險和預期收益,保持對風險敏感性。她建議,投資者需根據自身對風險、預期收益、資金流動性等方面的要求,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選擇適合的銀行理財產品,分散投資,降低理財風險。

        布局FOF、ESG主題 理財產品愈加多元化

        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進入尾聲,在打破剛兌的硬性要求下,凈值型理財產品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在此情況下,如何滿足投資者的不同需求,成為各家銀行及理財子公司關注的事。

        記者翻看各家銀行在售理財產品發現,相較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以投資固收類資產為主,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變得更加多元化,在原來投資標的基礎上,還嘗試推出了FOF型理財產品、ESG主題理財產品等。

        如興業銀行近期就推出了多款ESG主題理財產品,其中一款名為“興銀ESG興動綠色發展A”的理財產品,其投資周期為546天,業績比較基準在3.5%-7%。

        ESG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縮寫,最初用來衡量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今年以來,隨著“雙碳”目標的明確,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布局ESG理財市場。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自2019年華夏銀行推出首款ESG主題理財產品以來,市場上現已有78款ESG主題理財產品,發行機構涵蓋中銀理財、興銀理財、農銀理財、華夏銀行等。

        而FOF(Fund of Funds)指的是基金中的基金。FOF產品不直接投資股票或債券,投資范圍僅限于其他基金,通過持有其他證券投資基金而間接持有股票、債券等證券資產。目前,不少銀行借道FOF投資模式,布局權益市場。記者以FOF為關鍵詞在中國理財網搜索,跳出了多款產品,涉及中銀理財、招銀理財、浦發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在3%到6%之間不等。

        除了這類涉及新理念的凈值型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相對亮眼外,這兩年,很多公募基金公司和銀行都在發行及代銷“固收+”產品。“固收+”產品,即在主要投資固定收益產品的基礎上,增加股票等權益類的投資。理論上來說,“固收+”產品的風險較小,收益率又能高于銀行理財等固定收益產品,進可攻退可守。和ESG主題理財產品相似,也比較適合穩健型投資者。從風險等級來看,“固收+”屬于中等風險產品,各產品之間的收益率差別理論上并不大,最大回撤,即投資可能遭遇的最大虧損也應該比較小,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華商豐利增強定開A,今年以來的收益率接近50%,比多數股票型或偏股型基金的收益率還高;東方紅智逸滬港深,年初至今虧損了6.36%。在最大回撤方面,寶盈融源可轉債C今年以來的回撤幅度高達22%,堪比股票型基金。因此,投資者選擇“固收+”產品,也要做好功課。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編輯:小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