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惠州全年全域未發生食品安全事故

        加強食品安全抽檢源頭管理是惠州2022年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之一。為切實做到安全隱患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惠州食品抽檢工作始終堅持以發現問題為導向,堅持從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入手,通過科學化手段防控食品安全風險,有效遏制和震懾食品違法行為,2022年我市全年全域未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牢牢守住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截至目前,全市各部門共開展食品抽檢41646批次,抽檢任務完成率為107.53%,超100%,發現不合格食品1062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2.55%。根據省食藥安辦通報,我市食品抽檢工作各項進度指標均位列全省前列。

      食品安全檢查。

        確保兩部門市、縣(區)兩級食品抽檢工作齊頭并進

        惠州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抽檢工作,8月29日,十三屆30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套開2022年市食品藥品安全與高質量發展委員會全體會議,要求扎實推進“食品抽檢”民生實事,嚴格按照序時進度,全力保障完成不少于38728批次食品抽檢。市市場監管局累計召開7次全市視頻調度會,分析研究食品抽檢存在問題。

        “食品抽檢”民生實事涉及市場監管和農業農村部門,為此,惠州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協作機制加強市場監管和農業農村部門之間的溝通,建立健全部門間協同機制和信息互通機制,確保兩部門市、縣(區)兩級食品抽檢工作齊頭并進。“在進展通報上,每個月以25日為時間節點,每月統計食品抽檢進度,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研判,提出相應工作要求,并以市食藥安辦名義予以通報,確保民生實事落實到位。”惠州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發揮考核引領的作用,食品抽檢工作納入2022年食品安全考核評價,通過考核倒逼各部門推動食品抽檢工作取得成效。

        與此同時,市市場監管局加強檢管結合,著重對不合格食品生產經營者強化監管,通過落實食品抽檢不合格信息每日推送機制,提高食品監管靶向性,并建立“321”責任約談制度,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督促企業做好自查整改。對檢出多批次不合格食品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開展飛行檢查,針對不合格食品加強問題發現和整改指導。同時調高企業風險等級,加強監督檢查頻次,倒逼企業落實整改。

        在推動食品抽檢問題發現和處置跟進上,為提高食品監管覆蓋面,我市推動食品抽樣過程問題發現反饋機制,要求我市各食品抽檢承檢機構人員在實施食品抽樣過程中,要及時發現被抽樣單位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并當場反饋市市場監管局處理。在針對校園的食品抽檢中,市市場監管局及時獲取惠城、惠陽等地多家學校存在食品過期、發霉變質等問題線索,并在半小時內完成調度執法人員到達現場查辦,有效維護校園食品安全。

      “惠民查餐廳”執法行動。

        強化數據分析 及時調整食品抽檢計劃

        惠州市市場監管局持續加大對數據的綜合分析和運用,通過深挖抽檢數據潛能,強化不合格信息分析,科學研判會商,加大隱患排查,確保了食品安全風險預警的靶向性和精準性,有效保障全市人民食品安全。

        結合食品安全“守查保”專項行動, 定期分析抽檢不合格集中存在問題,及時調整食品抽檢計劃,切實提高不合格發現率。同時強化行業不合格分布情況分析。從多次抽檢不合格、加工食品、食用農產品、餐飲食品等多維度加大對食品抽檢結果分析力度,對各維度的高頻次不合格項目、集中區域(縣區)進行歸納統計,并組織全市調度會予以通報,督促相關縣區加強監管工作。

        同時,加強承檢機構監督考核。通過印發惠州市2022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承檢機構監督檢查方案,對我市承擔市場監管部門食品抽檢工作的13家承檢機構開展檢查,重點聚焦現場抽樣、實驗室檢驗、出具報告等環節,嚴查抽樣檢驗違規操作,強化我市食品抽檢工作的合規性,維護我市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的準確性和公正性。

        在問題處置上,市市場監管局加強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跟蹤。通過食品抽檢工作全流程信息化,將不合格報告和相關信息由系統自動推送屬地市場監管局執法部門進行認領并創建核查處置工作,實現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率100%。并加強不合格問題食品的核查處理和立案執法工作,累計立案672宗,罰款354.45萬元,形成有力震懾。

        2022年,全市計劃完成不少于38728批次食品抽檢任務,達到每年每千人6.4批次,不合格處置率100%。

        截至目前,全市各部門共開展食品抽檢41646批次,抽檢任務完成率為107.53%,超100%,發現不合格食品共1062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2.55%。其中,市場監管部門完成抽檢30312批次,完成率為105.51%,發現不合格食品共910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3.00%,不合格處置率為100%;根據省食藥安辦通報,我市食品抽檢工作各項進度指標均位列全省前列。

      食品安全宣傳進校園。

        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今年以來,市農業農村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從生產、監管兩端協同發力,持續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大力實施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扎實推進“二品一標”工作,實現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全市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為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日常監測工作上,市農業農村局聚焦農業產業園區、農業公園,規模種養基地、三品基地、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散戶等重點對象,堅持全覆蓋農產品監管信用平臺企業(基地)進駐主體。截至目前,全市檢測農產品11萬多批次(含速測),合格率99.25%。其中定量監測10859批次,合格率99.65%。

        為切實做好重要時段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嚴防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市農業農村局先后印發《惠州市開展種養殖散戶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實施方案》《2022年惠州市中秋、國慶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監督抽查工作方案》,要求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嚴格落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任務,加大對中小種植、養殖戶的巡查和監督抽查力度。

        暢通基層農產品安全治理“微循環”

        如何暢通基層農產品安全治理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難點、堵點,市農業農村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源頭治理、創新工作舉措,按照“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管理機制,在全市范圍內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以鄉鎮為單位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探索構建村級協管員(信息員)監管隊伍。因地制宜劃分確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網格,全覆蓋轄區農產品生產主體,實現全市網格化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貫通、立體覆蓋”目標。目前全市建立鎮級網格72個,村級網格879個,劃分主體4948個,有效夯實暢通基層農產品管理“最后一公里”,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落地落細。

      檢測人員檢測農產品。

        健全追溯應用落實主體責任

        值得關注的是,圍繞“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檢查韭菜、豇豆等監管品種,《2022年惠州市“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專項抽查方案》《惠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百日攻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相繼出臺,著力解決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等問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市農業農村局質量安全監管部門抽檢農產品179批次,實地檢查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記錄填寫、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開具情況等情況,指導督促生產主體嚴格執行追溯制度,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健全追溯應用,全力推進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及農安信用建設。”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積極組織開展合格證線上培訓與主體核實工作,并推動構建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機銜接機制。截至目前,全市已開證主體1748家,用證73.5萬張,用證產品37萬噸,逐步形成了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規模生產經營主體應用省追溯平臺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電子追溯,小農戶使用紙質合格證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應用。同時,依托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開展農安信用采集及評價,探索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統籌:惠報全媒體記者譚琳

        惠報全媒體記者譚琳 劉建威

        通訊員陳媛 屈杰光

        圖片由東江圖片社提供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