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陸續有部分市民在感染新冠之后慢慢恢復過來,不少人摩拳擦掌盤算著尋找“陽康”后的快樂源泉,有的想要出去嗨,有的想要大吃一頓……那么,“陽康”之后可以任意而為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對此,記者采訪了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石喆。
家中應經常開窗通風,避免噴灑酒精消毒
對于市民關心的感染新冠病毒居家康復后,家庭內部應該怎樣做好消殺清潔、怎樣消殺效果最好,石喆提醒,家庭消殺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建議過度消殺,開窗通風是最經濟實惠的辦法,病毒在室溫條件下通常不會存活很久,切忌大量、大面積噴灑消毒液。新冠病毒必須在宿主細胞里才能復制,一旦離開人體,室溫條件下2至3小時就會失去活性。如果是在衛生間、廚房等通風不好的角落,其可能會存活時間相對較長。對于家庭消殺來說,最經濟實惠的方法就是開窗通風,每天開2至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即可,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空氣中的病毒數量。
“對于衛生間、廚房等相對潮濕封閉的房間,可以用含氯消毒劑或75%的酒精擦拭。”石喆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盡量不要采用噴灑的方式,小范圍擦拭就可以起到消毒的效果,特別是不要大面積噴灑酒精,一旦遇到明火容易發生危險,一定要合理使用。在使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半小時后,要記得再用清水擦凈,防止對皮膚產生刺激。
對于感染者使用過的餐具、水杯等,石喆建議可以通過高溫蒸煮進行消毒,衣物正常清洗、晾干即可。家中即使殘留一些病毒,也不必太多擔心。“人體的免疫系統是有記憶的,它剛和這種病毒打過一仗,一般3個月到半年之內,同種病毒不會導致再次感染。”
康復早期莫劇烈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
那么,身體恢復期能不能進行運動?應該如何科學、有效地運動?
“對于剛康復的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病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不要過早進行運動。”石喆指出,有心臟疾病的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有胸痛、嚴重呼吸困難、心悸等癥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在康復后,要注意休息冬季注意保暖并戒煙限酒,同時限制運動3至6個月。對于原來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新冠感染康復后過早運動往往會適得其反,加重身體負擔。
對于核酸轉陰的康復者而言,石喆表示不建議立即進行劇烈運動。“此時人的身體仍比較脆弱,還應繼續休養,要補充必要的維生素C和優質蛋白質,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沒有基礎疾病的康復者,什么時候可以開始運動呢?石喆指出,恢復鍛煉應該在康復一周以后,如果出現咳嗽、氣促、心悸等癥狀,則需要立即停止運動。剛開始恢復時,可以先進行一星期左右的低強度運動,包括散步、瑜伽練習等,當身體逐步適應后,再進行力量訓練、平衡訓練等復雜運動。
“運動是良醫、運動是良藥,但對于康復者而言,要把握好運動的強度、時間、種類和頻率。科學鍛煉才能逐步恢復體能。”石喆表示,需要注意的是,運動者需要觀察自己在運動時和運動后1小時的身體狀況,關注自己是否有異常感覺,運動后第二天是否出現呼吸困難、心率異常、過度疲勞等情況,如果有以上情況,可以退回到低強度活動階段,并尋求醫療建議。此外,冬季氣溫較低,要注意保暖,一般情況下,建議不要在早上進行戶外運動,以免因為寒冷空氣刺激,誘發疾病。
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進行健康監測
很多人想著,等康復之后一定要出去嗨、去大吃一頓,石喆提醒,現在仍然處于冬季呼吸道感染病高發期,除了新冠之外,還有其他的呼吸道傳染病,比如流感、普通感冒等,尤其是孩子還可能面臨著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的威脅。因此,原來提倡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多開窗通風等習慣要繼續堅持。如果要出門的話,一定確保自己已經沒有傳染性。在人多密閉的公共場所堅持戴口罩,注意手衛生,要注意咳嗽、噴嚏等禮儀。
石喆提醒,在剛剛恢復的這段時間,還是要加強對自身的健康監測。尤其是一些有基礎病的人群,根據國外的相關報道,在新冠康復之后的一個月內,基礎病可能會比之前有所進展或復發。因此,要重點關注有基礎病的人員,包括家里的老人,更要對其在康復后的一到三個月內進行健康監測。
惠報全媒體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