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絲保護申遺城市聯盟” 聯席會議將在惠州召開

      原標題

      2022年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聯席會議通過表決

      2023年“海絲保護申遺城市聯盟” 聯席會議將在惠州召開

        惠州日報訊 (記者龔妍 譚琳 通訊員王勇軍)記者從12月23日召開的2022年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聯席會議上獲悉,2023年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聯席會議將在惠州舉辦。

        2022年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聯席會議由國家文物局指導,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局、北海市人民政府、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辦公室(廣州)聯合主辦,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召開。大會在廣西北海設立主會場,作為聯盟城市之一的惠州設立分會場。

        “海絲保護申遺城市聯盟”成員增至34個

        2022年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聯席會議審議通過了香港、杭州、溫州、茂名、佛山、欽州加入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至此,“海絲保護申遺城市聯盟”成員總數增至34個。

        會議還審議通過了《“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保護狀況報告》和《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本次聯席會議的一個重要議程是表決確定2023年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聯席會議舉辦城市。經過舉手表決,正式確定惠州為2023年“海絲保護申遺城市聯盟”聯席會議舉辦城市。

        會上,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的領導、專家介紹了海絲保護和申遺相關工作開展情況,深度剖析了當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對當下以及今后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和展望,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計劃目標、努力方向和實踐策略。

        依托白馬窯址群出土文物資源建設省考古標本庫

        記者了解到,2021年,惠州正式加入“海絲保護申遺城市聯盟”。2022年,白馬窯址群被列入“海絲·中國史跡”預備名單遺產點。白馬窯是明代廣東重要的外銷窯場,亦是廣東目前經考古調查、發掘所發現規模最大的窯址群,其產品既能見于處在大灣區的惠州、廣州、香港等地的官署、衙署、居址和墓葬之中,亦可見于海南島、東南亞及南亞地區。

        2020~2022年,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窯場所屬的三官坑窯址持續開展主動性考古發掘,清理分室龍窯4座、制瓷作坊1處,出土遺物以生活用品為主,有碗、盤、盞等,胎體較為厚重,造型規整,紋飾大部分刻劃菊瓣紋,有些碗心還模印有“清”“福”“壽”“公正”“用”等字樣和多種花卉紋、神獸紋等。白馬窯近年來的考古工作初步厘清了白馬窯明代窯業遺存的年代及內涵,增加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與大埔余里窯一同成為廣東仿龍泉青瓷的典型代表,為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科學證據。

        同時,惠州依托白馬窯址群出土文物資源,聯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積極推動建設廣東省考古標本庫。這一項目已納入國家“十四五”時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項目儲備庫,建成后將成為廣東最大的陶瓷標本庫房。我市還將結合標本庫房建設惠州區域性明代仿龍泉青瓷窯址研究中心,開展全面、系統、科學、有計劃的整理工作,推動海絲資源多學科研究、展示、利用和構建新型科研合作平臺。

        惠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本土文化帶有“向海而生”的基因,孕育出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海洋文化。近年來,惠州深入挖掘“海絲”文化遺產價值,專門成立了惠州“海絲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專項統籌推進相關工作;市文廣旅體部門會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續開展以白馬窯址為中心的“海絲”史跡考古研究,窯場所屬三官坑窯址于今年4月入選“廣東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發現”;編制白馬窯址群保護規劃,加強白馬窯址的活化利用和宣傳推廣。在今后的工作中,惠州各相關部門將積極開展申遺工作,主動加強與聯盟城市的交流合作,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持續加大經費投入,繼續深挖惠州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潛能,扎實開展白馬窯址等“海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為“海絲”聯合申遺工作貢獻惠州力量。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