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市水利局堅決扛起新時代治水興水管水責任
加快“水利強市”建設步伐 全力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利事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事關防洪排澇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事關鄉村振興,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水利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水利部門大力支持下,扛起職責,實干擔當,全力推動惠州水利事業發展,防洪安全底線牢牢守住,水工程綜合效益充分發揮,水資源配置格局持續優化,河湖管理保護開創新局面,農村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惠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撐。
白盆珠水庫是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大水庫。 東江圖片社資料圖
保安全 防洪安全底線牢牢守住
惠州水系發達,河流密集交織、湖泊星羅棋布,主要河流有自東北向西南橫貫全市的東江干流,大小河流共923條、總長約6408公里;主要湖泊7個,其中水面面積超1平方公里的有潼湖平塘、西湖、金山湖。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征,使惠州成為臺風、暴雨洪災等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地區之一,防御臺風、暴雨、洪水等極端災害天氣任務繁重。
“經過這些年水利建設,特別是江河堤圍、水庫的建設,現在東江洪水得到了很好控制,而且江邊建成了很多親水碧道,不僅不怕洪水,還有效滿足了市民綠道騎行、休閑徒步、親子出游等游玩需求。這真的要感謝黨和政府,為人民群眾做了那么多實事好事。”家住市區東江畔并經歷過上世紀多次洪水災害的劉大伯感慨萬分。
全市水利系統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將防洪減災工程作為水利建設的最重要任務,10年來,實施了惠州大堤南堤、北堤、東堤等約150公里堤防達標加固,建成或提標升級一批泵站、水閘等水利設施,市中心區達到防御外江100年一遇洪水標準,縣(區)中心區基本達到防御外江(海)50年一遇洪水標準,主要中心城鎮的防洪標準達20年一遇,極大提升了全市洪澇災害抵御能力。同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控,戰勝了多場洪澇災害和臺風災害,特別是經受住2018年“8.30”洪災、2020年超強“龍舟水”以及“苗柏”“山竹”等臺風的襲擊,使我市多年來均實現安全平穩度汛,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減輕了災害損失。
“由于歷史欠賬太多,目前全市防洪減災仍有不少短板,尤其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防洪排澇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指出,防洪保安全是水利工程的第一功能,守住水利工程防洪安全底線,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是水利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前,惠州正緊緊抓住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戰略機遇期,按照補短板、強弱項、保安全總體思路,積極推動防洪減災等水利項目建設,西枝江堤防(永良圍和三聯堤)達標加固工程、贛深高鐵惠州北站片區防洪排澇工程、淡水河防洪排澇整治工程、永漢河防洪提升工程、潼湖流域洪水出口通道整治工程、公莊河防洪排澇整治工程等重大水利項目有關工作順利推進;白花河防洪排澇整治工程已完成年度投資3億元,占年度計劃總投資的75%;納入今年計劃的43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已全部開工,其中4宗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其余計劃在12月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明年汛前全面完工,剩余57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前期工作已提前謀劃,確保2023年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強調度 水工程綜合效益充分發揮
近幾年來,惠州積極探索流域治水“東江模式”,創新開展東江水利樞紐防洪調度,及時消除了洪澇風險。“2020年‘龍舟水’期間,針對小金河水位超警的問題,我們提前向東江水利樞紐發出調度令,將其壩前水位由10.5米降至9米,將泄洪流量由1700立方米每秒加大至4500立方米每秒,極大減輕小金河防洪壓力。通過科學調度,小金河水位下降了近2米,有效緩解了河道防洪壓力,防止了河道漫頂險情,避免了河道兩側近5萬人受災,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龍舟水”期間,惠州市水利局根據雨勢動態變化,制定泄洪方案,先后8次發布調度指令,精準把控泄洪時間、流量,對東江水利樞紐開展提前騰庫、安全過洪、尾水回蓄全過程精準調度,有效處理好避免樞紐上游排澇頂托、保護壩體安全、防止下游內澇加重的多重關系,大幅緩解了市區防洪排澇壓力,保護了壩體自身安全,降低了下游洪災風險。
與此同時,全市水利系統始終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兩手硬。2020年10月以來,東江流域遭遇歷史罕見的連續枯水年,出現自1963年以來最嚴重旱情,白盆珠水庫等重要蓄水工程蓄水量長期處于歷史低位。面對嚴峻的防旱抗旱形勢,通過算清水賬,做好抗旱供水保障方案,加強管理,提高抗旱水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各類水工程蓄水保水效益,組織開展應急供水工程建設等措施,保障了群眾生活生產用水安全。
接下來,全市水利系統將繼續優化完善調度機制,加強東江水利樞紐、西枝江水利樞紐、白盆珠水庫、天堂山水庫、顯崗水庫等骨干水利工程的調度,在洪水來臨前,通過峰前預泄預排、峰中削峰錯峰等措施,及時攔蓄、調蓄洪水,有力應對強降雨可能引發的洪水,努力將出現險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時,進一步完善水旱災害防御體系,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責任制,加強臨時蓄滯洪區規劃建設管理,完善防御超標準洪水預案,強化山洪災害防御能力建設,提升應對洪澇災害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續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抓統籌 水資源配置格局持續優化
“近年來,惠州加緊推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實施了稔平半島供水工程、觀洞水庫應急備用水源工程等一系列供水工程建設,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供水不足、供水水源單一、供水布局不合理等問題,為人民群眾生活生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用水提供了保障。但是目前全市供水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區域缺水、季節缺水造成部分地方群眾用水難的問題仍然沒有根本解決。”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強調,目前我們正在加快惠州水資源綜合規劃修編,推動全市水資源統一優化調配,通過飲用水源江庫互聯互通,形成相互協調照應的整體供水網絡,打造“惠州水網”。
為破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惠州正在全力推動水網建設,謀劃了稔平半島至大亞灣供水工程、惠州南部水網工程等骨干供水工程。其中前者已經完成立項,正在開展施工前期準備工作,爭取年內動工;后者正在研究制定投融資方案,爭取年內啟動可研報告編制工作。隨著這些重大水利項目的推進,惠州水資源保障能力將持續提升,加快建成集約高效的水資源保障體系。
此外,惠州還多措并舉強化水資源監管。認真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牢牢守住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推動水資源管控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和省的要求。
在取水方面,嚴格落實年度取水總結和取水計劃制度,對超計劃或超定額取水的單位和個人,累進征收水資源費。同時,全面開展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切實規范取用水行為,防止水資源浪費。
在節水方面,惠州近年來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產,強化工業、農業節水,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深入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節水取得了明顯成效。去年,全市用水總量20.44億立方米,控制在21.80億立方米的用水總量目標內;地下水用水量0.22億立方米,控制在0.384億立方米目標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8.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4.9%,用水效率逐年提高。建成3個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區),市級機關建成節水型單位比例達73%,全市4所高校通過省級節水型高校驗收,同時深入開展節水宣傳進校園、進社區、下鄉村等活動,推動愛水、節水、惜水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當前,惠州正研究制定“十四五”用水總量和強度管控方案,擬將省下達惠州的用水總量和強度管控相關指標分解下達給各縣(區),并結合河湖長制考核,對各縣(區)實施情況分年度進行考核,強化對各項指標的監督,確保不被逾越,讓水資源發揮更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東江風光。 惠州日報記者姚木森 攝
優生態 河湖管理保護開創新局面
河湖長制是治水的一劑“良方”。我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的部署,充分發揮河湖長制作用,推動惠州河湖保護和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自推行河湖長制以來,我市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查河湖超過48.5萬人次,發現并整改河湖問題超2.2萬個。累計整治河湖“四亂”問題919宗,建成碧道156.31公里。2018年底,惠州高分入列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2020年惠州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排名全國第七,沙河、淡水河獲評2021年廣東省十大美麗河湖。
全方位強化河湖管理保護宣傳,各級河長辦會同團委等單位持續開展“河小青”志愿服務活動,聘請民間河湖長,評選表彰惠州“最美志愿者河長”和“最美河湖衛士”,很好地調動了廣大群眾支持參與河湖治理保護的積極性,河湖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特別是去年以來,掀起愛護河湖“撿跑”熱潮,制定發布愛護河湖文明公約,使愛護河湖生態、保持河湖堤岸整潔衛生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成為惠州河湖常態。
接下來,惠州將繼續推深做實河湖長制,充分發揮河湖長、河長辦統籌協調作用,扎實推進河湖的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各項任務落實,用好河長制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第三方全覆蓋專業巡河湖等手段加強全市河流的日常巡查,督促各級河湖長和有關部門及時消除河湖管護問題。進一步推進礙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清四亂”“五清”常態化開展,維護河道水域岸線干凈、整潔、有序。“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呵護下,我們的河湖會更美麗,我們的家園更宜居,我們的生活更幸福。”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滿懷憧憬。
惠民生 農村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我們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水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推動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的水利問題,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回應群眾關切,推進水利惠民利民。”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通過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飲水解困工程、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攻堅行動等一系列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全市1074個行政村、9981個自然村自來水覆蓋率均達100%,農村飲水水質合格率達95%以上,人民群眾都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
此外,還實施一系列農田水利工程,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3.13萬畝、農田治澇面積超過47萬畝,有力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治理中小河流約670公里,有效提升農村河流的防洪能力,河流水生態和水環境也明顯改善,老百姓從水利發展中得到了真實惠。
目前,惠州正以“同標準、同質量、同服務,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一體化管理、專業化運作、智慧化服務”為目標,大力推進農村供水“三同五化”,持續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積極推進碧道建設、中小河流治理三期、水庫除險加固、灌區改造等民生水利項目建設,不斷提升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促進鄉村振興貢獻水利力量。
“治水興水事關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市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市水利系統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扛起新時期治水興水管水責任,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全力以赴,推動黨建和水利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進一步擦亮“丹心碧水潤鵝城”黨建品牌,加快“水利強市”建設步伐,全力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特約通訊員余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