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白盆珠鎮活力四射,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如詩如畫“綠色明珠” 宜居宜游魅力彰顯
白盆珠鎮地處惠州市東部,屬革命老區,生態資源稟賦優越,境內有粵港澳大灣區最大水庫白盆珠水庫、粵東南最大的山脈和最高的山峰蓮花山,就像鑲嵌在惠東大地上的一顆“綠明珠”。
10年前,白盆珠鎮經濟基礎較為薄弱,道路交通不便,且地處水源保護區,無法發展現代工業、養殖業,曾有4個省級貧困村、3個市級貧困村以及6個鎮級兜底貧困村。如今,貧困窘境已謝幕,一個生態優美、發展潛力凸顯、活力四射的“綠明珠”向人們走來。白盆珠鎮圍繞打造國家級戶外運動基地和溫泉康養旅游小鎮目標,以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和一二三產融合示范鎮創建為抓手,“三水兩茶一窯址三個節點”為主打的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一批批優質溫泉民宿項目慕名而來,村莊相銜、院落有序,家家有花,戶戶有笑,一幅幅如詩如畫的村莊景致令人流連忘返。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生態宜居示范鎮等榮譽稱號。
白盆珠水庫庫區湖光山色,雋秀多姿。 東江圖片社供圖
經濟發展穩中提質 已建立項目庫156宗
2021年底,白盆珠鎮地方生產總值8.98億元,同比增長12.3%,各項經濟指標預期完成,經濟呈健康穩定向上態勢。
近年來,白盆珠鎮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以“兩茶一柑一沉香”為主打的特色農產品,均已列入省“一村一品”,品牌效益日益凸顯,合計帶動農戶430多戶、就業1000多人。配套建成“山貨出山”物流中心,正建設農產品分揀、包裝、冷儲物流中心。引進投資2000萬元的德琳農場種植基地項目、投資1300萬元的栗營地項目,盤活撂荒土地1500多畝。與此同時,該鎮招商選資態勢喜人,50多批次企業和投資者前來洽談投資事宜,意向落戶白盆珠鎮,引進了五星級溫泉酒店、合潤禾共享農莊、新前勝溫泉、白馬民宿等優質項目(正按程序開展土地招拍掛工作)。全年觀光游玩旅客達300萬人次。
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是促使鄉村振興深入實施、高效推進的重要保證,白盆珠鎮在脫貧的基礎上,持續鞏固173個扶貧項目成果,帶動380多戶農戶致富;全程開展防止返貧監測行動,針對因病因疫情存在返貧風險的30多名貧困戶,優先安排他們到衛生保潔、森林巡護等公益性崗位工作。
完成鎮域標識、三產融合示范中心、櫻花茶園、蘇聯專家樓古樹公園、彩虹綠道、白馬河心島等6個重要節點建設,順利打造首期16公里示范帶線路,并把多個景點串珠成線,形成文旅、農旅精品旅游線路……白盆珠鎮重點突出抓好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建設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創建工作。去年7月,該鎮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雙示范”后,馬上制定了實施方案,建立項目庫156宗,其中去年首批實施28宗,總投資6584萬元,截至目前,已完工23項,基本完工5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今年1月申請的三產融合示范鎮2億元專項債券,已有2500萬元落實到位,目前,正實施項目有新庵片區特色農產品(石頭柑、橫坑茶、沉香)生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西枝江及白馬河旅游規劃、西枝江白盆珠段及支流沿線綠道及景觀提升項目,均能按規定時限完成專項債使用。
白盆珠橫坑茶茶園。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水系水質保持Ⅱ類以上水平
生態環境優化,是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漫步在白盆珠鎮白馬村河畔,可以清晰看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個大字,這是白盆珠鎮盤活綠色生態資源,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的真實寫照。
“剛到這里,村里一片臟亂差,基礎設施落后,一下雨路上都是泥。”這是2016年5月時任白盆珠鎮白馬村“第一書記”游賢學的第一印象。要致富先修路,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白盆珠鎮堅持黨建引領,上下聯動、共建共管,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投入2800萬元,實施美麗圩鎮及主干道風貌管控項目。對沿街街道進行整體美化亮化提升,狠抓環境衛生整治,傾力打造“外在美”。
同時,創新設立人居環境獎補機制,進行每月評比、年終考核。開展“小手拉大手”“半邊天·種花田”主題實踐活動;創新開展“345”黨建品牌活動,“3”是每周三開展黨群清潔日,“4”是打造“四小園”,“5”是進行“五星衛生戶”評比。目前,已建成“四小園”238個,“五星”戶數占全鎮常住戶數的90%以上,進一步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和圩鎮風貌管控水平,實現農村凈、亮、美的工作目標,成功創建市級衛生鎮,達到筑巢引鳳、招商引資的基礎。
“10年前,村子的環境比較臟亂,如今在對沿街街道進行整體美化亮化提升,狠抓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后,村子的面貌大變樣,變得干凈、整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游玩,我們村民住得也舒心。”白馬村村民老李說。
白馬村只是白盆珠鎮盤活綠色生態資源,環境持續優化的縮影。據了解,全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交由第三方管護,保障設施正常運作。完成圩鎮地下通信線路及排水系統集中處理工程。升級改造23戶問題戶廁;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清理亂堆亂放、衛生死角、溝塘河淤泥等6232處,拆除舊危房、廢棄豬牛欄等1003間。
“今年3月,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時隔5年再現白盆珠,這是對我鎮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的最好證明。”據介紹,中華秋沙鴨對環境十分挑剔和警覺,有點風吹草動就飛走了。它們主要依賴視力在水下捕食,棲息地需要有較高密度的魚類,且水質一定要清澈。白盆珠鎮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開展打擊毀林、盜采河沙等破壞環境違法行為17次,采取網格化、包山頭機制,從嚴抓好森林防滅火工作,森林覆蓋率保持91%以上,水系水質保持Ⅱ類水以上水平。
白盆珠白馬村河心島。
特色旅游資源豐富 年游客達300萬人次以上
近年來,白盆珠優越的生態環境成為當地鄉村旅游的熱點,年均慕名前來白盆珠鎮的游客達300萬人次以上,橫江村、白馬村更是網紅旅游打卡點。此外,茶園也吸引不少游客,成為當地旅游的一個新亮點。目前,白盆珠鎮計劃打造兩個巖茶公園,通過農旅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進鄉村振興。
“橫江那邊的房太難訂了,我提前一個多星期才訂到。”來自東莞的陳先生計劃國慶假期帶家人到白盆珠鎮橫江村體驗一下田園生活,沒想到剛進入9月中旬,橫江村的民宿就進入了“搶訂”模式。“之前在網上搜索過,那邊有花海、溪流、水果采摘等,民宿看起來也很有特點,正好去放松兩天。”陳先生說,自己平日里都在城市活動,較少到郊外玩,十分向往田園生活。
10年前,橫江村是白盆珠鎮曾經一個靜寂的小山村。如今,搖身一變成為網紅村,村里的格桑花海每年都能吸引上萬人前來賞花游玩,村里的農家樂、飯店、溫泉旅業等快速興起。這正是近年來白盆珠鎮依托當地自然生態優勢,打造民宿特色小鎮,積極發展精品民宿經濟,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成果。
據了解,橫江村引進的民宿“愛樹·白馬河畔”“洋裡棧小穗”讓游客流連忘返,越來越多游客到這里感受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類似這樣的民宿,橫江村共有3家,其中2家是引進投資,1家是村民自建,各具特色。
“生態旅游資源是橫江村脫貧的一個突破口。”白盆珠鎮黨委副書記李正文介紹,橫江村相繼引入兩家高端民宿,鼓勵村民自建自改民宿、成立種植合作社等,豐富村里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民宿經濟的發展,帶旺了村里的人氣,也促進了全村農家樂的發展。一個集溫泉、河岸景觀、田園風光、特色民宿、農家樂、采摘園于一體的鄉村生態休閑旅游產業模式,在橫江村逐漸成形,極大提高了村集體和村民收入。依托民宿經濟的發展,村里的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6000多元提高到兩萬元,越來越多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為了白盆珠生態保護,群眾付出比較大,一定要做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近些年,白盆珠鎮充分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把握好旅游資源開發和生態資源保護的平衡,發揮生態旅游綜合效益。一方面依托當地山水的自然生態環境,積極招引項目發展生態旅游,推動白馬河心島、橫江綠道等項目落地,為地方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建設農旅融合鄉村文化旅游綜合體,包括白盆珠鎮順逸東方山區特色主題酒店、愛樹白馬河畔特色民宿,舉辦特色旅游活動,發揮出白盆珠鎮的資源生態效應,釋放出更多惠及鄉村百姓的生態紅利。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 “三水兩茶一窯址”三個節點順利推進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白盆珠鎮具有生態優美、地熱資源豐富、區位交通便捷等綜合優勢,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讓這個山區小鎮種植、旅游、康養等產業逐漸興起。
過去,由于交通閉塞條件落后,不少村民紛紛走出家門,外出經商創業謀發展。近年來,白盆珠鎮的發展吸引不少本地人回鄉,助力家鄉發展,白盆珠鎮雙金村村民賴祝平就是其中一位。賴祝平年輕時到江門鶴山打拼多年,也有了不錯的成績,46歲那年卻毅然舉家遷回家鄉,他深信家鄉將迎來發展熱潮。根據當地難得的丹霞地貌和土壤結構,在專家的指導下,賴祝平決定種植巖茶。巖茶屬半發酵茶,兼有紅茶和綠茶的優點,以“巖骨花香”的獨特巖韻著稱。2016年,賴祝平種下第一批巖茶。茶園實行分區種植、錯時采摘,采用有機生態方式種植。從高空俯視茶園,層疊的茶樹圍繞著黑色的巖石,梯田般的綠色將青山打扮得格外有層次感,與遠處的一池碧波相互輝映。
與此同時,中共惠東縣白盆珠鎮云霞谷茶產業支部委員會成立后,在黨組織的強力引領下,對上下片區兩大茶園進行綜合規劃建設,以“茶文化”為內魂,“茶園區”為舞臺,依托特色茶園種植業和得天獨厚的水生態優勢,打造出“依山傍水”式可觀賞式茶園,展示嶺南丹霞巖茶的特色亮點,既帶動了周邊農民增產增收,也守護了白盆珠鎮的好山好水。
如今,賴祝平的茶園面積超過800畝,種植了9個品種,主要銷往成都、上海、深圳等地,他還通過注冊商標,試圖打響惠東巖茶品牌。不僅如此,茶園還給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每年在茶場幫忙采茶、剪枝、施肥的村民就有30多人。乘著茶產業發展的東風,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生活越過越好。
記者獲悉,白盆珠鎮種植巖茶已有七八年,如今種植面積超過3000畝。巖茶已成為白盆珠的特色農業品牌,不僅帶動當地村民就業,也帶旺了白盆珠的鄉村旅游。
同時,白盆珠鎮黨委和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正聚焦撂荒土地難題,充分利用山水資源優勢,吸引企業進駐白盆珠投資,盤活165畝荒地種植綠色農產品水果玉米,為白盆珠鎮的山貨出山打下良好基礎,多措并舉盤活土地資源,致力為村集體增收。
“目前,白盆珠鎮以‘三水兩茶一窯址三個節點’的發展思路,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工作。”據白盆珠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三水”為匯聚白盆珠水庫、西枝江、珍貴的偏硅酸鈉溫泉水三大水資源,形成致富“聚寶盆”。“兩茶”為統籌推進橫坑茶和巖茶轉型升級。把丹霞地貌的巖茶園與美麗圩鎮、蘇聯專家樓、古樹公園、溫泉民宿、河心島及十里沿河綠道等串珠成環,打造白盆珠鄉村振興示范帶文旅、農旅鄉村旅游線路。“一窯址”為白馬窯遺址,是促成惠州加入28個“海絲申遺城市聯盟”節點城市的重要因素,當前,已完成項目的選址工作。“三個節點”分別為“畔灣橫瑤·十里沉香”項目、新豐石頭柑農業園、山貨出山·預制菜項目。其中山貨出山·預制菜項目利用“山貨出山”農副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平臺,采取“企業+基地+農戶”“品牌+集散+平臺”的合作模式,創建“山貨出山”“鄉品出鄉”等鄉情鄉味文化特色包裝設計,進行凈菜預制、倉儲、冷鏈凍庫、包裝、物流、分揀、展覽展銷等功能設施,統一集散配送運營。投產后,預計可解決就業100-200人,日均吞吐量可達60000斤,年產值估計達6300萬元以上,實現聯農帶農、發展經濟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雙示范”建設成效的基礎上,白盆珠資源和投資環境日益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各種社會資本紛至沓來,引進了布心戶外運動基地·清歡谷里項目、天然飲用水品牌、獨立儲能項目、華苑生態園研學培訓基地、高端民宿橫江晚照·河畔、山貨出山·預制菜項目、德琳農場教育振興產業園等大一批優質項目,不斷推動產業振興,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以打造鄉村振興旅游發展的白盆珠模式。
同時,白盆珠鎮圍繞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拓展產業功能,在農旅融合的基礎上,全力加快引進在談的14宗溫泉康養文旅等項目的落戶建設工作,以全面提升該鎮的旅游接待能力和品質,高質量打造溫泉康養旅游小鎮,滿足以珠三角地區為主的優質客戶群體觀光、休閑、康養和教育實踐等各方面的需求,進而把白盆珠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大都市人群舒緩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的減壓中心、休閑中心和康養中心,成為灣區的“桃花源”。
數說十年成就
●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5.9億,固定資產投資0.7億
●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8.98億,固定資產投資1.1億
●2021年白盆珠鎮被市列為創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投入2000多萬元實施200多宗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大幅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累計流轉土地7500多畝,專業合作組織21個,種養總面積達1.8萬畝,帶動群眾就業1700多人。
文/圖 (除署名外)惠州日報記者藍斐菲 賴金朗 通訊員朱慶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