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陳雨露熱衷原創:棉繩玩出新花樣 巧手編織創業夢

      [報料熱線] 2831000

        用棉繩編織手袋、置物袋、掛飾……唯美夢幻又帶著異域風情。近日,在惠州西湖一場文化公益展出中,90后陳雨露的棉繩編織手作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欣賞體驗。

        棉繩編織在惠州尚屬小眾藝術,陳雨露幾年前偶然接觸并陶醉其中。熱衷原創的她,通過自學、創新運用各種編織技法,將棉繩玩出新花樣,用一雙巧手編織創業夢,編織浪漫美學,為惠州這座城市的文化藝術生活增添一絲人文氣息。

        

      陳雨露工作室用棉繩編出許多精美作品。

        棉繩編織為生活“加碼”

        春日午后,記者來到陳雨露位于仲愷的工作室。一進門,一片小天地里,溫柔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木質柜里、墻壁上、桌上、門把上,抱枕、鏡子、吊籃、花瓶……各式各樣的棉繩編織作品讓人目不暇接,規整的幾何圖案看起來有一種數學上的分形規律之美。此時,坐在一旁的陳雨露輕輕捻起棉繩,一根根棉繩在指尖穿過、滑落,通過花式打結,躍然呈現山林樹木的模樣。“這個作品像一幅山水畫,編織好后還要進行手工染色。”陳雨露長相清秀,說起話來溫婉輕柔。

        陳雨露詳細地向記者介紹她的每一件作品,似乎每一件都藏著許多故事。例如,為了搞活動特意編織了一個床幔,在編織拉繩時險些劃破手;用半夜從路邊撿來的樹枝作支架,編織了一幅水清岸綠的風景畫;棉繩編織十分考驗耐心,最簡單的臺燈也要花上3個小時,大一些的門簾要編兩個星期……

        “一雙手,一根線,一個支架或一根棍棒,就可以用一個個繩結編織出一件件藝術品。”陳雨露說,棉繩編織真的很有趣,能為生活“加碼”。

        據了解,棉繩編織是國外比較古老的編織手法,其原理和中國手工結藝類似,編織時不必借助棒針、鉤針等工具。

      棉繩編織,唯美夢幻。

      陳雨露堅持原創手作,通過一根根棉繩編織出浪漫美學。

        自學技法走原創路線

        陳雨露說,她是在5年前迷戀上棉繩編織的。“每年我都會給家里更換桌布、杯子等物品。”這既是陳雨露的興趣所在,也是生活的一種儀式感。跟著當時手作流行的風潮,陳雨露偶然在網上購買了一款棉繩編織材料包,那是一件裝飾性很強的掛毯,當她把成品發在朋友圈時,收獲了不少朋友的點贊和好評。這也激發了她對棉繩編織更大的興趣——棉繩“玩”起來。

        “我喜歡做原創作品,不想做跟別人一樣的東西。”緊接著,陳雨露在網絡搜索相關視頻,學習棉繩編織技法。她開始“放飛自我”,自行設計圖紙,第一件原創作品是一張兩米長、50厘米寬的彩色掛毯,掛毯上還設計了多個置物兜,可以用來放花瓶等小物件。陳雨露利用每天下班時間,融合平結、螺旋結、起始結、斜卷結等多種編織技法,花了一個多星期才完成作品。

        從那以后,棉繩編織成了她日常工作之余的最大愛好,她的創作熱情日漸高漲。她通過搜索網上作品,從中獲取創作靈感。一根根平平無奇的棉繩,通過她的巧手被重新賦予生命,在靜謐的時光中幻化成一件件迷人的藝術手作。

      經過手工染色的棉繩編織作品。

        開設手工課,編織創業夢

        “編織的時候,只有專注和享受。”為了盡快完成作品,陳雨露時常一動手就停不下來,經常編織到凌晨一兩點。

        陳雨露告訴記者,棉繩編織有一套公式,計算如何裁剪繩子長度,熟練后可以不用起稿、計算公式,按照腦海中的藍圖一點點編織成型即可。她不斷學習,在綜合運用技法、創新設計方面花了許多心思,至今已創作了幾百件原創編織作品。

        第一件原創作品出爐后不久,陳雨露就開了公眾號,記錄自己的手作日常,與大家分享棉繩編織的美好,慢慢地不少人找她訂制手作。她也在我市各類文化活動中嶄露頭角,使得棉繩編織這門小眾手藝逐漸被人們所認識。

        2019年,陳雨露利用周末時間開設手工課,也因此結交了一幫喜愛手作的朋友。如今,手工課已開設了7期。陳雨露還把手工課搬出室內,開展戶外野營手作活動。她努力做好每件物品、辦好每次活動,把有趣、藝術融入生活。

        “我會堅持下去,努力把自己的愛好做成事業。”陳雨露期待新的相遇、新的故事,努力編織美好新生活。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通訊員張麗嫻

      分享到:
      編輯:小麗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網微信
      • 惠州發布微信
      • 惠州文明網微信
      • 惠州頭條APP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