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謂亮點紛呈、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報告中不僅出現“同位素研發平臺”“高能量密度研究平臺”等高大上的“黑科技”,還有“全市通辦”“特色市內免稅店”“長者照護之家”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舉措、新做法,讓人對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充滿無限憧憬。
哪些新舉措、新做法備受今年市兩會代表委員們的關注?哪些又將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為此,惠州日報記者盤點了政府工作報告中引人關注的9大熱詞,憧憬更加幸福美好的2021年。
全市通辦
辦事群眾任意選擇同城辦就近辦
報告內容:深化“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務服務由線下辦向線上辦、區域辦向跨區辦、人工辦向智能辦轉變,基本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全市通辦”。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介紹,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審批服務便民化,我市依托政務服務平臺互通、統一身份認證、數據信息共享、電子證照、電子印章、雙向物流寄遞,充分利用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推行智能、惠民、便捷、高效的“全市通辦”政務服務。
目前,我市已基本實現服務事項線上“全市通辦”,今年重點推進線下窗口“全市通辦”政務服務。線下窗口“全市通辦”是在不改變審批主體的前提下,辦事的企業群眾可結合自身實際,選擇到就近的市、縣(區)行政服務中心(含分廳)窗口進行事項申辦。打破屬地申辦的限制,由傳統的固定地點轉變為由申請人根據便利、自愿原則任意選擇行政服務中心(含分廳)申辦和取件,實現線下窗口“同城辦理、就近辦理”,讓群眾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達到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深度融合,無差別受理辦理事項。
融入大灣區城市群和深圳都市圈
深入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
報告內容: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和深圳都市圈,深化與港澳廣深等大灣區城市合作,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記者了解到,當前,惠州正在以“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為引領,不但在交通上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綜合交通體系,各縣(區)更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圍繞“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各展所長布局重要產業平臺建設,形成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使產城融合發展空間實現新拓展,推動城市向海向外發展,引領開放發展大格局。根據計劃,“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將用五年時間建成,目前“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1號公路先行段已動工建設。
同時,惠州正加快融入“軌道上的灣區”建設,加快形成半小時快速通達大灣區核心城市的軌道交通網,建成贛深高鐵惠州段及惠州北站;抓好廣汕高鐵惠州段建設,動工建設惠城南站及配套項目,推進莞惠城際北延線建設。
創新協同和產業共建也是一個重點。惠州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加快推進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恒力(惠州)PTA項目等建設,建設全國5G泛智能終端和零配件制造基地,加強新能源電池研發生產和關鍵環節構建,打造國內動力電池制造基地等,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級先進制造產業集群。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惠州大力實施“灣區通”工程,全面深化與港澳教育、醫療、文旅、環保、民生等方面合作,共建優質生活圈。
異地孵化器
推動異地人才為我市實體經濟服務
報告內容:探索設立異地孵化器。
據了解,異地孵化器是指本土孵化器運營機構在異地建設的創新創業載體。異地孵化器因其高度的靈活性,把觸角直接伸向全球創新資源豐富的地區,成為集聚創新創業資源、實現協同創新的重要載體。
從協同創新的角度來看,全球異地孵化模式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孵化器將充分發揮其產業組織者的重要作用,通過異地孵化的模式實現多個經濟發達地區的資源優勢互補,鏈接全球創新資源,集聚創業人才、商業信息等要素。目前,國內在全球創新資源集聚區建孵化器的案例越來越多,包括硅谷YC孵化器、橡子園創投孵化器等。
惠州市新一代工業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的眭世榮建議,我市要加大異地孵化器建設,通過此平臺積極推動深圳、廣州等地人才為我市實體經濟服務,解決企業痛點難點問題,也為我市各縣(區)招商引資引智注入新的活力,探索出新的方式。
上云用數賦智
引導平臺企業和集群供需精準對接
報告內容:引導500家以上企業加大技改投入,推動2000家企業“上云用數賦智”,促進鞋業、家具、紡織服裝等傳統特色產業煥發新活力。
記者了解到,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戰略,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國家、省、市均提出“上云用數賦智”,旨在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據供應鏈,以數據流引領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和跨行業融合的數字化生態體系,構建設備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數字化-企業數字化-產業鏈數字化-數字化生態的典型范式。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惠州著力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在全省率先出臺《惠州市“企業上云”工作方案(2017-2020年)》、《惠州市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及若干扶持措施,出臺上云上平臺獎補辦法,累計支持和帶動超過100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遴選匯聚近20家優秀服務商和115個應用服務產品,初步建立企業與服務商跨界融通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聚焦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石油化工、新能源等重點行業,建設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三年來累計培育15個省級標桿示范項目,其中德賽西威等多個項目入選國家級標桿示范,TCL、中建鋼構、康冠科技等5G+工業互聯網項目在全國“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中排名靠前。開展產業集群工業互聯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仲愷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5G+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項目成功入選廣東省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項目。組織“工業互聯網走進產業集群”活動,引導平臺企業和集群供需精準對接,促進集群企業整體“上云上平臺”。
同位素研發平臺
建立同位素藥物量產示范工程
報告內容:以“國之重器”集聚創新資源,加快建設兩大科學裝置,啟動同位素研發平臺、高能量密度研究平臺建設,建成兩大科學裝置總部區并投入運營。
放射性同位素藥物是最新發展的內照射放療方法,具有精準、療效好、副作用低、成本低的特點,已廣泛應用于癌癥診療、心肌成像和心臟疾病診斷等。目前,我國醫用放射性同位素供應基本依賴進口,是受西方發達國家“卡脖子”的高科技領域之一。醫用放射性同位素安全供給是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盡早實現醫用同位素生產自主化、產業化,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和顯著的經濟效益,也是促進新產業發展、滿足國家重大安全戰略的要求。
記者了解到,擬建同位素研發裝置是依托“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HIAF)及“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兩大科學裝置的放射性同位素藥物生產平臺,以目前需求最大的同位素藥物為突破口,實現同位素藥物量產核心技術、新產品和裝備集成示范,建立同位素藥物量產示范工程。項目計劃建設周期為5年,建設經費估算16.5億元。同位素研發裝置以發展加速器生產同位素相關技術為核心,以實現多種同位素藥物生產和應用為主要目的,將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同位素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快速發展。
特色市內免稅店
助推形成惠州高品質消費集聚區
報告內容:在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特色市內免稅店、高品質消費集聚區,吸引平臺企業、高端品牌進駐,打造華貿中心、港惠新天地、水東街等示范街區、特色商圈,促進境外消費回流。
建設特色市內免稅店,打造高品質消費集聚區,與我市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有密切關系。去年5月初,惠州獲批成為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當年9月,惠州市商務局與前海電商(深圳)供應鏈集團公司(簡稱“e碼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惠城區與e碼頭簽訂“保稅+新零售”合作協議,宣布將共同搭建“一店三態”供應鏈服務平臺,開展“保稅+新零售”項目合作。根據相關協議,我市大力支持e碼頭通過自身保稅貿易及供應鏈的經營優勢,在惠城區核心商圈建設首批“保稅+新零售”線下實體店。
去年10月1日,位于華貿中心調色師店的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專柜試業。當年11月7日,我市首家線下“保稅+新零售”體驗店——CW體驗店正式開業。隨著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政策的不斷推動和深化,處在粵港澳大灣區優勢中心區域的惠州,將有望在華貿中心、港惠新天地等各大現代購物中心和廣場開辟更多“保稅+新零售”等跨境新業態,助推惠州高品質消費集聚區形成。
市公共衛生醫院
規劃建設國內一流公共衛生防治技術研究中心
報告內容: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改革優化疾控機構職能,加強各級疾控機構能力建設,強化城鄉基本公共衛生的優質便利供給。促進醫防融合,做好市公共衛生醫院規劃、選址論證等工作,加快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傳染病防治水平。
記者獲悉,針對我市傳染病收治和床位設置等方面的短板,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我市按照“醫防融合、平戰結合、資源整合”原則初步規劃建設惠州市公共衛生醫院(惠州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目標是建設為國內一流的重大急性傳染病應急救治中心、慢性疑難疾病臨床治療中心和公共衛生防治技術研究中心,平時可滿足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應急、疾病救治、教學科研等主要業務功能,戰時可快速轉換為應對疫情防控與救治中心。
長者照護之家
擬在全市鎮(街)建長者照護之家
報告內容:大力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國家試點,建成長者照護之家示范項目。
記者從市長者服務局獲悉,建設“長者照護之家”是我市建設實體的四級長者服務保障網的舉措之一。我市四級長者服務保障網包括建設市、縣(區)長者安養中心,建設鄉鎮(街道)長者照護之家,建設村(社區)長者服務站和配建家庭養老床位。其中,長者照護之家將整合現有鄉鎮(街道)敬老院和各類閑置用房等資源,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在每個鄉鎮(街道)建設一家或數家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協調指導村(社區)長者服務站等功能的嵌入式綜合養老服務機構,滿足所在區域長者居家和社區養老等需求。
鄉村“三精”
今年將建成一批特色精品村
報告內容:我市將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育精勤農民。
據悉,我市農業農村等部門將繼續抓好糧食安全生產,引進特色農業,抓好示范帶動,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抓好基礎專業隊伍建設,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同時,加大力度推進農村建設和綠色農業發展相融合,建設精美農村。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我市將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涉農保險、項目扶持以及防災減災等措施,確保實現糧食生產面積和產量穩定目標。同時,推進南藥、花卉、荔枝等大健康產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多元化休閑農業園區建設,打造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建設亮點;推進惠州市粵港澳流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產業園項目建設;指導惠東縣推進小星山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此外,將聚焦安全追溯,打造一流農產品生產與檢測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我市將鞏固提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成果,今年全市6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建成一批特色精品村;實施鄉村風貌提升工程,深入推進存量農房微改造和新建農房風貌塑造,沿線連片建設美麗鄉村,今年底“四沿”村莊和重點村率先啟動風貌提升工作,形成一批鄉村風貌示范點和示范帶。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袁暢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 劉豪偉 謝寶樹 劉建威 張斐 馮麗均 劉煒煒 游璇鈺 通訊員張金金 陳瑩 雷琪 余劍輝 馬小越 王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