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龍田西埔村: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

      原標題

      龍門龍田西埔村: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

      擦亮“中國好人村”品牌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沿著平整的柏油馬路走進龍門縣龍田鎮西埔村,村里干凈整潔,瓦房精致入眼,“中國好人村”的牌匾在陽光照射下格外耀眼。在村里的好人展示墻上,該村2名“中國好人”的肖像和事跡,被用龍門農民畫的方式畫出來,營造崇尚好人的氛圍。

        在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中,龍門縣有1個鎮和7個村入選,西埔村正是其中之一。日前,記者來到西埔村,走訪該村建設情況。

        西埔村通過挖掘和弘揚“中國好人精神”,筑牢道德文化學習陣地,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打造集絲苗米科普、農耕文化、好人文化及農民畫文化于一體的道德教育基地和研學基地,激活鄉村振興新活力,成為龍門縣新晉的網紅打卡點。

        文化挖掘

        建“好人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位于龍門縣城北面的龍田鎮西埔村,民風淳樸,崇德向善,先后涌現出兩名“中國好人”、兩名“廣東好人”、8名“惠州好人”,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村”。

        2014年,帶攜幫助兩百名殘疾人的“獨臂雷鋒”程木華入選“中國好人”,這是龍門縣首個“中國好人”;2016年,在廈門跳海救人的西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子能也入選“中國好人”。在一個村涌現兩個“中國好人”,這在全國范圍內都是罕見的。

      位于龍門縣城北面的龍田鎮西埔村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村”。

        如何突出“好人特色”成為西埔村發展的方向。為此,該村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鄉村旅游,加快“中國好人村”建設,建了好人展示墻、好人館、好人長卷、好人基金、好人集市、好人公寓,進一步挖掘和弘揚“中國好人精神”。

        依托好人文化,西埔村還探索創新了許多特色做法,如每年開展“西埔好人”評選、成立互助合作社、制訂《好人村公約》,為鄉風建設提供可循民約;設立愛心基金,進行扶貧助困、獎教獎學等,弘揚文明新風,鼓勵村民爭當好人。

        “在全村營造出濃厚好人文化氛圍,把助人為樂、奉獻社會等優良傳統美德更好地傳承下去。”西埔村黨支部委員黃燕雄介紹,該村充分發揮“好人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深挖“好人文化”內涵,通過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推出了多種精神文明活動,引導村民及社會各界自覺做良好道德風尚的建設者、社會文明進步的推動者、文明新風尚的踐行者,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

        好人事跡宣講、公益撿跑志愿活動、青少年暑期龍門農民畫公益培訓班、戲曲進鄉村、新時代鄉村閱讀季活動、好人“寒冬送溫暖”行動、“家越美、粵幸福”好家風齊傳承……如今在西埔村,豐富多彩的活動不但弘揚了社會新風尚,還讓村里更加熱鬧起來,激發農民自主參與鄉村治理,有效推動文明鄉風建設。

        文旅開發

        研學旅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西埔村歷史底蘊豐厚,古碉樓有700年歷史,古村落、西埔古祠堂和古圍墻歷史氛圍濃郁。記者在調研中,看到有研學團隊正在西埔村參觀,講解員正給他們講解西埔村的好人文化和古村歷史故事。

        經過鎮村黨員干部與村民的合力打造,西埔村好人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面逐漸擴大,龍田鎮也謀劃依托“中國好人村”筑巢引鳳,引進企業進行合作,整治村居環境,發展鄉村旅游觀光、民宿和農家樂餐飲服務。

       

      西埔村內展示農耕文化的雕像。

        黃燕雄介紹,依托龍田鎮建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西埔村建設中國好人村“四小園”,打造西埔古村落旅游景點,并結合周邊產業資源,建成集絲苗米科普、農耕文化、好人文化及農民畫文化于一體的道德教育基地和研學基地,將鄉風文明建設融合文化旅游開發,帶動鄉村振興。

        研學基地修建好后,引進了眾多研學活動。此外,村里還和景區合作,吸引來龍門的游客到村里參觀。

        “每年可吸引兩三百批次人來參觀,一天最多來了16輛大巴,研學不但增加了收入,還帶動了村里的旅游業和農產品銷售。”黃燕雄介紹,當前,西埔村正通過鄉風文明帶動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構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良好局面。2022年村集體收入31.91萬元,比幾年前翻了幾番,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從2016年的9000多元漲到23000元。

        鄉村建設

        文化浸潤推動自治法治德治

        走在西埔村內,鄉間道路兩旁郁郁蔥蔥,農家小院優美宜居,房前屋后干凈整潔。美麗的村莊以蝶變之姿展現出鄉村之美。

        新時代加強鄉村治理,應積極增強自治、法治、德治在鄉村治理中的協同作用。西埔村正積極踐行這一理念,通過“好人文化”,帶動鄉村民風,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與治理。

      龍門龍田鎮西埔村。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為了服務好研學、旅游,我們修建入村大道,拓寬村內道路,新建各類設施,村民無償出讓土地來支持。”黃燕雄介紹,在建設道德教育基地和研學基地過程中,村里改造和建設老村子的門樓、展示墻、便民服務站、碉樓、祠堂、廣場等,為了建設這些項目,在黨員干部、村民小組長帶頭下,村民無償出讓了41畝宅基地。

        包括村民無償出讓的土地,村里積極把全村土地、閑置房等資源整合起來,投入美麗鄉村建設,積極建設158個“四小園”、1200平方米文體休閑廣場,以及公共廁所、垃圾集中處理點、污水處理設施等,讓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更加齊全,村容村貌有了大變化。

        “村里以前都是老舊泥修房,雜草叢生,還存在安全隱患。村里開會討論宅基地改革時,我們就把宅基地主動讓出來,用于村里的建設。”村民黃樹添就是主動出讓宅基地的村民之一。他告訴記者,他家讓出了2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如今,村里環境好了,不但自己住得舒服,而且游客來得多,大家收入也會增多,都愿意支持村里的建設。

        西埔村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抓住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重要機遇,結合美麗鄉村、美麗家園、美麗田園創建工作,積極推動整村面貌提升,努力打造獨具西埔特色的“中國好人村”,探索一條獨特的文旅結合鄉村治理道路。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 邱若蓉 
        圖/視頻 惠州日報記者 張藝明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