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龍門縣永漢鎮低冚村獲評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
“紅+綠”融合發展 變身旅游打卡地
冬日午后,龍門縣永漢鎮牛牯嶂山腳下的低冚村,低冚伏擊戰遺址公園里三五成群的游客在參觀游玩、拍照。昔日的偏僻山村如今成為龍門縣熱門紅色旅游打卡地。
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中,惠州市龍門縣有1個鎮和7個村入選。日前,記者到永漢鎮低冚村調研“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情況。
位于永漢鎮西部的低冚村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東江縱隊主要活動區域,擁有眾多紅色遺跡。“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憑借豐富的紅色資源、優美的自然環境,該村進一步打造黨建教育基地、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發展特色文旅產業,走出了一條“紅色資源+綠色生態”雙擎驅動發展的鄉村振興道路。絡繹不絕的游客帶動村內餐飲業和民宿發展,極大拓展了村民就業渠道和增收空間,實現了村美、人富、產業興。
深挖紅色資源
打造紅色教育基地
走進低冚村,一路的竹林田野,空氣十分清新,硬底化的路面平坦干凈,路邊是整齊的村舍小樓,人居環境舒適美麗。村內不僅有秀麗的鄉間美景,還處處可見紅色元素,充分彰顯低冚村的獨特魅力。
“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低冚村牢牢把握“紅色”優勢和生態優勢,進一步打造黨建教育基地、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發展特色文旅產業,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精耕綠色生態經濟,走出了一條“紅+綠”的發展新路子。
“我們挖掘村里的紅色資源,整體串聯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村莊綠化大行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低冚村黨總支部書記王炯東介紹,低冚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成立“紅色村”黨支部、黨員服務隊,利用得天獨厚的紅色遺跡、文化底蘊等資源優勢,設置具有紅色文化特色的“五大課程”,打造紅色教育基地。
低冚伏擊戰戰士戰斗雕塑、低冚伏擊戰遺址紀念墻、軍旗廣場、勝利之門、聚和堂宗祠、婦女夜校遺址、大型革命主題浮雕……隨著一個個紅色遺址的開發利用,這個昔日的小山村一下子熱鬧起來,除了接待各級黨組織參觀學習,還有不少游客慕名前來游玩,成為熱門打卡地。
低冚村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東江縱隊主要活動區域,擁有眾多紅色遺跡。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調研當天,一群來自東莞的游客正在村里游玩。游客張女士欣喜地說:“在這里既能欣賞優美的鄉間風景,體驗悠閑的鄉村生活,還能帶小孩學習紅色革命史,感悟革命精神力量,確實是個休閑游的好去處。”
黨建聚合力
共建美麗鄉村
發展旅游產業,離不開村民的支持。
“旅游的人多了,我們決定擴建村道,村民無償讓地支持。”王炯東介紹,在黨總支部帶領下,低冚村整合土地、閑置房、資金等,為村莊建設尋出路、謀發展。村民們無償讓地,用于村道路面拓寬、修建文體場館、修繕紅色遺跡及其配套設施建設等。在展覽館和村史館建設籌備期間,大家還紛紛捐出自家具有紅色印記的老物件及生活、生產老物件,展示低冚村的光榮歷程。
“村里環境好了,自己住得也舒服,我們都愿意支持村里的建設。而且游客多了,大家的收入也會增加。”看著村里的變化,村民王岸飛開心地說。
龍門縣永漢鎮低冚村紅色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低冚村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大膽改革創新,抓住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重要機遇,結合我市美麗鄉村、美麗家園、美麗田園創建工作,積極推動整村面貌提升,努力打造獨具低冚特色的精品示范村,探索了一條獨特的文旅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在入選廣東省第一批“紅色村”后,低冚村先后被評選為廣東省衛生村、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廣東省“紅色村”黨建示范點、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
發展特色民宿
帶動村民致富
沿著村道直行,穿過勝利之門就是勝利廣場,廣場上種有18棵木棉樹,代表十八姓兄弟的義氣與團結。“木棉樹又稱為‘英雄樹’,寓意革命武裝力量得勝歸來在此列陣,慶祝大捷。”勝利廣場上,村民王翠芬作為講解員,正在給游客們講述這里的紅色歷史。
在打造紅色教育基地過程中,低冚村還在村民中招募、培訓專職紅色講解員,擴大接待各級黨組織參觀學習的容納度。王翠芬就是其中一人。通過講解不但讓游客更加了解低冚村的特色,她還可以拿到一筆講解費用補貼家用,“既為村里做了事,自己又有收入,做得很開心。”
永漢鎮西部的低冚村的民宿。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被帶動增收的還有民宿業。在低冚村有一家叫“覓園”的庭院式民宿,里面有開闊的草地、繁茂的竹林,頗受年輕游客喜愛。民宿老板介紹,平時房間一晚住宿費用約700元,周末節假日則漲到900元左右。
據了解,“覓園”由低冚村與一家旅游企業共同開發,通過場地出租及入股分紅等方式,每年可為村里帶來約7.6萬元的集體經濟收益。同時,“覓園”還雇傭本村村民作為管理、服務人員,增加了村民收入。
近年來,低冚村立足紅色資源和生態稟賦,不斷探索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發展方向,打造“紅色村”民宿、“人民公社飯堂”和特色商業街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
王炯東介紹,低冚村積極探索盤活資源之法,實行“村企合作”模式,與企業共同開發餐飲、民宿產業,持續打造農業觀光旅游。截至目前,村里有8家民宿、4家農家樂,今年預計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20萬元以上。
打好“紅色牌”,念好“綠色經”。鄉村景美、游客不斷、村民增收……在低冚村,一幅強村富民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徐徐繪就。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