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惠陽話傳承|黃開孫子黃春華:傳承不屈斗爭精神 建設矮嶺更美家園

        穿過一間間破舊的房子,惠陽區三和街道拾圍村矮嶺村民小組組長黃春華,帶著牌匾制作人員找到了革命先輩黃世梅、黃開(原名黃世開)等人的祖屋。惠陽區委黨史辦要在房前豎起一塊牌,告知世人屋主的革命英勇事跡。

        黃春華是黃開的孫子,黃世梅是他伯祖父。“家族兩位先輩都為黨的事業作出了奉獻,在革命運動風起云涌的時代,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詩篇,如今的矮嶺革命老區已是惠陽千億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指引著我們建設更美的家園,走向更好的未來。”黃春華說。

        革命精神深深扎根

        從葉挺大道拐入三和街道,在御和路與惠大高速之間的區域,是拾圍村矮嶺村民小組。沿路干凈整潔的瀝青路面,一棟棟整齊有序的樓房,已經與三和街道的城市建設融為一體。在這一大片樓房的包圍圈中,是矮嶺的舊村莊,也是矮嶺革命老區舊址,黃世梅、黃開等人的舊居就在里面,見證了村子那段光榮的革命史。

      在黃春華(左二)的帶路下,惠陽區委黨史辦工作人員找到了黃世梅、黃開等革命先輩的舊居處,將豎起牌子,告知世人他們的革命故事。

        解放前的矮嶺村民,深受地主豪紳的重租盤剝和地方官吏的敲詐勒索,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彭湃領導和組織的海陸豐農民運動使長期遭受剝削壓迫的農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矮嶺村民也開始走上了英勇抗爭、探尋真理的道路。

        1926年,矮嶺村建立起第一個革命組織——矮嶺村農會,不久后成立婦女會和兒童團,農民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在矮嶺的村民中,有一位叫九娘的農村婦女,將自己的人生與黨的事業緊緊聯系了在一起——大女婿葉梅生是共產黨員,在農民運動積極分子中秘密發展黨員,長子黃世梅成為矮嶺第一批共產黨員。九娘的真實姓名叫張蓮娣,因丈夫排行第九,被稱為九娘,是黃世梅、黃開的母親,她非常支持長子黃世梅從事的革命事業。

        此后,革命形勢陷入低谷,但鎮壓和屠殺沒有嚇倒矮嶺人民,他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然舉起武裝起義的大旗,開展土地革命。1928年春,矮嶺建立起中共矮嶺支部,黃其修擔任支部書記,黃世梅擔任組織委員,積極開展農民運動,開展減租斗爭,發展外圍組織。矮嶺村還建立共青團支部、赤衛隊和兒童團,群眾踴躍支持和參與革命運動。

        革命老區迎來新發展

        1930年,受惠陽縣委的指示,黃世梅在惠州環城西路住下,以釀酒、做豆腐小生意為掩護,秘密開展兵變策反工作。當時惠州國民黨警備司令部所屬官兵有千余人,計劃將貧苦出身的官兵爭取過來,隨時準備起義,接受共產黨的領導。

        因叛徒出賣,參與秘密開展兵變策反工作的黃世梅,不幸被捕,在獄中受盡酷刑,仍保持了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最后被槍殺在惠州五眼橋旁。

        弟弟黃開受到哥哥黃世梅的影響,1928年和二姐黃碧悠一起加入共產黨,參加過海陸惠紫起義,后被派往陸豐參加培訓。黃春華說,爺爺黃開曾在1935年組織發動村民,自籌資金辦起一間全村集體共有的榨油坊,命名為“同生公司”,以此維護村民利益,開展抗日救亡等革命活動。

      惠陽矮嶺革命歷史紀念館陳列著九娘、黃世梅、黃開等人的革命事跡。

        次年,在黃開的組織領導下,矮嶺村成立“大同共耕社”,1937年4月成立中共大同共耕社支部,黃開任黨支部書記,這是土地革命后期在惠陽最早重新建立的黨組織之一。黃春華聽村里老一輩人回憶革命往事時,得知大同共耕社開墾了100多畝荒地,年收稻谷300多擔,既增加農民收入,又為惠陽黨組織的重建和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奠定良好基礎。

        1948年,黃開任兩廣縱隊軍械科科長、第二梯隊隊長,參與豫東、濟南、淮海、解放廣東等戰役,建國后曾在佛山、湛江、惠陽地區等地工作,于1982年在惠州逝世。

        如今的矮嶺,是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惠陽全力打造的兩大千億園區之一。“作為革命老區,這里凝聚著革命先輩的歷史功績和老區人民的巨大貢獻,矮嶺已融入千億產業園的建設,接下來將助力政府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黃春華說。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黎一星

      編輯:溫燕暉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