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龍豐:“紅色驛站”提供“心級”服務

        今年以來,龍豐街道以“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為契機,把“紅色驛站”作為加強基層服務陣地建設的重要舉措,以“強黨建”引領“善治理”,以“小驛站”服務“大民生”,引導黨員干部為群眾提供“心級”服務,全力夯實基層陣地基礎、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長者參加“巧手剪紙·樂享生活”志愿服務活動。

        “回流”有用閑置舊物捐贈給有需要的困難群眾

        舊物回流,讓愛流轉,精準幫扶困難群眾,增進濃濃鄰里情……日前,新聯社區黨委聯合“回家黨員”在惠山居公租房開展“舊物漂流,愛心流轉”活動,吸引小區眾多居民參與。

        前期,新聯社區通過“回流島”平臺,收到了愛心人士捐贈的一批衣物,黨員志愿者將捐贈衣物進行整理、分類,并積極對接有需要的困難群眾。當天,黨員志愿者們將衣物送到公租房惠山居。

        “我挑選了兩件大衣、幾件T恤,這么多衣服去商店買得好幾百元,這下可以省下一筆啦。”家住惠山居的余女士高興地跟鄰居分享。據悉,當天共送出衣物30多件,剩下的衣物將由黨員志愿者對接殘聯部門發送給山區困難群眾。

        “回流島”是龍豐街道在新聯社區紅色驛站創新打造的“愛心循環”平臺,通過“回流”有用的閑置舊物,捐贈給有需要的困難群眾,不僅弘揚了節儉的文明時代新風,同時激發了廣大黨員群眾弘揚扶貧濟困、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

        發揮“回家黨員”所長助力社區治理

        近日,在新聯社區紅色驛站調解室內,一場歷經多月的矛盾糾紛終于圓滿解決,矛盾三方“握手言和”。

        事情源于小區一業主家中裝修,裝修事宜由裝修公司承包,裝修工人在施工過程中因工受傷,希望得到合理賠償,但是賠付事宜一直沒有進展,無奈之下,工人找到社區信訪部門請求解決。

        社區黨委核查清事情前因后果后,找到了“回家黨員”、區人民檢察院在職黨員陳海源,請求他的支援,陳海源欣然同意。

        隨后,涉事三方來到紅色驛站調解室,陳海源運用專業的法律知識,通過以案說法、以法明理,得到涉事方的理解和接受,最終成功化解這一矛盾糾紛。

        發揮黨員所長,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助力社區治理,是實施“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的題中之義。龍豐街道建立“黨建網格化治理+共建議事、志愿服務管理、矛盾調處、應急處置”“1+4”工作機制,搭建“共建議事”平臺,積極推進黨員干部、共建單位等專業調解力量深入社區,就地化解群眾矛盾糾紛,真正實現調解千家事、議出鄰里情、溫暖黨群心。

        群眾掃碼點單,黨員上門服務

        “如果在小區就能參加一些活動就好了。”新聯社區組織“回家黨員”走訪群眾時了解到國華湖畔新城小區多個長者的共同“心愿”。隨后,社區黨委聯合“回家黨員”立即展開行動,籌辦長者服務活動。經多方協調對接,一場“巧手剪紙·樂享生活”志愿服務活動在小區紅色驛站內展開,吸引了小區15名長者參加。

        “我們推行‘群眾點單、黨委派單、黨員接單’的‘訂單化’服務模式。”龍豐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黨委組織黨員廣泛征集群眾“微心愿”,通過活動宣傳欄、業主微信群等渠道,廣泛發布群眾“微心愿”登記表和服務群眾“微實事”二維碼,群眾掃描二維碼即可“點單”反映訴求。

        接到群眾訂單后,社區黨委將“微心愿”“微實事”進行分級分類管理,根據黨員崗位職責、能力特長和服務意愿進行“派單”。黨員干部通過上門專辦、聯管聯辦、幫辦代辦主動“接單”,下樓棟、進家門給群眾送溫暖送服務,到現場、勤對接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自活動開展以來,“回家黨員”為群眾完成“微心愿”30多個,廣泛開展了政策宣傳、文明倡導、環境保潔、平安守護、便民服務等系列志愿活動16場。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通訊員楊雪芳 溫惠霞

      編輯:溫燕暉
      上一篇: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