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秋國慶假期,號稱史上熱度最高的國慶黃金周。8天假期,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半個多中國的人都在外面旅游。而惠州的雙節旅游成績也很不錯,據不完全統計,8天假期,惠州接待游客約390.3萬人次,比2022年增長167%;旅游收入約23.2億元,比2022年增長175%。
火爆的旅游也堵出了歷史之最:各地的高速堵上了熱搜,有網友說開了5個小時還沒出市;在外面吃個晚飯,服務員說前面還有675桌;爬長城一點都不累,因為三分鐘只走兩步……
每到假期,喜歡游玩的人都有選擇困難癥:是選擇走出本地的外向型出行,還是走入鄉村來個下沉式旅游?
其實,詩和遠方,一定在別處嗎?
這個假期,我們看到了本地主流媒體的另一種表達。
從9月29日開始,惠州日報視頻號推出了“國慶八天樂,惠報帶你country walk”鄉村漫步系列報道,從惠城區墨園村到大亞灣衙前村,從龍門永漢到博羅長寧……一天一個縣區,用鏡頭帶著大家從城市走到鄉村,游玩鄉野、品嘗美食,親子同樂。
這種城市鄉間短途出游線路,挖掘身邊好看、好吃、好玩的地方,既免去長途旅行的舟車勞頓,又能怡情山水,吃地道美食,在筆者看來是躲避長假擁堵的上乘之選。
鄉村振興戰略與“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施以來,惠州鄉間發生了巨大變化,大到村舍村道,小至廁所衛生,煥然一新。惠州的地緣、資源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下鄉創業、筑夢田園。他們的加入,使得我們的鄉村在野徑花香的原生態之外,又點綴上審美藝術的星光。
博羅縣園洲鎮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的舊糧倉。
以博羅縣園洲鎮的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為例,昔日的舊糧倉、舊紡織廠,經過創意設計和業態重塑,搖身一變成為融文化、商業、旅游于一體的生活美學街區。而其背后的設計主導,是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團隊的品位定下了園區的格調與韻味,這種融合了歷史、人文的設計,其魅力是有持續性的。
博羅的浮生六記、龍門的南昆秘境、惠東的溪山營地……近年來,惠州出現了各具特色的網紅民宿。細品其成功之道,筆者認為是設計團隊將當地原生態資源、美學設計與可持續發展融合在一起,贏得了市場。而依托這些網紅民宿,又帶動了周邊村落、景點、餐飲的旅游發展。
原來人們從農村到城市長見識,現在人們從城市回流鄉野開眼界。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鄉村承載了更多的鄉愁,而鄉間的廣闊天地,又讓人的心靈空間得以延展與釋放。將生活的魅力向大自然擴張,于山水田園處、阡陌村莊里,邂逅全新的漫游日常,感受鄉村的美好與詩意。
鄉村旅游如何能散發持續的魅力與詩意?
筆者認為,既要鄉土味,也要有品位,還需要好的活動策劃,這已成為鄉村旅游的共識。
東江糧倉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園后,順勢推出美學生活節,包含文創生活美學市集、非遺和美鄉村市集、糧倉之夜音樂會、陶瓷展、青年藝術倉展覽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一炮打響名堂。
露營區里一派春日好風光。
鄉村旅游通過“旅游+”融合藝術、演藝、體育、創作、非遺等,推出體驗豐富、備受游客青睞的活動和產品,用高質量的文旅融合,把“流量”變“留量”,將“美麗”變“美力”,讓游客把心留下來,把美傳出去。
到山溪邊露營戲水、到鄉間探訪古村找尋美食、到海邊聽風逐浪……惠州山川湖海瀑,人文、美學資源豐富,出游何必舍近求遠?
詩和遠方,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選個周末,開著車,帶上老人和孩子,跟著“惠報country walk”,到惠州的山野田園之間走走。
惠州日報記者黃桃 林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