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句順口溜談供銷社的前世今生

        “喊聲華佗叔,豬肝瘦肉在內篤(惠州本地方言:里面的意思)”

        這是當年流傳在我們博羅龍溪周邊地區的一句順口溜。說起這句順口溜,還有一段典故。

        這里的“華佗叔”并不是指這個人是醫生,而是一位賣豬肉的店員,至于為何會取個神醫的外號,不得而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供銷社工作。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供銷社是個久遠而陌生的名字,但對于他們的父輩祖輩,供銷社卻是一個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伴隨幾代人成長的組織。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簡稱供銷社)成立于1950年7月,是新中國為統一領導和管理全國的供銷、消費、信用、生產、漁業和手工業合作社而成立的組織架構。供銷社發展迅速,到1954年已建成全國統一的供銷合作社系統,從中央到省再到各個地方,市、縣、鄉各級都有供銷社機構,基層供銷網點遍布全國,形成了一個上下連接、縱橫交錯的全國性流通網絡,承擔了中國農村90%以上的物資供應,大至單車、手表、縫紉機、電風扇、電視機,小至糧油米面、煙糖醬茶、針頭線腦等一應生活必需品,均由供銷社統購統銷,憑票購買、限量供應,在當時絕對是一統江湖、獨一無二的存在。

        小時候我家住在鎮上,離供銷社不遠,兒時的我最喜歡和小伙伴到供銷社的百貨商店玩,柜臺上花花綠綠的布匹、描著紅雙喜的洗臉盆、編著藤條保護殼的暖水瓶、印著工農形象的口盅,更有那一排排圓口透明玻璃罐里裝著的孩子們垂涎的糖果和餅干。那時候,紅糖是用黃紙皮包裹麻繩扎緊的、布匹是一米一米量著扯的、醬油是一竹筒一竹筒零散打的。

        百貨商店雖令我們流連忘返,但別說小孩就是大人,也不敢隨意勞煩店員大人,為啥?與現在常見的隨手可拿的超市不同,當時所有的商品都身份尊貴地躺在玻璃柜里,擺在貨架上,顧客想買想看,必須得勞煩店員拿過來,而店員的服務態度……呵呵了。

        那年月物資匱乏,很多緊俏商品一物難求。供銷社由于掌握著一手貨源,還擁有緊俏商品的分配權,是個連公社都羨慕、七大所八大站皆眼紅的吃香單位。能在供銷社上班那可是件祖輩有光、極其榮幸的事。當年公社干部不一定有人羨慕,但如果你說你在供銷社上班,那絕對能收獲周圍一大片艷羨的目光并伴隨“失敬、失敬”的作揖。故此供銷社人大都優越感滿滿,臉上洋溢著傲驕和自豪,加上經營壟斷,不愁銷路,因此沒有笑意的臉龐,簡短冷冰的語氣,缺乏溫暖的態度就普遍成了店員的標配。若是你還不知好歹反復對比最后卻不買,或者想講價什么的,店員給你輕則白眼,重則一頓熱嘲冷諷。

        另一個槽點就是由于緊俏物資匱乏而衍生的優親厚友。老父親在世時,曾給我們講過他當年到供銷社買肉的經歷。那會兒豬肉供不應求,百姓想買塊肉吃除了積攢票證還得一大清早起床去排隊,然而當店門一打開,排的隊馬上潰不成軍,大家蜂涌而上爭先恐后。可憐我父親一介文弱書生,被洶涌的人群無情地擠壓著、搓揉著,為了買半斤肉差點沒把肋骨擠斷。

        在這樣買塊肉都要拼體力、拼消息、拼手速的艱苦年代,難免就冒出一些“華佗叔”。中國歷來是人情社會,誰還沒個親朋戚友?那些跟華佗叔關系好的,根本無須排隊更無須擠破頭,等肉賣完人散去,施施然來到肉檔前輕喊一聲“華佗叔”,華佗叔心領神會地從柜臺下拿出預留的好肉上肉賣給他。因此那句內涵供銷社人拉關系、走后門的順口溜才在我們當地流傳開了。

        不過,盡管有這些問題那些不足,但瑕不掩瑜、毋庸置疑的一個事實是:供銷社及其基層網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不僅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組織農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而且成為聯結城鄉、聯系工農、溝通政府與農民的橋梁和紐帶,對恢復國民經濟、穩定物價、保障供給、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輝煌幾十年后,星轉斗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個體經濟、民營經濟迅速崛起,農村商品流通的市場主體日益多元化,在個體經濟大潮的不斷沖擊下,供銷社風光不在,境況低迷,商品交易和規模日漸萎縮,各基層網點陸續陷入虧損乃至破產邊緣。至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們當地的供銷門市由私人承包經營,大部分供銷社員工買斷工齡下崗自謀生路。自至供銷社逐漸走向落寞,消失在群眾的視野中。

        然而誰也沒想到,近年來,沉寂多年早已淡出公眾視線的供銷社忽然重出江湖,仿佛一夜之間重回聚光燈下。嗅覺靈敏、反應最快的是資本市場,與供銷社關聯的幾支股票接連大漲,備受資金追捧。線上各媒體熱議供銷社的前世今生,各種解析重啟供銷系統的重要意義。而線下的各大縣城鄉鎮不知什么時候起,標記著“助農惠農、鄉村振興”的供銷網點門市默默地開了一家又一家。

        那天一早,我特意到鎮上老市場的供銷社門市買肉,門前的肉檔站滿了正在選購的群眾,檔主夫妻笑容滿面,熱情招呼,生意明顯要比旁邊個體肉檔好。據老板介紹,他們這家店與鄉鎮供銷社合作,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商品價格按要求必須更優惠,讓利于民。而眾多消費者的幫襯,也是對供銷社這個金字招牌的認可,畢竟供銷社不賣假冒偽劣產品、貨真價實放心購的名聲,早已有口皆碑!至于服務態度,在商品種類豐富充足、市場競爭充分的今天,誰敢不把顧客當上帝?至于“華佗叔”的故事,早就歸為笑談隱入歷史塵埃。

        通過媒體的報道我們這才知道,原來供銷社2021年就實現了驚人的6.26萬億元銷售額,體量超過京東與拼多多全年GMV之合。不僅如此,供銷系統的配送網點,早在2020底就突破83萬個,是我們目前隨處可見的菜鳥驛站總數的10倍之多。涉獵范圍也從日常的糧油米面、煙茶油鹽、種子農藥擴展到物流、化工、金融、石油、酒店甚至房地產,原來國家和消費者從未拋棄供銷社。之前黨中央就多次發布深化和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文件,并在不同時段及時給予政策指導和扶持。而供銷社在經過多次艱難的轉型后,早已在我們的不知不覺或后知后覺中,逐步成長為體量驚人的龐然大物。不僅在助農興農、抗擊疫情災情中取得了斐然成績,未來還將在鄉村振興、深化農村改革,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發揮更大的作用。

        “老供銷、新擔當”,在新時代的召喚下,供銷社老樹開新花,肩負起時代的重任,承載著新的歷史使命,正闊步走向美好的明天。(作者:龔慧卿)

      編輯:小麗
      上一篇:供銷人的擔當
      下一篇: 營業員鄭德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