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父是小鎮供銷社里的會計。在那個年代,供銷社是很不錯的單位。因為很多東西都必須去供銷社才能買到,特別是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供銷社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后,姨父和姨媽經營一個商店,她家的商店對童年的我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由于對供銷社充滿感情,店里格局擺設全參照供銷社的樣子,玻璃柜臺的貨架上擺著糖果零嘴、香皂毛巾、文具用品,靠墻的貨架上擺著油鹽醬醋、布匹涼鞋、各類煙酒,放眼望去琳瑯滿目。每次到她家,我的眼睛都流連在糖果、餅干等零嘴上,偷偷空咽口水。后來,各種商場、超市如雨后春筍煥發出勃勃生機,姨媽家的商店也只好淘汰供銷社的擺放格局,參照超市分類擺放,可供自由選擇,姨媽也不再站在柜臺前隨手遞送各種商品,而是站在收銀臺前收銀。舊供銷社成了一代人的記憶陳列在時光博物館里。
光陰荏苒,時代變遷,供銷社幾經輾轉沉浮,以中國農業流通領域名副其實的大哥大身份又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而姨父的女兒我的表妹繼承父志成了一名供銷人,這讓對供銷充滿感情的姨父很歡欣。
鄉村是座大寶庫,到處展現生命力。水稻長勢喜人,綠油油的蔬菜爭相生長,在陽光下格外茂盛,果樹上碩果累累壓彎了枝條,看上去十分誘人,到處展現出生命力。每個地方都有自已的特色產品,多祝的荔枝、梁化的青棗、白花的蓮霧、鐵涌的馬鈴薯、安墩蜜柚、白盆珠巖茶、梁化梅菜、西沖蓮藕,各種美味爭相上臺。自從有了“供銷社+合作社+農戶+公司”的發展模式,解決了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農戶不用擔心產品銷售,又增產增收,臉上喜滋滋。村里準備成立電商基地,搭建網絡平臺,將村里的農產品推銷出去。社里把任務交給幾個年輕人,表妹也在其中,她們沒日沒夜查資料,聯系鎮、縣相關部門,搜集各類信息,學習搭建流程、電腦操作技術,最后搭建了村里的電子商務平臺,并將村里的特色農產品陳列在線上,同時開設淘寶商店,尋求快遞運輸合作,將村里的特色農產品推銷到全國各地,當淘寶網店賣出第一份產品,她們高興得流下了幸福的淚水。姨父看著女兒的黑眼圈,心疼得不得了:“真是時代不同了,以前愁買,現在愁賣。”
有了電商平臺,各地的農產品流通頻繁起來。七月的望謨,芒果累累,芒香陣陣。表妹通過直播帶貨買了些“黔芒”,“家里芒果樹上還掛著果子,前幾天才剛剛套上防蟲套。”姨父看著這黃燦燦、散發著清香的大芒果,有點納悶,“這跟自家的芒果,有啥不一樣?”這時表妹已經把芒果切好,“您看,皮薄肉厚果核小,您嘗嘗肉質很有嚼勁。”姨父嚼上一塊,不住點頭:“現在人太有口福了,能吃上各地的特色產品。”表妹趁熱打鐵,讓姨父在自家商店開辟農產品專區幫賣村里的時令土特產,姨父默許了,他這個老供銷人,對農產品有著特別的情懷。從此,姨父家商店供應當地農家特產,表妹聯系農戶供應,生意很不錯。
果農關注如何管理果樹,如何防止果實腐爛、怎樣施肥、怎樣促進開花結果。海鮮養殖戶關注吊養生蠔、養蝦等海產品的技術方法。蜂農關注養蜂技術……不同群體有不同需要,供銷社為他們量身定制技術培訓內容,幫助他們解決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技術支持有了著落,農民的心里更踏實了。為了送技術下鄉,表妹的身影在海邊養殖區、山區養蜂場、果林農場里穿梭,曬得烏漆嘛黑。有天,姨父看到表妹頂著烈陽,與同事一起教農民修剪枝條、防病蟲害,她們反復叮囑,語氣輕柔,一點也沒有不耐煩。他明白了為什么送農產品的農戶常常夸他女兒,對他女兒豎起大拇指。原來服務得這么細致周全,比當年他們的服務好得多。表妹和同事長期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跟農民成了好朋友,也成了半個農業專家。
表妹看到農村撂荒的耕地荒草叢生,感到很揪心。她對姨父說:“土地這樣荒著,多可惜!”有天姨父看到有供銷社采取土地托管的方法,將小農戶引入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大格局。惠陽區托管了耕地5000多畝,這樣把土地統籌起來,既能推進農業產業化,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是雙贏模式。聽到消息,表妹渾身充滿了力量,她相信鄉村在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中透著無限希望。姨父見表妹干勁十足,黝黑的臉上堅毅的眼神閃閃發光,心中贊許:新時代老供銷,新擔當!(作者:胡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