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叔在我們村里乃至鄉里,絕對是個響當當的人物。許多小孩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爺爺全名叫什么,卻一提起鄉供銷社門市部那個臉兒圓乎乎的營業員,都會異口同聲地說:“鄭德叔,我認識!”是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鄉供銷社營業員鄭德叔在我們這些孩童的心中,那就是明星般的存在。
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到鄉供銷社門市部去買東西,因為大人們為了獎勵我們,往往都會另外給我們一兩分錢買幾顆糖果解解饞。供銷社門市部是我們鄉里最熱鬧的地方,那時生活物資并不豐富,鄉民們需要的所有商品,都要到供銷社門市部去購買。我們鄉里的供銷社門市部不是很大,柜臺和貨架上擺滿了油鹽醬醋、糖果餅干、鍋碗瓢盆、針頭線腦等各種各樣的商品,有些商品還要憑票購買。
每天天剛放亮,鄉供銷社門市部的前面就站滿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鄉民們。鄭德叔和伙計把門打開,先沖大伙喊幾聲:“大家別擠別急啊,要有序排隊購物。”可沒什么文化素質的鄉民往往都不太聽話,門一開便蜂擁而入,直奔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去。
“鄭德,先給我稱點鹽,煮菜沒鹽味,狗兒都不吃。”
“鄭德,給我打兩斤煤油,天殺的,昨晚一家人摸黑過了一夜,老二媳婦差點摸進老三房里。”
“鄭德,給我來匹布,我那親家說沒有布,不讓女兒過門,有票,我借到一張布票,等他們結婚了,讓他們還去!”
……
“好嘞好嘞!”鄭德叔滿頭是汗地應付著,算盤珠子在他右手“上進下退”的“噼哩叭啦”聲中差點冒煙!他為人實誠,又精通業務,鄉民們都喜歡找他買東西。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能在供銷社上班是非常令人羨慕的,多少人削尖腦袋都想往里鉆,而鄭德叔卻輕松地得到了這個崗位。
鄭德叔的父親是華南抗日武裝東江縱隊的一名地下交通員,一天夜里送情報時,因迷路走進了敵人的據點,被抓捕了,由于他不肯出賣同志,不幸被敵人活活打死。而鄭德叔的母親在生下他這個遺腹子后,因丈夫犧牲的巨大打擊,悲痛不已,在做月子的一天,倒了下去就再沒有醒過來。鄭德叔是喝百家奶吃百家飯長大的。這個沒爹沒娘的孤兒,在全村人的熱心照料下,竟念到中學畢業,長成了一個小伙子。老村長正愁著是讓他繼續讀書還是回家務農時,聽說鄉里供銷社的營業員老林要退休了,便厚著老臉去找公社書記。書記一聽是烈士的后代,還讀完了中學,馬上拍板:“讓他頂替老林吧!”
剛進鄉供銷社時,鄭德叔干的是采購員工作,經常挑著兩個籮筐從東江坐船到河源或惠州去采購。他那尚顯稚嫩的肩膀常常被扁擔擦破了皮磨出了血,但他都是堅強地咬牙挺住,從不叫苦叫累。漸漸的,鄭德叔走的地方多了,視野開闊了,腦袋也活絡起來。他業余時間從不閑著,跟著老營業員學理貨盤點,學打算盤、填票據。聰明的他什么東西都一學就會,不出一年,便被安排到柜臺去做營業員。不管供銷社門市部里來的人再多,購買的東西再繁雜,在鄭德叔算盤珠子的拔拉下,分毫不差。鄉供銷社主任曾十分感慨地對人說:“鄭德,真的是個能人兒!”
鄭德在鄉供銷社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從一個小伙子做到中年大叔,稱呼也從小鄭、鄭德到鄭德叔,之后,這個稱呼就再沒變過,大人小孩都管他叫“鄭德叔”,這是對他的一個尊稱,更是對一個“供銷社人”的認可。鄭德叔不僅把營業員當成一份職業,更當成一份事業。然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各式各樣的商店、超市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供銷社的地位被悄然淡化,以至鄭德叔原有意把大學畢業的兒子培養成接班人的,兒子卻嗤之以鼻,扭頭去深圳開了家通訊設備公司。
已退休在家的鄭德叔仍時刻關心著供銷社的發展,他堅信供銷社作為一個扎根農村,聯系農民群眾的合作經濟組織,只要有“三農”存在,就一定有用武之地。讓鄭德叔欣喜的是,供銷社系統及時轉變思路,通過持續深化綜合改革,重新豎起“為農服務”的大旗,以服務“三農”為抓手,重新進行基層社建設、企業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系統的網絡建設四大任務,通過整合重組,努力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的新架構和新機制。現在,供銷社正以連鎖經營、專業市場、電子商務等全新形式走百縣千鎮萬村,在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延續輝煌!(作者:鄧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