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供銷往事

        彎彎的東江,緩緩地流淌,流經魚米之鄉——園洲。一棵上百歲的,掛滿紅色飄帶的古榕樹,見證了碼頭來來往往的船只,也維系著水鄉人民的美好愿望。離碼頭不遠,一排雄偉、碩大的糧倉,屹立于藍天白云之下,用倔強的身軀,訴說著水鄉的豐收彺事。緊挨著糧倉的是一條直直的騎樓老街,它既通往過去,也通向未來。巷與巷之間懸掛著一塊半新不舊的招牌“博羅縣園洲供銷社服務區”,它讓老街充滿了歲月的質感。

        仿佛電影膠片般,剎那定格了時光。這里的一切都是八十年代,甚至更久遠的模樣?v橫交錯的露天電線,在無序中尋覓著有序;斑駁得面目全非的外墻,接受了無數風雨的洗禮;半生銹半刷漆的大門手寫著廣告“打酒”;逼仄的樓道通往黑乎乎的深處。這里的故事已隨江水,奔向記憶遠方,卻在時代的車輪下,留下一抹淺淺的轍痕,訴說著曾經的繁華,曾經的喧鬧。那些失落與新生,那些塵囂與寂靜,都是命運必經的道路,都是獲取真理的渡劫。

        在漫長的歲月里,總有人長情地堅持與守護,比如經營著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的劉阿姨。盡管門可羅雀,她的店依然敞開大門,歡迎各方來客,只因要對得住那塊供銷社的老字招牌!安┝_縣供銷社企業集團公司”、“惠州市省農生產資料配送中心加盟店”、“博羅縣供銷社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點”,幾個響亮的冠名讓劉阿姨的店蓬蓽生輝。這個店不時髦,跟不上潮流,卻是不可或缺的。

        本著一顆求知的心,我走進這家店,迎面撲來一陣農藥的刺鼻味道,雖然它讓人不舒適,卻實實在在地關乎農業,關乎民生,關乎糧食,關乎福祉。

        里面的陳設相當老舊,卻散發著溫馨與親切。我的父輩,我的爺爺輩,都曾經歷過與它們相似的物件。一張殘缺的木制長凳挨著大門,它曾溫柔地躺在七十年代的電影院里,也曾安靜地守在八十年代的鎮政府大院里。幾易其主,最終在供銷社安定下來養老。供銷社對它不拋棄,不放棄,只因它是人民的功臣,歷史的見證,它曾陪伴人民度過無數個奮斗的日夜,它聆聽過人民的歡笑與哭泣。一張寬大的前臺桌子,上面的玻璃壓著幾代人的相片和不同年代的名片,光滑的邊邊角角已經起了包漿,曾有無數人撫摸過它,那人或許是農民,或許是普通百姓,也或許是領導。桌子上的大算盤格外搶眼,那一顆顆黑珠子,在午后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它和店主搭檔了好幾十年,到現在依然親密無間,不言分手,有多少農業經濟就在這清脆的算盤聲中誕生了。前臺的墻上還掛著兩個相框,其中一個舊相框是長輩們的合照,另一個新相框是年輕女孩的學士服照。女孩純真、甜美、青春的笑臉,足以與午后的陽光媲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她點亮了整個老街。也許,她正奮戰在新時代事業的最前端,和祖國一起努力著。

        從店里出來,我又重新打量著老街,那些供銷社的老物業、老店面依然充滿著生活的氣息,它們雖然不當主角很多年,但做個平平淡淡的配角,也是不錯的選擇。老街的盡頭通向正在擴建的石洲大橋。新的事物總是在舊的事物基礎上建立起來?梢灶A見,不久的將來,擴建后的石洲大橋,改造后的東江糧倉,將會使水鄉園洲迎來新的騰飛。

        我從供銷老街,回到商業新街,習慣性在一家農副產品超市買菜,用手機掃碼時,發現收款方是供銷社平價超市。這家超市,農產品多種多樣,價格實惠、親民,最重要的是它銷售的大多是本地農產品,比如我們熟知的福田菜心、九潭玉米、湖鎮冬瓜、羅浮山絲苗米等,許多本地知名品牌都可以找到,如“伴永康”、“九優”等。原來,供銷社從來沒有離開或退出我們的生活,只不過,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始終呵護著百姓。

        時代在變,供銷社也在變。了解過去,才能創造未來。懷舊,不是守舊。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作者:李淑婷)

      編輯:小麗
      上一篇:營業員鄭德叔
      下一篇: 從地頭到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