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農業經濟為何能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人大建議……

      原標題

      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我市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專項工作情況的報告》

      惠州農業經濟為何能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今年前三季度,惠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328.58億元、增速6.6%,增速排名位居全省前列……

        惠州農業經濟為何能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在12月19日召開的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我市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專項工作情況的報告》。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前提和基礎。記者從《報告》中了解到,惠州近年來通過重點發展優勢特色鄉村產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休閑旅游業、鄉村新型服務業以及鄉村信息產業,不斷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實現農村生活富裕。

        基礎

        逐步形成“1+N”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作為廣東省農業大市、糧食主產區、重要的蔬菜水果生產基地,惠州也是內地供港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農業資源豐富,發展優勢明顯。記者查閱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惠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5%,2020年達345.63億元。

        如何用好農業農村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競爭力?其中一個答案是著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近年來,惠州工業農業齊頭并進,產業平臺加快建設。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江遠波作《報告》時介紹,惠州依托產業集群、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平臺,聚焦優勢特色產業鏈的薄弱環節,謀劃落地一批補短板項目。目前,已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個、產業強鎮2個,國家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7個,“一村一品”146個,逐步形成“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產業經營主體要“強”,產業振興才有希望。惠州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記者從《報告》中獲悉,全市認定各級農業龍頭企業369家,大力推動品牌農業建設,打造出惠州梅菜、龍門大米、鎮隆荔枝、柏塘山茶等一批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動我市優勢特色主導產業不斷發展。

        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惠州成立了市分管領導任組長的產業振興專責領導小組,高位推進鄉村產業各項工作,謀劃制定《惠州市鄉村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惠州在“三農”領域下了大力氣和真功夫,增長提速。《報告》顯示,2022年惠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4.25億元,增長7.7%,增速居全省第一。其中,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64元,增速5%,在珠三角排名第三,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縮窄至1.75:1。

        培育

        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在惠東小星山附近的海面上,一個個“圓環”下方圍著一張大網,這是深海養殖設備——深海網箱。從捕魚到牧魚,是惠州堅持向海而興、向海圖強的具體實踐。

        新業態新模式是改變農業生產方式、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的現實路徑。“我市圍繞‘產’字下功夫,著力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江遠波介紹,惠州先后出臺了《惠州市加快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惠州市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振興工作方案》等文件,針對不同領域,分類施策、多措并舉,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鄉村新產業新業態還有哪些?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等。

        在這些領域,惠州已有一些實踐。江遠波介紹,惠州近年來通過創建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項目,打造觀光農業、鄉村民宿和康養基地,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市登記在冊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245個、特色民宿482家,年營業收入6.6億元,其中農副產品銷售超過1億元;輻射帶動從事農業旅游人數1.69萬人。

        “深入挖掘當地農業多元文化,結合‘互聯網’直播經濟,鼓勵創意農業、認養農業、康養農業等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報告》介紹,我市共建成縣級農村電商服務中心2個、鎮村級農村電商服務站點260個,有效化解農村電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初步形成“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配送體系。

        在實施“數商興農”工程上,不斷探索農產品“網上行”,銷售數量和銷售金額均保持了良好增長,有效推動農村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差距

        不少主導產業缺乏長遠發展能力

        “從調研和基層反映情況來看,我市鄉村產業振興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對照產業興旺的目標和農民群眾的期盼仍有較大差距。”《報告》分析,差距主要表現在主導產業競爭力不強、發展要素支撐不足、聯農帶農效果有待加強等方面。

        在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上,主導產業是產業融合的基礎。《報告》表示,我市部分地區沒有結合自身優勢、導致不少主導產業缺乏長遠發展能力。如農業產業化、組織化程度較低,農業經營主體仍側重于傳統生產,對科研創新投入不足,農業生產加工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等等。

        市人大常委會今年組織調研組到各縣(區),走訪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以及農業產業園、農業公園、鄉村振興示范帶等,對我市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調研組認為,目前我市鄉村產業發展主要是傳統式、自發式的,我們有特色產業,但存在很多短板,產業聚集度較低,鏈條不長,特別是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化、市場化水平仍亟待提升。

        市人大代表黃文輝是博羅縣石壩鎮烏坭湖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該村三黃胡須雞養殖產業年產值達6.8億元。“目前三黃胡須雞產業鏈主要還是集中在育種、養殖環節,后端的生鮮屠宰、精深加工、冷鏈配送、品牌營銷等重要環節仍處于缺失狀態。”他坦承,產業效益最大的環節缺失,導致產業大而不強,迎接內外產業風險能力不足。

        《報告》也表示,多數地區鄉村產業發展仍舊受制于“人”“地”“錢”等要素制約,支撐鄉村產業發展的生產要素投入機制尚未建立。

        建議

        在發展理念上要更加開拓創新

        “我建議進一步加大對產業的規劃力度,合力解決產業發展上存在的難點、痛點、堵點方面問題,才能真正做大做強黃羽雞國家級產業集群。”黃文輝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強引導加大扶持力度,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真正打響惠州三黃雞的品牌。

        在進一步推動我市鄉村產業發展上,《報告》表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上下齊心,部門協同,在“人、地、錢”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構建優勢特色主導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拓展富民興村增收渠道。”《報告》強調,要把富民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目標導向,以產業的興旺促進農民的增收。

        怎樣努力闖出具有惠州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子?“在發展理念上,要更加開拓創新。”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要以工業思維發展農業,以工業化理念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在產業扶持上要更加有力度有溫度,破解鄉村振興產業用地難題,出臺鄉村振興產業扶持政策。

        惠州有眾多的特色產業,在產業選擇上要更加清晰精準。“我們不能面面俱到,必須要有主攻方向。”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通過調研、比選,可以選擇3~5個優勢特色產業,用3~5年時間打造成為100億級農業產業。同時,在品牌打造上要更加統一、更有高度,強化政府引導,推動形成統一品牌、統一標準,打響惠州農業產業品牌,推動惠州鄉村振興走在粵港澳大灣區前列。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