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無小事,安全大如天。
2月23日凌晨,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的一場大火,致15人遇難、44人受傷。經初步分析,火災為6棟建筑地面架空層停放電動自行車處起火引發。消息一出,令人痛心,不少市民開始關注自家小區的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問題。
截至2023年10月,惠州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102萬輛。面對如此龐大的電動自行車群體,小區如何管理才能讓充電停放更規范有序?
(一)
當前,電動自行車作為一種便捷、實惠、環保的交通工具,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國家統計局2022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的社會保有量已達3.5億輛,而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我國18歲以上的人口為11.2億,這意味著每4個成年人就擁有一臺電動自行車。
具體到惠州,根據惠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惠州15~59歲人口為418萬人,全市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102萬輛,和全國的比例十分相近,有著龐大的群體。
電動自行車規范停在等候區等待綠燈通行。
在帶來便捷的同時,電動自行車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據國家消防救援局統計,2023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2.1萬起,較2022年上升17.4%。
今年2月26日至3月4日,短短一周時間,上海接連發生3起與電動自行車和電瓶有關的火災,違規停放17樓的電動自行車夜間起火、電動自行車電池在7樓書房充電時冒煙,在7樓電梯廳發生了一起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火災。如今3名車主均被處以行政拘留。
無獨有偶。今年2月16日,山東濟南劉先生家中監控拍下驚險一幕,監控畫面顯示,電動車電瓶放在室內充電,電瓶突然起火爆炸,火花四濺,房主家人嚇得匆忙逃離。
國家消防救援局統計數據顯示,有80%的電動自行車火災是在充電時發生的,其中超過一半發生在夜間充電過程中,而90%的電動自行車起火致人傷亡案例則發生在門廳、過道以及樓梯間。
消防部門模擬實驗顯示,電動車著火4分鐘后,樓道內氧氣濃度將驟降至11%;著火7分鐘后,樓道溫度將突破900℃,會切斷逃生人員的逃生通道。要是起火點周圍住戶密集,洶涌火勢加上有毒濃煙,致人員傷亡的可能性極高。如果火災發生在逃生、救援都困難的高層住宅,后果更是不堪設想。
此外,電動自行車因充電引發的火災,影響的不僅僅是一戶人家的安全,還與整棟樓的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
(二)
其實,早在2021年,應急管理部發布的《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就已明確,在高層民用建筑的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車或為電動車充電,拒不改正的,最高可處1萬元罰款。
然而,電動自行車進樓充電、飛線充電、電池入戶充電的情況依然屢見不鮮。車主之所以冒著風險入戶充電,還是因為電動自行車確實面臨停車難、充電難的問題。
如何破解上述問題?
惠城區近些年的探索做法值得借鑒。2020年,惠城區率先探索布局構建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防火網,對電動車的停放、充電等給出了更加細致的“解題思路”。
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停放點。
針對物業小區,設置大型電動自行車停車場,并加裝了智能充電設備,電動自行車充滿電后自動斷電。同時安裝視頻監控和消防噴淋系統,便于及時發現并處理火情。
在出租屋、老舊小區、公共場所等地,則根據實際情況,在周邊建設零散的智能充電點,滿足居民的充電需求。
在電費方面,經過消防部門和供電部門協商,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點按居民用電的電費收取,目前惠城區共建設規范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點超8萬個。
如今,惠城區消防救援大隊的治理電動自行車經驗也逐步在全市推廣。經過3年多的努力,惠州通過多種方式累計建設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位17萬個,累計解決50萬輛電動自行車的停放充電問題。
(三)
電動車自行車管理如何做得更好?一些城市的做法經驗,值得我們好好借鑒。
目前,電動車自行車集中充電點選點成為一大難題。為此,杭州專門出臺《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理辦法》,明確新建住宅小區應當按照有關標準,規劃和配套建設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場所。老舊小區、“城中村”等已建住宅小區,需要部門、街道、社區、物業、業委會及業主通力合作,針對不同情況拿出實際的解決方案,方便居民安全充電。
改造后的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點。
在北京南沙灘社區,廢舊單車棚變身智能充電車棚;在廣州越秀區華樂街道,主次干道淘金路等地段及社區居民樓房前屋后空曠地帶,因地制宜設立電動自行車規范停放區域;在上海江灣鎮街道新南居民區,每個樓棟門口專門開辟出一塊約5平方米的空地,用于停放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并在停放點安裝可投幣、可手機支付的小型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站。
此外,針對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環節,需要制定統一的標準,保障鋰電池產品質量,并對私改電動自行車等行為嚴肅執法、“罰在實處”。
電動自行車管理雖難,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消防安全,人人有責。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重視安全問題,自覺遵守相關規章制度,切勿抱有僥幸心理。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