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點贊的惠州荔枝,想吃又要等明年啰。一年一度的荔枝盛宴近日悄悄謝幕了。
“荔枝買回家放不到兩天就變黑,吹空調更快變色。”一年熱鬧一個月,這是由荔枝鮮果不易儲運的特性決定的。荔枝產業過度依賴鮮果之困,也是各荔枝主產區存在的共性問題。作為嶺南荔枝主產區之一的惠州,在這方面能否另辟蹊徑突圍?
一棵棵荔枝樹枝頭結滿了紅彤彤的果實,像極了飽滿而小巧玲瓏的燈籠。
(一)
荔枝上市,既有甜蜜,也有煩惱。
荔枝成熟后果肉鮮嫩多汁,口感甜美,芳香濃郁。惠州荔枝“撫慰”了蘇東坡,在“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加持”下,惠州荔枝名滿天下,可以說融入了這座城市的文化血脈。
惠州荔枝種植總面積37.87萬畝,約占全省荔枝面積的1/10,現存百年古樹2.5萬棵。近年來,惠州主打東坡文化IP,推動惠州荔枝從“提籃小賣”到“飛向全國”,并走出國門。
這在騎馬送荔枝的年代,敢想嗎?在電商和物流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家能及時品嘗“才下枝頭、便上舌頭”的惠州味道了,這也是避免“果賤傷農”的一個有效方法。
即便如此,荔枝鮮果不易保鮮,成熟時間短暫而集中的現實,依然是荔枝鮮果產業面臨的大難題。于惠州荔枝產業而言,更存在著一個尷尬局面。
嶺南荔枝上市期集中,今年惠州荔枝根據不同品種,上市時間從6月中旬持續至7月中旬。而在此前,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原因等,海南和省內茂名等地的荔枝已開始上市,在全國市場供應上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晚熟”的惠州荔枝鮮果失去“新鮮感”,缺乏市場和價格的先天優勢。
近年來聲名鵲起的鎮隆荔枝也佐證了這一觀點。今年開市的RCEP廣東惠州(鎮隆)荔枝交易中心是全省最大的荔枝交易市場,交易中心內特意設置了冷鏈物流區,無論是商家發貨還是市民郵寄都非常方便,但市場內的荔枝價格在端午節前較高,端午節后持續下滑。
可見,依賴鮮果銷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種植戶的積極性甚至產業發展。
RCEP廣東惠州(鎮隆)荔枝交易中心在今年6月19日正式啟用。
(二)
事在人為,“短板”也可以變成“潛力板”。
坊間有一種說法,穩居陳皮界C位的江門新會陳皮,被譽為廣東“三寶”之首。由新會柑果皮制作而成的新會陳皮,這兩個產品均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數據顯示,2022年,新會柑種植面積達9266.66公頃,新會陳皮全產業鏈總產值190億元,比增31%,在百億元級產業集群發展道路上高歌猛進。
不難理解,柑加工成為陳皮,不僅解決了鮮果保存難題,也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更有利于延伸產業鏈條。近些年,惠州荔枝鮮果名聲和營銷都上了一個臺階,不少農企或合作社重新出發,開始嘗試荔枝飲料、荔枝果酒、荔枝白蘭地、荔枝糕點、荔枝茶等,但產品傳播效果遠不如鮮果。又如荔枝文化體驗游蓬勃興起,全市已開發出30多條荔枝文化旅游路線,“熱鬧一個月”后誰還會去荔枝樹下看樹葉?
惠州“百千萬工程”行動方案提出,做好“土特產”文章,打造一批優勢農產品品牌。“土特產”短短三個字,每個字背后都有大文章:既要挑選優質的“鄉土”資源,打造好“特色”產品,也要建好“產業”鏈條。
惠州有寫好“荔枝”這篇大文章的基礎和優勢。其中,要進一步挖掘荔枝價值,研發改進和宣傳推廣好荔枝深加工產品,深化“荔枝+”。如結合荔枝古樹文化和荔枝深加工產品,打造荔枝古道、荔枝莊園、荔枝公園、荔枝小鎮等文旅融合體,讓“荔枝文化”看得見摸得著,不斷豐富研學、科普、美食等業態,打造富民興村產業新標桿,延續荔枝“盛宴”。
荔枝深加工產品。
(三)
荔枝入宴,讓惠州味道持續飄香。
廣州增城有荔枝木燒雞、荔枝木燒排骨、荔枝木脆皮燒鵝等傳統荔枝菜系;茂名市高涼菜大師(葉易泉)工作室團隊研發16道以高州荔枝為原材料之一的荔枝風味菜,成為高州人夏日待客的最高禮遇……
2017年的鎮隆荔枝文化節上演了“千人荔枝宴”。廚師們以當地“糯米糍”和“桂味”兩大荔枝品種為原材料,精心烹調制作成“夏季荔枝皇”“清爽荔枝凍”“臺灣紅藜桂花鑲荔枝”“荔枝牛小扒”“荔枝東坡肉”等各式精美菜品。可惜,“千人”以外甚少有人品嘗過這些菜品。
值得一提的是,荔枝全身都是寶。《本草綱目》“果部”條目中記載了荔枝果實和荔枝核的用法;在現有的多種中成藥品中,荔枝核是主要原料;網上不斷流傳荔枝干藥膳方、荔枝食譜……能否搶抓預制菜風口,深入發掘荔枝和荔枝干的藥用保健價值,研發推廣“藥食同源”的荔枝菜品?
期待有一天,一盅以荔枝干為原料的補血滋脾湯、一碟口感與營養豐富的荔枝東坡肉、一杯滋補養顏的荔枝果汁成為待客必上之食,甚至作為手信讓親朋好友帶走,惠州荔枝這張文化名片就更亮了。
打造永不落幕的惠州荔枝盛宴,撬動荔枝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推動全產業持續興旺,這篇大文章值得去書寫。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