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能預防新冠肺炎病毒感染?
“手機信號增強貼”能增強信號?
量子計算機已經可以取代經典計算機了?
在過去的2020年,這些流言曾經打著“科學”的旗號廣為傳播,令不少人深信不疑。前不久,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揭曉,多位專家對這些流言逐一進行了批駁和解讀,并提煉梳理出錯誤聯想、量變質變、成見效應、斷章取義、借“技”賣貨、夸大其詞等六大流言“套路”,引導公眾理性質疑,獨立思考,以提高對“科學”流言的免疫力。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素養教學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媒商實驗室首席專家李穎說,在知識分化和信息爆炸的時代,要想擺脫迷信、愚昧,避免上各類“科學”流言的當,必須具備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規律,分析流言“套路”,以科學方法追求新知。
吸煙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不顧常識過度聯想可能會中流言圈套!
2020年,一則這樣的流言傳播甚廣:煙草顆粒是納米級的,可均勻覆蓋在肺細胞表面,形成一道屏障,將病毒阻擋在人體之外。因此,吸煙可減少新冠病毒感染。
“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看來,煙草燃燒產生的成分有兩種:一部分是氣體,比如一氧化碳,占比九成以上;另一部分是固體顆粒,如尼古丁和焦油顆粒,這些顆粒大小在1微米到2.5微米之間。雖然不同病毒的大小差異很大,但都屬于納米級。1微米等于1000納米,指望用微米計算的煙草顆粒去阻擋納米級的病毒,相當于用紗布過濾水源,并不現實。
“煙草不但不能幫助呼吸道抵御外敵,反而會對呼吸道造成損傷。”支修益說。研究顯示,煙草中含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致癌物有幾十種,它們會干擾肺臟的正常運轉、破壞肺臟的防御體系,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美國對30萬退伍軍人的隨訪研究結果顯示,吸煙者的流感死亡率遠遠高于不吸煙者。
換句話說,吸煙不僅會增加呼吸道病毒感染概率,而且會加重感染后果。
“面對新生事物,人們如果不顧常識進行錯誤或過度聯想,就可能中了流言的圈套。”李穎說。
在她看來,“吸煙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這條流言,就是一種過度聯想。與之類似,“吃大蒜能預防新冠病毒”“喝高度酒可抵抗新冠病毒”這些流言,也都是錯誤聯想導致的。
量子計算機可取代經典計算機?
一些流言斷章取義與原意大相徑庭!
2020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
隨后,一種說法不脛而走:我國研制出的“九章”量子計算機實現了“量子霸權”,已經可以完全取代經典計算機。
“這一研究突破并不意味著量子計算機已可完全取代經典計算機。”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尹璋琦說。在他看來,量子計算機只有在處理能設計出高效量子算法的特定問題時,才能超過經典計算機。對于沒有量子算法的問題,例如最簡單的加減乘除,量子計算機就沒有任何優勢。
他告訴記者,“九章”在量子計算機發展的進程中是一座里程碑,但未來的路還很長。在實現量子優越性之后,下一個目標就是通過一系列技術攻關,力爭盡早研究出可編程的、能處理很多有實用價值問題的量子計算機。
“一些流言選取了完整科學結論中的一部分進行單獨加工傳播,但可能與原意大相徑庭。”李穎說,如“量子計算機已經可以取代經典計算機”這條流言,隨著“九章”量子計算機的問世,“量子計算機已經可以取代經典計算機”這條流言也流傳開來。“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是針對“玻色取樣問題”做的一個專用量子計算機,這一成果并不意味著經典計算機被取代。
她告訴記者,與之相似的流言“量子計算機能讓時間‘倒流’”“外星人發來了太空無線電波”,也是對完整科學結論中的一部分進行單獨加工傳播,它們有的不夠嚴謹,有的則完全是錯誤的解讀。
“手機信號增強貼”能增強信號?
某些流言借科技之名行營銷之實!
將“手機信號增強貼”貼在手機背部的“有效位置”,信號就能從1格變成3格,玩游戲、刷視頻不再延遲,地下車庫、高層辦公樓等“全場景”均能使用?2020年這樣的說法曾流行一時,并將其背后的原理歸結于“貼紙可以增加手機的波長”。
在通信專業博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弛看來,從材質和結構上看,信號增強貼就是在一張塑料片上鍍了一層鋁膜,鋁膜上印有一層類似磁性油墨的材料。而“通過拉長手機內置天線接收信號的波長,來增強信號的接收范圍”的說法,從原理上是講不通的——
首先,波長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被“拉長”;其次,放大任何東西都需要能源,而貼紙屬于“無源天線”,無法為“有效放大信號”提供能源。而且,由于手機型號及運營商的不同,各手機信號頻率也不盡相同,要實現共振就必須與相應手機信號的頻率相同。因此,一張貼紙即便能產生某種共振,也不可能符合所有手機頻率,不可能實現商家宣稱的“全場景”應用。
張弛說,不少人認為信號強下載速率就會快一些,但這不是絕對的。數據下載速率不僅取決于網絡,還取決于輸出數據的服務器以及用戶數。因此“貼上信號增強貼能提高下載速率”是個偽命題。
“某些流言借科技之名,行營銷之實。”李穎說,“手機信號增強貼”就是這類打著“高科技”的旗號傳播偽科學的現實例子。
在她看來,這類產品利用了人們對于新科技的向往,通過編造偽科學來獲取商業利益,但它們禁不起深入的、嚴謹的科學分析。類似的流言還有“用脫糖電飯鍋蒸飯可降低米飯中70%糖分”“‘量子波動速讀’1分鐘可閱讀10萬字”等。
吃芹菜可以降血壓?
脫離劑量大談“毒性”并不科學!
芹菜中含有的芹菜素能舒張血管,所以吃芹菜可以降血壓。
——一句簡單的“科學”流言,卻讓很多人“中招”。
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介紹,芹菜中含有的芹菜素可作用于血管內皮,進而舒張血管、降低血壓。但這不能脫離劑量來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者曾進行過定量研究:降低老鼠的血壓大概需要0.026克/千克芹菜素,就是說,體重1公斤老鼠一次吃0.026克芹菜素才能降低血壓。照此估算,體重60公斤的人一次要吃1.56克芹菜素才可起作用。
那么,芹菜素在芹菜中的含量是多少?羅云波說,不同品種的芹菜及芹菜的不同部位中,芹菜素的含量不同,大致在0.003%-0.088%之間;而且葉子中含量更多,人們常吃的芹菜莖中含量卻較低。即使按照最高含量0.088%計算,1公斤芹菜含有0.88克芹菜素。
“所以,要想通過吃芹菜降血壓,首先得學會挑選芹菜素含量最高的品種,其次要多吃芹菜葉,最后還要一次吃上1.7公斤以上芹菜,這顯然是不現實的。”羅云波說。
李穎說,在過去的一年中,脫離劑量談影響的不科學說法還包括“醫院安檢儀輻射非常大,會影響胎兒健康”“喝牛奶會引發纖維腺瘤”等。
發現結節要立即切除否則癌變?
過分依賴思維定勢會使人失去理性判斷!
發現結節后一定要立即切除,不能等,否則日后肯定會癌變。這是真的嗎?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梁建偉介紹,結節,通俗來講是指體積相對較小的無感覺或有疼痛感的腫塊。對于結節,人們不必過度緊張,90%以上的結節都是良性的。一旦查出結節,需要隨時觀察,并到醫院就診,以便判定結節的良、惡性以及分級。
“像乳腺結節這樣能摸到的結節,可以自行感知結節的大小和硬度等變化;四肢和體表等部位的結節,要隨時觀察、觸摸;肺結節則需要進行專業檢查。如果分不清是不是結節,建議去醫院就診。”梁建偉說。
他告訴記者,需要注意的是,萬不可“無差別切除”結節,因為切除結節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影響,切除結節后,對患處的局部組織會造成破壞。比如乳腺結節,切除后可能會破壞乳腺導管;切除肺結節,可能要切除部分肺葉,從而影響肺部功能。總之,要不要切除、何時切除結節,需要醫生根據情況進行判定。
“過分依賴思維定勢和刻板印象,會使人失去理性、客觀的判斷。”李穎說,現在,很多人在體檢中發現結節后,為避免癌變而選擇“斬草除根”,“發現結節要立即切除,否則會癌變”這一流言也就隨之形成。
在她看來,90%以上的結節都是良性的,要不要切除、何時切除結節,需要專業醫生根據情況進行判定,不能“一刀切”。與這條流言類似的“體脂率越低越好”“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也是迎合了人們的“成見效應”,把問題和解決方案簡單化了。
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
不顧限定條件將科學結論夸大極具迷惑性!
秋涼換季,輸液可以擴張血管,有效預防腦中風?
“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在解放軍總醫院內科臨床部主任醫師吳海云看來,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定期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
他說,輸液用的一般是活血化瘀的中藥注射劑,或者西藥中的擴血管藥物。其作用機理是暫時性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環血容量、改善腦灌注,這類藥物一般作用時間是6~8小時,不可能永久疏通血管,預防腦中風。
“這些藥物作用于血管,等于提前透支了血管的擴張能力,等真正出現腦梗死等癥狀需要輸液時,往往會出現藥物耐受,導致治療效果欠佳,甚至錯失真正搶救治療良機。”吳海云說,“輸液擴張血管”并不像常人想象的那么簡單。通過靜脈輸注溶栓藥物雖然是腦中風急性期的搶救方式,但有著十分嚴格的限制條件,比如溶栓距離發病時間不宜超過4~5個小時、有出血史及手術外傷病史的患者不能溶栓等。
他告訴記者,引發腦中風和再次腦中風的原因有年齡、遺傳、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癥、煙、酒、肥胖、藥物、飲食等因素,凡是不結合上述致病因素而進行的干預行為,都難以起到預防作用。單純用輸液預防腦中風顯然是不科學的。
“有些流言不顧限定條件將科學結論夸大,以偏概全,極具迷惑性。”李穎說,如“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等流言,就讓許多老年人信以為真。與之類似的“老年人獻血可以降血脂”“正常人多吸氧可保健”等流言,其論述中雖有正確的地方,但它們往往夸大其他細節,這恰恰是“科學”流言的狡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