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惠州)建筑藝術計劃國際學術顧問團4名專家建言獻策
以建筑藝術賦能引領區建設
1月9日,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惠州)建筑藝術計劃全球發布會在惠州市龍門縣南昆山舉行,吸引國內外超百名建筑師、設計師等行業大咖參會。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惠州)建筑藝術計劃國際學術顧問團4名專家接受媒體采訪,暢談如何以美學加持、藝術賦能引領區建設。
張永和(美國建筑師協會院士,非常建筑創始人、主持建筑師,香港大學建筑學院教席教授、麻省理工學院榮休教授)
將廣東現代建筑遺產——嶺南建筑重拾起來
張永和
作為一名建筑師,我較為關心的是建筑領域的文化賦能。
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嶺南出現了中國第一個地域現代建筑,稱為嶺南建筑,佘畯南、莫伯治等建筑學家開了先河,將嶺南庭院與現代建筑緊密結合,留下了白天鵝賓館等一大批經典建筑。
如何實現文化賦能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筑藝術設計?我認為,要將廣東現代建筑的遺產,也就是嶺南建筑重新拾起來,作為一個新起點。學習佘畯南、莫伯治等建筑學家,將自然環境景觀和建筑相結合。具體來說,一座房子在北方可能會比較封閉,因為很多時候外面太冷、風沙太大,而在南方,建筑可能是敞開的,人不是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盒子里,而是一個敞開的、跟自然直接對話的環境里,這是可以率先考慮的方面。
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筑要具備國際視野,首先要以氣候、地理環境為先決條件。引領區植物繁茂,應考慮建筑和植物的關系、人和建筑及植物的關系,因地制宜開展建筑設計。當年嶺南建筑的經驗是很值得借鑒的。
朱榮遠(深圳市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副總規劃師)
“神”是建筑藝術計劃最核心內容
朱榮遠
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自然環境良好,在這個自然環境當中,解決人與自然的問題,即建筑設計、形象、功能和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引領區建筑藝術給人們帶來全新的觀念,即人與自然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尤其是在良好的自然環境中,人如何表達欲望,或者達到人和自然比較合適、舒服的一種狀態?這是“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建筑的內涵和功能,以此來組織人們的生活方式,表達一種文明、趨勢和狀態,這個內容就是“神”的問題。
“形”是建筑藝術和環境的協調,人們在其中表達的生活方式則是“神”,“神”是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筑藝術計劃最核心的內容。
就我的經歷而言,20多年前,我曾在東莞松山湖良好的山水環境中,以設計的附加值賦予建筑文化的屬性。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筑藝術計劃將選用有經驗、有創造力、代表當今世界水準的設計師們,將他們的想法與引領區的環境巧妙結合。這種結合既是創新,同時表達一種價值取向,即在嶺南廣東地區,在人與自然的環境中,應以什么樣的附加值賦能建筑,在空間上去作呈現。
董功(法國建筑科學院外籍院士、直向建筑事務所創始人)
構建人工與自然之間的積極關系
董功
建筑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避免過度的人工干預對自然造成壓迫。這既是此次建筑藝術設計和創作的基本原則,也是未來所有工作都需要遵循的底線。
在遵循這一原則的基礎上,可以在更多具體的層面上構建人工與自然之間的積極關系。例如,未來的建造方式、材料選擇以及能源利用,都應盡量采用對自然友好的技術形態。同時,嶺南建筑的特色,如廣州的騎樓和開平的碉樓,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設計靈感。這些建筑不僅展現了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還體現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
此外,考慮到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可能涉及的醫藥資源,或許還可以進一步探索健康生活的理念。在未來的空間設計和內容設置中,可以融入對健康的理解,探索如何讓人在自然中健康地生活。這不僅是對建筑藝術的深化,更是對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關懷和提升。
劉曉都(深圳坪山美術館館長,URBANUS都市實踐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師)
建筑藝術推動區域發展
劉曉都
在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惠州)建筑藝術計劃全球發布會之際,我認為當前迫切需要有意義、有影響力的項目,為設計與藝術領域帶來新開端。此次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筑藝術計劃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項目,它不僅可以推動區域發展,還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索人與自然的關系。通過建筑和藝術,可以更好地展現自然之美,同時也可以在保護自然的前提下進行建設和發展。
通過建筑和藝術,特別是公共藝術,來帶動區域發展是一個常見的做法,但關鍵在于要有可持續的方式。尤其是在像惠州這樣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的地區,通過建筑和藝術引領區域發展,我認為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借鑒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集群設計手法和大地藝術節等,結合這些方式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文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黃宇翔
圖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