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建筑藝術界專家學者共話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未來發展
激發創意靈感 勾勒引領區未來新圖景
1月9日,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惠州)建筑藝術計劃全球發布會在惠州市龍門縣南昆山舉行,旨在通過建筑與藝術的力量,形成區域內的美學合力,將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成為世界級文旅地標,全球設計師、建筑師和工匠的“天堂”。
活動現場舉辦了圓桌論壇,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惠州)建筑藝術計劃國際學術顧問團成員、百大人才庫代表等建筑藝術界的專家學者,圍繞“國際視野下的引領區發展路徑”“藝術賦能新嶺南鄉村”主題,產生思維碰撞,激發創意靈感,共同勾勒出引領區未來新圖景。
圓桌論壇現場。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突出建筑設計和藝術策劃相融合
當前,惠州正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未來視野”,整合優勢資源,促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將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花園、世界級森林溫泉康養目的地、嶺南特色縣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地。
圓桌論壇上,專家學者從各自的專業視角出發,以深厚的專業知識與國際化視野,為引領區建設注入活力與靈感。
在引領區建設過程中,如何平衡地方性和國際性問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副總規劃師朱榮遠認為,這就需要處理好觀念的國際化和空間的地方性問題。“就像調制雞尾酒,要把時代的、國際的、先進的、未來的價值觀和理念,添加到引領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歷史這杯酒中”,給建筑賦予這個時代需要的內涵和相匹配的價值取向。
“真正要使本土元素抵達國際、被國際認同,關鍵是要分享。”家琨建筑創始人、建設部專家委員會委員劉家琨說,國際化和本土是相對的概念,不必刻意追求國際化,也不必刻意強調本土,運用好本土元素,努力做出好的設計,分享給世界各地的人,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國際認可。
隈研吾建筑都市設計事務所中國區總經理兼東京事務所合伙人淺野浩克認為,中國的建筑行業供應鏈非常發達,在此條件下,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把當地特有的材料,更有方法地反映到設計當中、引入到建筑中,展現本地建筑風格、傳承東方文化,讓建筑更加出彩。
“我們的建筑藝術計劃,目的不僅僅是蓋出漂亮的建筑,而是要真正進入當地的環境和生活中,為當地帶來能量。”法國建筑科學院外籍院士、直向建筑事務所創始人董功指出,建筑在這個時代不僅僅是物體本身,一個好的建筑設計可以被社會大眾感知。他認為,好的建筑一方面必須做好前期規劃,做好內容策劃及設計,另一方面還需要后期長期的運營。
“建筑設計和藝術策劃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做了好的建筑設計,還要有很好的內容填充,加上藝術策劃,就能互相加持。”深圳坪山美術館館長,URBANUS都市實踐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師劉曉都說道。他以深圳坪山美術館為例,講述了建筑設計和藝術策劃相融合的重要性。
推動藝術業態充分帶動鄉村發展
“藝術最重要的不僅僅是美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塑造生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章明說。他表示,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的環境和條件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好,這里有好山好水,在建設過程中,還需要有好的策劃、設計團隊、運營商和內容提供者,同時更多地關注人,回歸人民城市的理念,突出共建共治共享。
“如何實現藝術與鄉村系統的有機融合,是藝術在鄉村實踐過程中的根本問題。”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立表示,藝術創意在落地鄉村的過程中,應當結合鄉村的生活組織、生產方式等因素,讓鄉村美術館等藝術業態充分帶動鄉村發展,帶動村民就業,成為帶動當地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
“在介入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項目的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當地政府所展現的‘惠州速度’。”line+建筑事務所聯合創始人、主持建筑師孟凡浩點贊道。他以浙江杭州東梓關村的回遷農居設計項目為例,講述了建筑帶動鄉村活化的生動實踐。他表示,希望能對以往的項目經驗進行升級迭代,在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落地一個新項目,與當地農民共同構建一個未來的生活場景。
“本次建筑藝術計劃的發布,是當地政府推動藝術創意在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落地的生動實踐。”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城鄉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志才表示,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坐擁一流的山水資源、一流的多彩文化與一流的百姓生活,將為廣大建筑師和設計師提供豐富的靈感和創作源泉。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機民間等三方力量的共同協作,推動廣大藝術作品在引領區的大地上落地生根,結出燦爛果實。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盧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