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農技人員做“體檢”開處方 農田吃上“營養餐”

      原標題:

      開處方做體檢 農田吃上“營養餐”
      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技術加持農戶因地制宜耕種

        取樣、裝袋、送檢、化驗……連日來,有一群人在田間地頭、實驗室兩頭跑,忙著“玩泥巴”。

        他們是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農技特派員(輕騎兵)隊伍,此時正忙著開展取土檢測,通過給耕地“把脈問診”,為來年春耕生產下好“先手棋”,以技術加持農戶因地制宜耕種,以科技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體檢”了解耕地地力

        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著力推動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耕地質量是關鍵,而土壤檢測是守護和強化耕地質量的重要一環。為此,農技特派員(輕騎兵)隊伍緊鑼密鼓奔赴各縣(區)主要農業生產區開展取土檢測,為耕地“體檢”。

        在惠東縣多祝鎮一片茶園內,農技人員默契配合,一人手持取樣器取土采樣,逐步將采集的土壤送入另一人的取樣袋中。完成土壤裝袋封存后,農技人員又對采樣地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土壤條件等情況進行詳細登記。

        “我們采集回來的土樣會送進實驗室,通過搗碎、風干、研磨、過篩等步驟,針對土壤的氮磷鉀、PH值和有機質等15項指標進行化驗分析,了解土壤理化性狀和養分含量。”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檢測與農村能源部部長韋家亮介紹,每項指標檢測的方法和所需時間不一,從采樣到得出分析結果,一般需要一定時間。“檢測數據出來后,我們會及時通過‘農友圈’和中心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送給農戶,指導農戶了解耕地地力情況,真正做到‘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避免盲目耕種。”

        開展取土檢測助春耕

        今年晚造水稻抽穗期間,在仲愷高新區幸福村一片水稻基地里,一塊稻田葉片呈黃色,看起來有些營養不良,與一旁綠油油的稻田形成了鮮明對比。經過農技人員取土檢測,終于找到了問題根源。“有機質偏低,PH值呈微酸性,對照耕地養分等級,建議以后施肥多施有機肥。”電話這頭,技術人員手持新鮮“出爐”的檢測報告,給稻田“開處方”。“有了技術指導,來年水稻種得好,也能保證收成和收益。”該基地負責人說道。

        仲愷高新區瀝林鎮埔心村村民鄧志軍種植水稻、玉米和蔬菜多年,過去施肥都是憑“感覺”,現在施肥看“處方”。“以前產量低,就多施化肥,不僅土壤肥力沒有提高,農作物生長也容易得病。現在根據檢測數據給農田精準配肥,營養跟得上,田里種什么長勢都好。”鄧志軍說。

        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將土壤檢測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開展。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三級調研員周博介紹,自今年9月以來,該中心已為惠州多個鎮村種植水稻、茶葉、柑橘、藥材等的30多個經營主體(農戶)開展了取土檢測。“搶在明年春耕生產前,將土壤檢測報告交到各經營主體和農戶手中,全面掌握耕種土壤地力實況,根據測土建議施肥改良,讓科技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發揮積極的支撐作用。”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