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購物節活動雖然提前拉開序幕,但在朋友圈里,與“雙11”相關的信息并不多。
近期,媒體不時傳出“消費者更加理性”“雙11不再是一次性爆發交易的窗口”等聲音。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指出,盡管有政策支持,“雙11”的購買熱度似乎并未在全平臺實現更大突破。一些媒體發出的“一個狂歡消費時代結束了”感慨引發不少共鳴。筆者日前開展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明確表示打算在“雙11”購物的不足25%。面對“雙11”,消費者真的“倦”了嗎?
(一)
今年“雙11”銷售數據依舊亮眼,天貓“雙11”全周期589個品牌成交額破億元,同比增長46.5%,刷新歷史紀錄。其中蘋果、海爾、美的、小米、耐克、五糧液等45個品牌成交額突破10億元……星圖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2024年“雙11”全網累計銷售額達到8450億元。據統計,“雙11”購物節期間,惠州市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5.2%,達120.4億元。
但在我們身邊,那些“雙11”搶消費券、熬夜“剁手”、在朋友圈曬“剁手”成果的消費者,肉眼可見的變少了。
在惠州工作生活的李先生11月2日在電商平臺買了一臺電腦主機,按照商家“‘雙11’保價”方式,原價1299元的訂單實付1247.6元,這讓他覺得優惠有點“雞肋”。李先生說,雖然不是奔著“雙11”活動優惠買的,但還是有點失望,“后來問了懂行的朋友,也說平時差不多這個價,其實這幾年‘雙11’給我的感覺是套路多實惠少,所以已經好幾年不趕這個熱鬧了”。
筆者日前開展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50名受訪者中,只有12人表示打算在“雙11”買買買;20人表示“看情況”,但不會刻意消費;6人明確表示要克制,看好錢袋子;其余表示“無所謂”。
10多年來,消費者對“雙11”已經司空見慣,對商家營銷的關注度逐漸下降。貝恩咨詢的一份調查問卷顯示,2021年有超過75%的中國消費者對“雙11”感到興奮,但兩年后這個比例只剩下53%,同期愿意在“雙11”增加支出的消費者占比從51%降到了23%。
“雙11”曾經讓消費者為之狂熱,面對一如既往的大型促銷活動,消費者為何越來越理性?
(二)
不少消費者表示,不參與“雙11”買買買的一個原因是商家的營銷算法很復雜,看著心累,算來算去也沒覺得優惠了多少。
今年“雙11”,商家的促銷方式依舊五花八門,天貓除了定金玩法,為88vip會員發放紅包,還有店鋪“每滿300減50”、店鋪會員折扣、店鋪優惠券等。今年阿里依然沒有放棄“拉人頭”“耗時間”的游戲,邀請好友、瀏覽15秒、瀏覽10個商品……甚至還有抓貓貓贏紅包、去芭芭農場施肥、逛淘寶人生等,消費者按照程序玩,可以得到優惠券。但到底優惠了多少?很多消費者一臉茫然。
就連“明碼標價”的消費券,消費者也未必弄得明白。消費券里,有按照商品種類分的服裝券、生活日用品券、母嬰用品券,有按照品牌分的品牌專享券,也有跨平臺使用的滿減券。有的優惠券可以疊加,有的優惠券可以膨脹,有的優惠券卻不能一起使用。如此這般繞來繞去,怎能讓消費者滿意。
有消費者吐槽,語焉不詳、難以理解的各種優惠規則,越來越高的優惠門檻,已經成為消費困擾,研究攻略、蹲點搶券、絞盡腦汁算“湊單”,確實讓人心累,“本想下班回家享受購物的樂趣,卻發現算來算去比上班還燒腦”。
悲催的是,算清楚了,可能讓人失望。有消費者發現,經過各種“湊滿減”“熬夜蹲守直播間”“到點準時搶”等活動后,還沒之前買的便宜,無奈感慨:學了一輩子數學,最后用來計算優惠折扣了,并且還算不過商家。
《經濟日報》一篇文章指出,近年來,“雙11”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購物狂歡節之一,電商平臺和商家紛紛推出各種促銷活動,吸引消費者參與。然而,繁榮背后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虛假折扣、價格欺詐、商品質量不達標等,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影響了電商市場健康發展。
天下苦套路久矣。電商平臺的套路,讓部分消費者敬而遠之。有觀點認為,從玩法變復雜那一刻開始,“雙11”就變味了,連年這么玩,消費者的信任感無疑會降低。
(三)
消費者熬夜搶優惠券、排隊支付的“雙11”似乎正在遠去。這并非消費者對商品失去了興趣,而是對一味卷低價產生了審美疲勞,以及對套路太深的營銷感到厭倦。
回想“雙11”剛興起時,商家的優惠政策簡單粗暴,沒有多余的套路,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買到就是賺到”。如今商家套路多,把自己玩嗨了,卻把消費者玩麻木了,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其實,消費者對商家的誠意仍有很高期待。一份媒體調查顯示,59%的消費者認為,“‘雙11’我有誠意買,請你誠意賣,不要只是廣告口號打嘴炮,請誠實、誠意、實實在在給福利。”
值得注意的是,電商平臺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并在今年做出一些改變。為提升商品券后價、折后價展示的準確性,今年天貓“雙11”商品界面上只有兩個價格:折扣前價格,以及疊加各種優惠后的到手價格,讓消費者買得更簡單,購物體驗也隨之提升。
今年“雙11”,京東則在“跨店滿減”基礎上,推出用戶每天領取60元額外補貼的政策;拼多多首次推出“百億消費券”活動,并將“百億加倍補”升級為“超級加倍補”;抖音推出“滿200元減30元”的滿減活動,以及“壞了包退,先鑒后發”等服務,也給消費者送了不少實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購物體驗感。
筆者認為,少一些繞來繞去的套路,多一些肉眼可見的實在,電商平臺告別玩“低價”,轉而拼體驗感,以后的“雙11”仍然值得期待。
惠州日報記者凌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