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晚上好!白天大家都比較忙,利用晚上的時間把大家聚集起來,聽一聽你們對于‘百千萬工程’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建議,還有目前遇到的一些難題,大家不要拘謹,敞開說……”
鄉間夜,靜謐深邃;爐火旁,笑語茶香伴。一場場圍繞“百千萬工程”、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的“頭腦風暴”在惠州各縣區鄉村悄然展開,市、縣區領導及縣區有關單位的負責人,與鎮街、鄉村干部及企業代表、群眾圍坐一堂,利用晚上閑暇時間,就產業發展、營商環境、民生實事、鄉村振興等群眾關切的問題“挑燈嘮嗑”共商共議,問出“人間煙火氣”,答出“問題解決法”。
“百千萬夜話”是我市在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中探索出的一項新舉措。那么,“夜話”有何特色,如何讓“夜話”不流于形式,變成真正的“佳話”呢?
仲愷潼湖鎮“百千萬夜話”現場。
(一)
何為“夜話”——
接地氣,從“單向聽”變“雙向說”,架設民意“連心橋”。
“白天,很多村民需要上班,晚上下班之后才有空。”開展“百千萬夜話”活動時,惠陽區良井鎮北聯村村委干部如是說道。“百千萬夜話”將議事陣地前移,下沉村居,領導干部們白天到項目現場調研走訪做到“心中有數”,再巧妙地選擇在晚飯后這一休閑放松時刻進行“夜話”,既契合了村民忙碌一天后“飯后嘮嗑”的傳統習慣,也為群眾提供了表達訴求、提出想法的渠道,相互“掏心窩子”說更多的實在話、交心話。
所謂“夜話”,誰先聊、聊什么、怎么聊,并無“規定動作”。沒有主席臺、不拿講話稿,摒棄了干部滔滔不絕地說,基層干部和村民默默無聲地聽的單向交流方式,把嚴肅拘謹的會議變成了一場場接地氣、冒熱氣的“圍爐夜話”。在農家小院、農村廣場……干部與群眾促膝長談、暢所欲言,在“話家常”中“察民意、體民情、解民憂”,通過聽真言、察實情,把民意一點一滴集中起來,為鎮街、鄉村孕育發展之“策”。
仲愷瀝林鎮開展“百千萬夜話”座談交流會。
(二)
“策”從何來——
匯民智,由“被動做”變“主動提”,激活基層治理新活力。
“我們村想建一個農貿市場,白天賣菜,晚上做美食,把人流引到村子里來,增加村集體的收益”“在引入產業過程中,我們赤崗村遇到用地類型不符的難題,限制了優質項目落地,希望上級部門能給予政策傾斜與支持,幫助我們突破用地瓶頸”……9月以來,仲愷高新區舉辦多場“百千萬夜話”,村民和基層干部對如何盤活閑置用地、提高集體收入等問題提出了各自的思路,也講明了當前面臨的困境難題等。
“這多好的機會啊,哪怕減少甚至不要補償款,我都全力支持!”在龍門縣麻榨鎮的首場“百千萬夜話”中,眾多群眾對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最美旅游公路穿越該鎮表示熱烈歡迎,視之為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他們紛紛表態,愿意積極配合征地拆遷、沿線美化提升等工作。
“零距離”的交流互動,激發出群眾內生動力。在現場,一句句純樸的“鄉音”,傳遞出“望家鄉好,盼家鄉興”的質樸情懷,也深蘊治村之“策”,他們不再只是政策的接受者,而成為了政策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領導干部在“夜話”現場則化身“配角”,傾聽群眾反映的問題,現場答疑解惑,記錄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匯聚民智,精準紓解基層的“難點”“堵點”“痛點”,真正做到問需于民、問政于民、問計于民。這種民呼我應的方式,不僅讓村民們感受到了自己的聲音被重視,也充分激發基層的“主人翁”意識,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投身“百千萬工程”和家鄉建設。
(三)
何以為繼——
重實效,促“好建議”變“實舉措”,做好“夜話”后半篇文章。
基層不是走秀場,鄉村不是擺拍地。“百千萬夜話”是奔著解決問題而開的,這些問題往往都是村民有著切身體會、涉及他們切身利益,“百千萬夜話”能否真正成為干群交流交往的“連心橋”,能否真正促進“百千萬工程”落地開花,關鍵在于群眾提出的困難問題能否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除了深入基層“撈”民意,還要對“夜話”中提出的問題和困難及時研究,并跟蹤落實確保問題解決,做好后半篇文章,確保“夜話”有始有終。同時,還要建立長效機制,通過廣泛調研“議什么”、合理安排“誰來議”、廣開渠道“怎么議”,縱深推進新時代“百千萬夜話”系列活動,不斷拓展其內涵與外延。惟其如此,方能把群眾建議、百姓訴求、村民期盼更好融入“百千萬工程”,讓群眾的笑意“浮上來”、滿意“提上來”,使“夜話”成為真正的“佳話”,深入人心、贏得民心。
從柴米油鹽到鄉村振興,從人居環境到產業發展,“百千萬夜話”嘮出了鄉村的新氣象,也嘮出了干群之間的“雙向奔赴”,凝聚起基層建設的強大合力,為惠州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注入更多智慧和力量,共同繪就一幅美麗的振興畫卷。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曾興華 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