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臨門”人人向往。可是,若問五福是哪五福,估計很多人答不上來。
《尚書·洪范》里提到“五福”,其中五曰“考終命”,即第五福為善終。可見自古以來人們都有“善終”的渴望。
怎樣才能“善終”?安寧療護進行了很好的探索。然而,很多人沒有留意到10月第二個周六的“世界安寧療護日”已悄然過去。這說明,很多人不知道安寧療護是什么?或者知道,但忌諱談論。
推廣安寧療護,任重道遠。
(一)
如果生命可以計劃,你希望在哪里走到終點?電影《周處除三害》中,陳桂林奶奶面臨手術抉擇時,主治醫生的問題,仿佛也問進了每一個觀眾的心里。
文壇巨匠巴金,人生最后的6年時光是在醫院度過的。先是切開氣管,后來只能靠喂食管和呼吸機維持生命,他承受著巨大的痛苦配合一次次治療,以至于他曾多次表示: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這不禁讓人思考:我們是否只關注了生命的長度,而忽略了生命的質量?我們總提優生,為什么沒有提過優逝呢?
安寧療護,正是對這一問題的深刻回應。安寧療護又稱臨終關懷,是指以終末期患者和家屬為中心,通過多學科協作模式,為患者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關懷等服務,緩解患者的痛苦和不適癥狀,提高生命質量,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地離世。
在博羅縣人民醫院老院區臨終關懷室,一位97歲的老爺爺在志愿者甘滿紅的安慰下,神情慢慢放松,呼吸也漸漸順暢。第二天,老人在睡夢中安詳離世。制圖:惠州日報社AI媒體應用智能實驗室
“父親走得十分安詳,他的神色就像睡著一樣。”市民賴女士回憶今年初84歲老父親去世時的情景,覺得很安慰。當時親人們跟隨臨終關懷志愿者的節奏低唱祝福,并一起細致輕柔地給逝者擦拭身體、更衣……家人都被這種氛圍感染,連賴女士的叔叔也感慨“希望去世前后有這樣的臨終關懷”。
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少。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當病人邁入死亡門檻時,生者也在承受巨大的悲傷。而安寧療護不僅能讓逝者安詳,還能讓生者安寧,社會更和諧。
從2017年開始,國家衛健委陸續在全國100多個地區開展了安寧療護試點工作。截至2023年,全國設有安寧療護科的醫療衛生機構已達4000余家。惠州在安寧療護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進展。《惠州市老齡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開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到2025年,全市推進建設2家以上安寧療護服務機構。近年來,惠州先后有10家醫療機構登記設置過臨終關懷室或安寧療護中心,這些機構的安寧療護服務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也給予了家屬極大的心理支持。
(二)
盡管我國安寧療護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面臨諸多困境。公眾認知不足、專業人才匱乏、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成為制約安寧療護發展的因素。
公眾對安寧療護的認識存在誤區,很多人將其視為“等死”的代名詞,臨終者及其家屬不了解或不愿意接受此項服務。據報道,上海一所大學調查結果顯示,一般居民中僅29%對安寧療護有認知,醫務人員的認知率也只有69%。而此前,惠州日報記者隨機采訪的市民中,也有約40%受訪者表示沒聽過安寧療護,約40%表示聽過但具體不知道是什么、包含哪些項目,僅20%表示清楚了解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中心,家一樣的療護環境。
專業人才不足,是制約安寧療護發展的另一大難題。安寧療護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和護理人員,但目前很多地區都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安寧療護機構盈利難,人才晉升機制不明朗,以及長期面對臨終末期患者帶來的心理壓力,這些都影響從業人員的積極性。
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的不足,也是安寧療護發展面臨的嚴峻考驗。目前,醫院的評價體系仍側重于治愈性醫療模式,而安寧療護機構往往面臨零治愈率和較差的床位周轉率等困境。在支付問題上,除了日常醫療和藥物費用可以醫保報銷外,安寧療護所需的人文關懷產品一般需完全自費,這加重了患者和家屬的經濟負擔。
(三)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提高死亡質量是重大民生問題。我們應正視死亡,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挑戰和困難,為安寧療護的發展開辟一條新路徑。
加強宣傳教育至關重要。應通過媒體、社區活動等多種渠道,普及安寧療護知識,提高公眾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同時,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服務質量,讓安寧療護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惠州華康醫院安寧療護中心護理組為患者做身體檢查。
政府相關部門需加大對安寧療護服務機構的投入,制定符合安寧療護特點的評價標準。在減輕患者和家屬的經濟負擔方面,可采用專家建議發展符合中國特色的安寧療護方式,考慮將職工撫恤金用于職工安寧療護,實現既不搶占社會醫保資源、又不搶占家庭其他資源的效果。
此外,應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鼓勵醫學院校開設安寧療護相關專業和課程,同時暢通安寧療護人才的晉升途徑。
完善安寧療護的服務體系同樣重要。應建立篩查評估、照護方案制定、實施轉診照護和社區參與等全鏈條服務體系,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關懷和支持。
還可推廣生前預囑,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選擇,提高生命質量,避免以簡單延長生命為目的的過度醫療。鼓勵社會各界支持參與安寧療護事業,醫療機構、養老院、社區等機構應加強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服務供給體系。
安寧療護是一項充滿愛心與責任的事業,它讓死亡不再是恐懼的代名詞,而是尊嚴與安寧的歸宿。讓我們攜手共進,推動安寧療護事業的發展,讓每一個生命在人生的“最后一公里”都能得到關愛與陪伴。
惠州日報記者周智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