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印記 逐夢奮進丨惠州市第五中學:深耕“一個品牌,兩個特色” 從一校蝶變成教育集團龍頭學校

      原標題:

      惠州市第五中學深耕“一個品牌,兩個特色”辦學之路,從一校蝶變成教育集團龍頭學校

      踏浪前行風正勁 奮楫揚帆新征程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要求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這為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和啟示。

        在惠城區麥地,已走過46載光輝歷程的廣東省一級學校惠州市第五中學(以下簡稱“市五中”),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育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市五中兩個校區今年學生人數超八千人;堅持“構建基礎,成就未來”的辦學理念,推進“一個品牌,兩個特色”辦學之路,名優教師層出不窮、中考成績逐年提升、學科競賽捷報頻傳、特色教育亮點紛呈;領航教育集團齊頭進,教育資源帶動輻射成員學校……面對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時代召喚,市五中深化黨建引領,提高政治站位,牢記“國之大者”,準確把握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定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發揮育人優勢,在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讓人民享有更滿意的教育目標進程中破浪前行。

      惠州市第五中學建校已有46年。

        立德樹人

        黨建引領鑄魂育人 思政聚力啟智潤心

        我國對教育的重視,亙古有之。《決定》指出:堅持強教必先強師,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

        教師是教育的靈魂,是一所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市五中擁有教職工500多人,如何上下齊心讓這艘學校大船乘風破浪揚帆前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根本保證。市五中以黨的先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貫徹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實現“黨建+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教學理念與方法的創新,為教育質量提升注入了強勁動力,筑牢了教育硬實力的堅實支柱。該校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抓細落實學校黨建工作,創新黨建工作方法,推進黨建融入學校管理、融入隊伍建設、融入教育教學,引領學校內涵式發展、高質量發展。該校學習領會教育家精神,堅持育人者先受教育要求,強化教師思想政治引領,引導全體老師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市五中堅持在青少年心中根植愛黨愛國的種子。9月18日上午,市五中金峰校區的學子們齊聚一堂,舉行莊嚴的紀念儀式,激勵學生居安思危,不斷進取,學好本領,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類似這樣的“思政課”,該校經常因地制宜舉行。市五中將黨建與抓好學生德育工作相融合,在中小學部廣泛開展“童心向黨”系列教育實踐活動等,這些活動形式創新,內容新穎,適合青少年成長特點,在教育和引導學生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市五中堅持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各方面,推動學校建設和黨組織建設同步優化,推進管黨治黨與辦學治校有機融合、深度融合。”市五中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校將持續把深化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雙促雙融,團結帶領全體黨員干部和師生,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學生參加運動會。

        名師薈萃

        弘揚傳承教育家精神 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市五中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教育家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認真貫徹到教師隊伍建設中去,著力幫助教師涵養大智慧、拓展大格局、成為大先生。一大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師躬耕教壇,堅守初心,在三尺講臺上潛心教書育人,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

        6月14日,在市五中二樓階梯教室,校本研修系列活動之“名師講壇”熱烈開講,語文科組徐蓉老師、數學科組肖亮老師帶來其在教學前沿的最新探索。像這樣的“名師講壇”,市五中經常舉行。市五中有教職工500余人,其中正高級教師1人,副高級教師78人,省特級教師1人,南粵優秀教師2人,惠州市首席教師1人,同時擁有省命題專家、省工作室主持人、省中考備考研討主講專家等,可謂是名師薈萃。為進一步提高學校教師隊伍專業素質和教科研能力,加強骨干教師培養,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突出對青年教師的幫扶,該校特開設“名師講壇”活動,將講壇作為教師發展的舞臺,培名師、育英才,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打造高質量發展品牌學校。

        除了“名師講壇”,該校還為老師成長搭建了很多成長平臺。其中“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師徒結對,共同提高”的“雙導師青藍工程”是最重要的平臺之一。該校每年都會聘請一批師德高尚、經驗豐富、教育教學成績突出的優秀骨干教師成為學校青年教師的“導師”,采取師徒“二對一”的結對子方式,努力實現“一年合格、三年稱職、五年成為骨干”的目標。

        此外,該校還積極鼓勵教師參與教育科研項目,提高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2015年市五中數學科組參與惠州學院主持的廣東省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實施,開始探究卓越初中數學教師培養路徑,2016年與惠州學院專家團隊及部分中學名師聯合構建了“四維一體”卓越初中數學教師培養模式,該成果獲2021年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7年起,市五中聯合惠州學院、惠陽區第一中學等單位專家團隊持續完善初中學校校本研修有效模式與實施路徑,構建形成初中學校“四維融合·四級進階·四輪驅動”校本研修模式,獲評為惠城校本研修示范校,并向全區作經驗介紹。

        在這支優秀教隊伍的同舟共濟下,市五中連年中考成績居上游,中考品牌的金字招牌讓該校成為市民眼中的香餑餑。

      市五中著力培養學生科技創新素養。

        人才培養

        建多元平臺凸顯科技特色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少年強則國強,科技興則國盛。《決定》強調:“著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這要求要創新教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作為培養新時代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主陣地,肩負著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責任。

        科教興國,科普為先。作為“廣東省青少年科學教育特色學校”“惠州市青少年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市五中在青少年科學教育上一直走在前,把科學教育當作學校的特色教育打造,著力培養學生科技創新素養,在省市區歷屆科技類大賽中,市五中都是硬核擔當。

        5月25日,在第十七屆惠州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市五中榮獲1個一等獎,4個三等獎,其中小學組《使命召喚》項目獲一等獎第一名,代表惠州市參加廣東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6月15日,2024年惠州市第六屆創意機器人大賽暨廣東省第十三屆創意機器人惠州市預選賽中,市五中一隊獲得一等獎,兩隊獲二等獎,三隊獲得三等獎;7月26日,由省科協舉辦的第二十四屆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該校的《使命召喚》項目競賽獲得省二等獎……

        “學校高度重視科普教育,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切入口,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市五中負責人介紹,學校擁有一批高素質的科教老師,如副校長葉均杰是初中信息技術高級教師,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初中理科名教師培養學員、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省青少年機器人教育優秀教練員、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該校堅持每年派出科技輔導員參加省、市、區相關部門組織的培訓學習,建有科技工作室,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在課余時間到科技工作室進行科普方面的操作和學習,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科普教育環境。

        該校每年都開展科技藝術節活動,營造濃郁的科技氛圍;開展機器人教育第二課堂,舉辦專題培訓班,普及機器人教育;每年都在校內舉辦機器人挑戰賽,選拔優秀學生組隊參加省、市、區機器人競賽、科技創新大賽等比賽,加強科普教育實踐與交流。

        為了拓寬科普教育渠道,該校的科普教育不僅與校內課程整合,更是整合社會資源,豐富課程內涵,與惠州一些知名培訓機構開展科技教育共建,協助開設開發科技教育課程。同時,還與優秀科學特色學校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探索科技教育的模式。此外,還把科普教育延伸到學生家庭,通過家長的參與、監督和支持,使學生在家庭中形成“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和家長的科學素養。

        市五中科技教育成果豐碩,近三年來,學校科技輔導員指導學生共研發了27個科創機器人項目,參加各類比賽,累計榮獲了128項省、市、區級榮譽,其中國家級榮譽1項,省級榮譽20項,市級榮譽69項,區級榮譽34項。

        保駕護航

        家校醫攜手守心理健康 護航學生幸福成長

        育人的要旨在于育人的精氣神,精氣神越豐富,生命越堅強。中學階段是青春期孩子身體和心理發育最為劇烈的時期,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發期和多發期,作為惠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市五中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工作,以預防為主,開展形式多樣的常規心理工作,家校醫三方密切合作,共同守護學生的心理安全紅線,全面護航學生的健康成長。

        市五中配備了五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及若干兼職心理教師。所有班主任都接受了系統的心理健康培訓,每個班級還設立了心理委員,學校定期對心理委員進行培訓,幫助他們在班級內推動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該校通過科普心理健康知識,教授學習、人際關系、情緒管理等相關主題,旨在提升學生的心理韌性和心理素質;開展心理輔導工作,面向學生個體和團體,針對性地解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困擾。該校每學期還會組織心理游園會、心理劇展演和心理畫評比等活動,借助這些豐富的形式,學生們得以在輕松的氛圍中表達內心世界,并在活動中實現自我成長。

        此外,該校每學期開展心理測評,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同時為教師提供依據,以便因材施教。除了校園心理健康體檢,學校還與市第二人民醫院聯動,推出“醫-校”聯動項目。每學期,醫院的心理醫生都會來到學校,為教師、家長和學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醫院專家還定期為學校心理教師提供督導服務,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

        “親愛的家長們:為了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合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最大程度地促進您孩子的進步,我校定于周五晚上開展家庭教育課堂,歡迎報名參加”……這樣的短信,市五中家長每周都能收到。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影響一個家庭才能更好地影響一個孩子。”市五中負責人說,學校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讓家長更多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科學與孩子相處。學校每周定期面向家長開展一對一和一對多的心理輔導,幫助家長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進而為孩子提供更加健康的家庭環境。許多家長積極參與其中,與學校形成了良性互動。

        全面發展

        體育特色教育育智育心 學生向陽綻放展風采

        青少年是國家強大的重要基石。1917年,毛澤東主席曾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百年后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這句話,對廣大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想要精神變得文明,就需要擁有強健的體魄。一直以來,市五中切實發揮體育育人功能,擁有一支畢業于全國著名體育院校、充滿戰斗力的體育教師隊伍,堅持打造體育教育特色教育,以體育智育心,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放學時間,老師們一起打籃球的情景,已成為學生們眼中最熟悉的一道風景。在老師們的率先垂范之下,運動之風靡校園,孩子們走出教室,走向操場。該校堅持開展“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讓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在陽光下跳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全面增強身體素質,推動“五育”并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校2018年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22年學校被評為惠城區陽光體育大課間示范學校。

        運動會能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市五中每年都舉行春秋運動會,春季運動會以籃球和足球比賽為主,秋季運動會以學校田徑比賽為主,通過運動會,讓學生更加熱愛運動,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足球隊、健美操隊、田徑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羽毛球隊,市五中還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組建了各校運動隊,開展各類群體競賽,豐富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

        濃厚的體育運動氛圍,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在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同時,學生體育成績得到相應的提高,各項考核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體育中考近幾年滿分率保持在60%以上,平均分也在區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學生參加全國、省、市體育競賽多次獲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績,為全市高中輸送大批體育尖子生。

        教育之光

        凝心聚力共啟新程 循道追光同鑄未來

        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決定》提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關注教育的數量擴張,更要注重教育的內涵提升,要通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完善教育體制機制,提高教育質量,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而集團化辦學是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

        2023年11月28日,市五中發展邁向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市五中教育集團啟動暨揭牌儀式舉行,正式構建起以市五中為龍頭校,全力引領市五中附屬學校、水口中學、馬安中學、第七中學為成員學校的共建共研共教共進的集團辦學模式。市五中負責人表示,作為教育集團龍頭學校,將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示范和引領作用,將市五中的辦學模式、教育資源帶動輻射成員學校,通過與成員校合作共贏,努力實現資源共享、名師整合、優勢互補的教育組團式發展目標,逐步達到名師增量發展,教師梯隊跟進的目標,使教育集團所屬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優質教育,推進惠城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教育之光熠熠生輝。市五中全體教師將繼續弘揚中國教育家精神,在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路上追趕龍頭、不斷進步,在譜寫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新篇章中,努力為人民的教育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廖桂英

      編輯:羅秋玲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