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談丨如何實現人犬和諧共處?

        近日,河南3歲男童被狗咬傷18天后不幸離世的消息令人揪心。近些年,惡犬傷人事件頻發,犬只管理一直是百姓關注的話題。我市回應大眾需求制定養犬管理條例,該條例于2023年12月20日經惠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于2024年3月29日經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批準,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和諧環境倡導文明養犬,法治社會支持依法養犬。管好一只寵物犬,體現的不僅僅是社會治理的“精度”,更展現城市治理的“溫度”,人寵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值得期待。

      (一)

        人和狗的故事,要從一萬年前講起。

        根據考古學研究,犬的祖先與人類相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

        《三字經·訓詁》云:“犬能守夜防患。”在六畜中,狗是最早被馴養的動物,它不僅可以看家護院,也用來祭祀以及食用。

        如今,犬只被解鎖了更多能力,在導盲、緝毒、救災、消防、撫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養犬也能給人們身體健康帶來諸多好處。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表明,養犬可以幫助抑郁癥患者緩解癥狀,犬只的陪伴能夠讓人類的身體放松并增加多巴胺和催產素等“幸福素”的分泌,從而減少焦慮和壓力。

        每天帶著犬只去散步,還可以讓人保持運動習慣并改善心血管健康。另外,與養犬相處的經歷,可以讓孩子學習愛和責任。

        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2年度中國城鎮犬只數為5119萬只。不少寵物主人都將愛犬當作家庭成員或者“孩子”。

        另一方面,隨著養犬的人越來越多,犬只噪聲、犬只氣味擾民、犬只傷人、犬只隨地大小便和不拴犬繩等問題增多,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增加了社會矛盾。

        據統計,2018年至2022年,我市12345熱線共受理涉犬相關訴求8527宗,其中犬只傷人占比超過三成。

        最近,關于犬只傷人的事件屢見不鮮,每一次都牽動著社會的神經,令人深感憂慮。這些不幸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點:其一,部分犬只在戶外活動時,由于犬主疏忽,未拴牽引繩,導致犬只失去控制;其二,一些犬主飼養了明文禁止的大型烈性犬只,這些犬只天性兇猛,難以馴服,從而增加了傷人的風險。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飼養動物損害責任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發布飼養動物損害責任典型案例并明確:禁止飼養的大型犬傷人,無論受害人有無過錯,犬主均應承擔全部責任;孕婦被犬咬后終止妊娠,飼養人應承擔相關費用;犬只追逐路人致其受驚嚇摔傷,“無接觸式傷害”飼養人也要擔責;違規養犬行為,應當否定和制止。

        這些案例說明,犬主在享受養犬快樂的同時,更要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不僅要對犬只負責,也要對他人的安全與健康負責。這是不能推脫的法律責任。

      (二)

        有關調查研究顯示,能否科學管理、友好善待寵物,正成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反映的是對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從一個側面體現城市的文明程度。

        《惠州市養犬管理條例》的出臺,為犬只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堅實基礎。養犬要登記“上牌”,犬只出門要戴嘴罩、拴牽狗繩,犬主須及時清理犬只糞便,否則將面臨處罰。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實施的關鍵在于執法。上海曾提出建議,在城市網格管理的基礎上,劃定網格內的寵物管理責任人。不論與寵物相關的事件最終定性為何種案件,在事件發生時,寵物管理責任人都有責任且必須到場給市民提供救濟、協調矛盾等。

        不過,考慮到犬只數量多、分布廣,執法成本高,文明養犬需要各方努力。要做好宣傳普及工作,喚起文明養犬的共識,讓犬主自覺履行責任。同時,在犬只集中的小區、公園設置寵物排便區和糞便帶,為犬主提供必要的方便,也有利于形成全民監督的氛圍。

        除了科學管理犬只,也要友善對待犬只,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環境。一方面,要建設寵物友好型公園、綠地等公共設施,舉辦寵物文化活動,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圍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創造友善寵物出行的條件。比如,廣州、深圳推出了寵物友好巴士,主人可以為寵物預訂座位,一同出行。深圳更是在全國率先推出寵物候機廳,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12306)推出的高鐵寵物運輸調查問卷則引發了公眾討論和行業關注。

        目前,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強化寵物友好型城市建設,深挖消費潛力。惠州在做好養犬管理上,也可以搭建更多消費場景,挖掘“寵物經濟”礦藏。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