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惠州又一項重要經濟指標迎來全新進階:全市各項存貸款規模雙雙突破萬億大關,成為廣東第六個邁上這一臺階的城市。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存款是城市的“金庫”,貸款是“活水”,百業離不開“活水”澆灌,惠州金融存貸款規模雙雙超過萬億元,意味著整個城市的金融支撐能力“強筋壯骨”。
今天的惠州已是“萬億工業大市”,正努力打造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加快邁向“萬億GDP”,“雙萬億存貸規模”的煉成,無疑將為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提供強大金融動力和發展底氣。此番邁入“雙萬億”,給惠州的利好影響是多方面的。那么,當下受正向推動最顯著、最直接的點位在哪里?
(一)
將顯著提升城市吸引力,助力全市招商引資。
多位受訪專家告訴記者,惠州存貸款規模達到“雙萬億”,象征著金融實力的進階,對城市發展是一個標志性事件。這意味著,它在區域內的影響力、吸引力將顯著提升,有助于惠州在大灣區發揮更大作用,吸引更多資源流入,包括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當下高質量發展所需的核心資源。
惠州金融服務體系構建不斷完善,金融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就拿招商引資來說,無疑可以為惠州增加一枚重要籌碼、一面“金字招牌”。一直以來,惠州的資源稟賦、便利交通、產業基礎、工業園區、營商環境等是我們常說的城市優勢所在。如今,又可以大聲地喊出“金融服務”這一優勢,大大增強投資方的入駐信心。
可別小看這一優勢,綜合對比之下,在大灣區,深圳、廣州作為一線城市,多方面保持領先,存貸規模、金融服務能力也優于惠州,但它們在可開發空間、企業運營成本等方面就不一定有優勢了。
企業要投資,選擇有很多。不過肉眼可見的是,在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這兩大當下熱門風口領域,沒有哪個城市像惠州這樣“有料”:世界名企聚集、技術家底厚實、上下游產業鏈齊全……企業想在互補合作方面“就地取材”、降低成本,惠州是大灣區城市的不二之選。在企業考量過程中,如果再祭出“金融服務”這一金字招牌,沒準他們選擇的天平會進一步對惠州傾斜。
當然,要說“金融服務”招牌硬,城市存貸規模不是唯一標準。據官方數據,惠州是廣東金融服務體系最齊全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全市有33家銀行機構、61家保險公司、27家證券機構、2家期貨營業部……這些配置在全省排名前列。
其中還有一大亮點,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有10家在惠州落子。以它們對城市投資環境的敏銳嗅覺和精準判斷,相信會對企業投資產生有益參考。
另外一個層面是,惠州各大金融機構服務企業能力突出,創新意識強。近年來,有多個金融領域的“全國首創”“全省首發”落地惠州,這足以印證。
所以,歡迎來惠州投資興業。
(二)
將給各產業尤其是制造業發展提供源源活水,助力項目企業快速建設發展。
存貸規模的壯大,就像糧庫的充盈,意味著企事業單位獲得信貸支持的可能性更大,覆蓋面更廣。
項目要發展,離不開信貸支持。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是總投資超100億美元的國家重大外資項目,為推動項目快速建設,埃克森美孚選擇與中國工商銀行合作,截至目前,該項目獲貸金額超百億人民幣。在此系列合作中,中國工商銀行惠州分行貢獻突出,這也是惠州金融業服務項目發展的典型案例。
小微企業政銀擔專項貸款為為華科技發展提供強勁動力。這是該企業生產加工區。
近年來,惠州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突出制造業當家的發展戰略,在金融支持方面大力向制造業領域傾斜。據人民銀行惠州市分行統計,從2017年12月惠州貸款余額突破4000億元,到2024年3月突破11000億元,6年多時間里總量增加了7000多億,平均每年凈投放超千億,為全市實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尤其在制造業貸款方面,惠州投放力度不斷加大,有多項指標領跑全省。今年3月末,全市各項貸款余額為11091.9億元,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2511億元,占比22.6%,比重居全省第一。這是繼2023年2月末的18.5%以來,惠州制造業貸款余額連續14個月比重居全省第一,且占比持續提升。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資源要素的先天稟賦,往往會在城市發展和競爭中起到關鍵作用。多年來,惠州一面夯實產業基礎,積極優化營商環境,一面秣馬厲兵,努力吸收金融、技術、人才等核心資源,完善體系。這些措施均已初顯成效,無疑將使惠州在當下的發展大潮中站得更穩、走得更快。
萬物繁茂,始于立夏。正是有了春耕的忙碌,才有夏日的茁壯成長。我們靜待惠州可以收獲更多美好。
惠州日報記者劉煒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