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A、B型卻沒有C型血?

       

       市民參與無償獻血。

        剛剛過去的學雷鋒日,惠州市中心血站呼吁大家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積極參與。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也非常踴躍。獻血現場,部分參與獻血的市民對獻血相關知識不太了解。“為什么有A、B型血卻沒有C型血?”“O型血輸給誰都可以嗎?”“近親之間可以輸血嗎?”……為了更好地讓更多市民了解血型和獻血相關知識,讓更多市民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輸血科主管技師鄧樹章為市民做了解答。

        血型不存在C型

        有市民疑惑:都是以字母表示的血型,為何不按照A、B、C的字母順序來,而用靠后的字母O表示?為何沒有C型血?鄧樹章表示,醫學上將血液分為A型、B型、O型以及AB型這四種類型,也就是如今所使用的ABO血型系統。根據現有資料,關于血型的劃分,最早可追溯至1901年。那時,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塔納通過把健康人血液兩兩混合,根據凝集情況把其分為A組、B組、C組,后來其發現C組不能準確描述其不凝集其余兩組的特點,所以他用了德語“Ohne”(即沒有,不凝集)來代替C組的名字,即O組。幾年后其同事發現了AB型血,ABO血型系統的四個血型因此初步成形并沿用至今。

        O型血是“萬能血”嗎?

        日常中,人們常把O型血比喻為“萬能血”。因為在很多人的認知里,相對于其他血型來說,O型血更容易被受血者接受。

        鄧樹章表示,事實上,O型因為沒有A抗原和B抗原,不會與A型和B型人體內的A抗體B抗體發生凝集,所以被認為可以輸給任何人。但根據《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在非搶救的情況下,還需要Rh(D)相同才能輸血,而且O型的相容性是只存在于ABO血型系統。人類的血型系統有44個,抗原超過400個,所以O型血的“萬能”還是有很多限制條件的。

        血型并非一成不變

        大家普遍認為,血型都是不變的。但是事實是如此嗎?鄧樹章介紹,血型系統存在多樣性,抗原的表達也涉及很多因素,所以血型并非一成不變的。

        據介紹,臨床上最常見是疾病或治療導致血型改變:如獲得性類B血型就是某些腸道細菌生成類似血型抗原的物質導致的血型改變;部分血液病能讓抗原的活性減低導致無法檢出,導致血清學血型改變;非同型的干細胞移植會讓受者原本的抗原表達減少,也會導致血型改變;還有如I血型系統的i抗原只表達在新生兒,隨著年齡的長大i抗原消失,I抗原顯現。所以,血型并非一成不變的。

        近親之間不宜相互輸血

        我們知道,在進行骨髓、腎臟等器官或者組織移植時,經常會在親人中優先尋找配型相合的供者。不過,鄧樹章表示,在輸血時情況卻恰恰相反,近親之間不宜互相輸血。

        據悉,近親輸血容易引起輸血后移植抗宿主疾病,主要的“元兇”是活性的淋巴細胞,激活的淋巴細胞具有抗感染、抗腫瘤的攻擊性。鄧樹章介紹,近親之間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很接近,HLA就像淋巴細胞的“身份證”,人類的免疫系統需要通過這個“身份證”來判斷輸進去的淋巴細胞是否為自己身體的,如果不是就會“消滅”它,但近親之間HLA抗原接近,受血者免疫系統沒有把異體的淋巴細胞識別破壞的能力,異體的淋巴細胞在受血者體內存活并增殖,破壞受血者機體,產生嚴重的輸血不良反應。

        可以在醫院獻血嗎?

        在很多電影、電視劇作品中有這樣的橋段:醫院手術缺血,在手術室外站著幾個親人朋友,爭先恐后地說:“醫生抽我的!抽我的!”

        獻血應該在哪兒?醫院到底能不能獻血?這是很多人關心關注的話題。鄧樹章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血站是采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獻血一定要到專業的機構,這該是所有愛心獻血者的共識。

        據了解,大部分醫院沒有采血的資質,而且血液采集后不是直接就能輸注到患者體內的,還需要進行許多安全相關的檢測,檢測合格后,根據性質分別制成各種成分進行儲存。一般醫院都無法達到血液采集的專業安全和及時性。可以說,醫院應急采供血的幾率幾乎為零,所以仍要依賴專業血站血液供給。

        鄧樹章表示,即使醫院根據用血需求在血站取得血液后,也要經過交叉配血實驗才能用于臨床。

        東江時報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王運廣 鄭海燕 程秋伊

      編輯: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