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與工作壓力的增加,抑郁患者越來越多。半年前,歌手李玟因抑郁癥輕生的消息引發熱議,也為更多人敲響警鐘。很多人覺得抑郁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抑郁癥患者也許就在身邊。影響抑郁的因素有哪些?哪些人群更容易得抑郁?如何早期識別和預防抑郁?本期,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睡眠心理科主任譚柏堅給大家進行科普。
譚柏堅表示,抑郁癥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認為抑郁癥是一個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生物學因素:抑郁癥不是遺傳病,但是很多抑郁癥患者都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抑郁癥患者的親屬,特別是一級親屬罹患抑郁障礙的危險性明顯高于一般人群;心理社會因素:除了遺傳和其他生物學因素,環境及應激事件也可觸發抑郁發作。比如親密關系的喪失、經濟危機、失業、婚姻關系不良及嚴重軀體疾病,家庭成員患重病或突然病故都是抑郁癥發生的危險因素。如果這些不良因素疊加,則可能協同影響抑郁癥的發生。另外,早期的負性經歷例如童年創傷等顯著增加成年期抑郁癥的發病風險,抑郁癥患者中女性數量高于男性,其中青春期、更年期、產后的女性更容易患抑郁。
抑郁癥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要防治抑郁,就要多留意抑郁癥的早期信號:
一是心境低落。可從輕度心境不佳到憂傷、悲觀、絕望。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沒意思,郁郁寡歡,有些會出現焦慮、易沖動、緊張不安。病人呈顯著、持續、普遍抑郁狀態。
二是喪失興趣。對于工作和生活無法提起興趣,沒有愛好,常常獨居,不喜歡社交。
三是精力喪失,疲乏無力。洗漱、著衣等生活小事力不從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潰〞、“泄氣的皮球〞來描述自己的狀況。
四是食欲減退、體重減輕。多數病人都有食欲不振情況,不思茶飯或食之無味,常伴有體重減輕。
五是睡眠障礙。典型的睡眠障礙是早醒,比平時早2~3小時,醒后不復入睡,陷入悲哀情緒中。
六是自我評價過低。過分貶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極和否定的態度看待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前途一片黑暗。強烈的自責、內疚、無用感嚴重時可出現自罪、疑病觀念。
七是晝重夜輕。病人心境有晝重夜輕的變化。清晨或上午陷入心境低潮,下午或黃昏漸見好轉。
八是消極悲觀。抑郁癥的一個表現就是內心悲觀消極,對事物感到絕望,覺得生無可戀,有強烈的自殺沖動。
九是軀體或生物學病癥。抑郁病人常有食欲減退、睡眠障礙、生殖功能低下和心境晝夜波動等生物學病癥,很常見,但并非每例都出現。
十是認知功能損害。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思路閉塞。
其實抑郁癥和抑郁是兩件事情,人人都可能抑郁,但是不代表人人都是抑郁癥。抑郁情緒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一般事出有因,持續時間不超過2周。
“是我拖累了哥哥,拖累了父母”“我一無是處”……曾有一段時間,這樣的念頭常常出現在大三學生小宋(化名)的腦海里。在校期間,小宋有一段時間情緒特別低落,變得消極悲觀,常常流淚,甚至有自殺傾向,身邊的同學察覺到她的異常并向學校反映。在家人的陪同下,小宋來到市第二人民醫院,被診斷為重度抑郁。
抑郁癥重在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譚柏堅說,像小宋這樣的患者,原本可以提早干預的。她呼吁:抑郁癥患者切勿諱疾忌醫,要盡早就診。市第二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每年接診大量抑郁癥患者,可通過物理治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方式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醫院現特聘了首席專家李凌江、劉鐵榜等名醫教授定期坐診指導,為患者帶來國內領先的心理診療服務。
東江時報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劉菁 范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