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代表委員建言推動惠州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
以文惠民以文興業 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厚重的人文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市“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圍繞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推動文旅產業發展、挖掘東坡寓惠文化、辦好重大演藝活動等積極建言獻策,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文章,推動惠州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
講好以蘇東坡為代表的惠州歷史名人故事,打造“嶺南東坡文化中心”。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關鍵詞:東坡文化
講好東坡寓惠故事,打造嶺南東坡文化新高地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講好以蘇東坡為代表的惠州歷史名人故事,完成惠州西湖東坡文化陳列館布展,打造“嶺南東坡文化中心”。
市政協委員、市博物館副館長侯娟建議整合惠州蘇跡,實現整體保護利用,同時開展歸善縣城及周邊區域考古調查,原址保護東坡釣磯。此外,結合惠州蘇東坡祠周邊及水東街街區業態,推出東坡宴和研學項目,形成新的文化消費業態。
“建議把東坡寓惠文化提升到廣東文化、嶺南文化的高度,努力打造嶺南東坡文化新高地。”針對東坡文化的當代發展,市政協委員,惠州日報社副社長、副總編輯李朝榮建議,在提升東坡文化當代立意的同時,要強化頂層設計,加強東坡文化品牌的塑造,如將惠州西湖和橋東片區整體設計,打造叫響全國乃至全球的文旅綜合體——東坡文化旅游小鎮,使得品牌傳播有載體、文化傳承有業態。此外,還要推進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打造具有現代性的特色項目,如打造嶺南東坡文化研究中心、嶺南東坡文化研學旅行基地、宋韻嶺南豐湖書院東坡文化沉浸式體驗基地等,推進傳統文化向現代轉化,推動產業發展、文化創造等,不斷實現新的發展。
市政協委員、廣東閱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鄒雄彬說,東坡寓惠文化經過千年傳承和弘揚,成為惠州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但目前存在活化利用不足、融入性研究不夠、文旅融合不深等問題。為此,他建議深挖東坡寓惠遺產的保護和價值利用,結合文旅融合運作東坡寓惠文化新IP項目,提升東坡文化在我市的傳承與時代影響力;深入挖掘東坡寓惠文化遺跡,策劃“東坡文化之旅”研學旅游線路,打造青少年研學旅游新IP,提升優化我市游客結構,培育消費熱點;同時編輯出版“蘇東坡寓惠文化系列讀本”,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蘇東坡在惠州的文學與文化成就,還可以增進讀者對惠州歷史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關鍵詞:挖掘保護
樹立“大文旅”發展觀,加強遺產保護和傳承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以縛婁古國、梁化古郡為代表的早期文明探源工程。
市人大代表、惠東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曾奕鵬介紹,惠州將白花鎮和梁化鎮列入2024年“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建設清單,梁化鎮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根據考古,梁化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古老的邦國縛婁國,惠州府署前曾立一座石牌坊,鐫刻著“嶺東雄郡、梁化舊邦”八個大字。他建議,市文廣旅體局牽頭農業農村、住建等部門,邀請省專家深入挖掘梁化的歷史文化底蘊,推動梁化多方位發展,助力惠州旅游發展。
市人大代表、博羅縣旅游發展促進中心主任陳金定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應樹立“大文旅”發展觀,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建議籌建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集中展示惠州非遺文化,打造惠州文化新地標;全面推進“惠州非遺進校園”,使“非遺進校園”覆蓋幼兒園、中小學校、職業技校和大專院校,打造惠州非遺活化利用的品牌;加強傳統建筑、古村落的活化利用,如打造為鄉村主題博物館、展覽館、民宿和度假酒店等,振興鄉村文化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借鑒潮州古城、福州古城等地運營和管理的先進經驗,推動古城片區和歷史文化街區統一規劃、統一定位、統一招商、統一管理。
市政協委員,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曾志謙說,惠州是廣東省重點僑鄉,號稱“客家僑都”,具有豐富的華僑文化資源。建議通過舉辦海外華裔青少年夏(冬)令營,組織新一代華裔青少年來到中國、回到家鄉,親身體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感受祖(籍)國的發展變化,以此重塑海外僑胞的鄉緣紐帶,增進故土情誼,促進民族認同、文化認同。仲愷高新區潼僑鎮歸僑僑眷比較集中,建議將該鎮的潼僑公園升級改造為華僑公園,植入更多“僑元素”,打好惠州“僑牌”,提升惠州影響力和城市魅力。
關鍵詞:文旅融合
用好文旅資源,推動產業發展
惠州擁有獨特而深厚的文旅資源,近年來,旅游紀念品與文創產品迎來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體工作者正利用文化創意的力量,提升自身的商業價值,并以此來講述惠州故事,傳播惠州文化。
市人大代表、惠城區文廣旅體局文化遺產保護與資源開發股負責人林立認為,惠州文創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各自為政、比較零散的狀態,文創產品的內容與質量良莠不齊、同質化嚴重,而且文創產業與社會鏈接不夠,沒有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也難以引起較大的社會影響力。為此,林立建議,可以建立一套適合惠州本土的文旅產品質量標準,做好旅游市場和文創產品的數據收集與分析工作,把握市場需求、消費者偏好及流行趨勢,支持產品研發。同時,精準定位、打造IP,抓住流量機遇、把握消費爆點,借助網絡直播平臺,召集文創商家,精準選品,形成線上銷售網絡,擴大銷售面,拉動消費。
“惠州有很多資源在粵港澳大灣區是得天獨厚的,我們需要利用好,想辦法提升它的價值,使它更具吸引力。”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主任楊慧紅舉例,龍門的溫泉資源除了生態康養價值,還應該在旅游產業、文化推廣等領域發揮作用,延伸壯大溫泉產業,推動“溫泉+”融合發展,探索“五位一體”發展路徑,即溫泉+城鎮、溫泉+生態、溫泉+文化、溫泉+品牌、溫泉+鄉村,形成全溫泉的康養產業體系,通過溫泉與景區、鄉村、文化、康養等有效聯動,帶動旅游產業升級和發展。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休閑度假和鄉村體驗的需求增加,將文旅行業引入農村地區,對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市政協委員、惠州市東平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小倫建議,要培育多元化的農村旅游產品,鼓勵文旅企業與當地農民合作,開發多樣化的農村旅游產品,如田園體驗、鄉村藝術館、藝術部落、自然科學研學、非遺傳承作坊、農家樂、鄉村民宿等。同時,注重產品的特色性和可持續性,保護和傳承農村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
關鍵詞:演藝活動
完善配套設施,吸引重大文體活動落戶惠州
日前,TCL·2024惠州馬拉松即將舉行的消息一出,即刻引起眾多馬拉松愛好者響應。如何通過這些活動發展文體產業,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吸引重大演藝活動、體育賽事落戶惠州。我認為很有必要,也很振奮。”市政協委員、惠州市一帆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展煌認為,“賽事搭臺,經濟唱戲”已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共識。惠州要依托本地資源優勢,加大投入引進重大文化表演和體育賽事,持續打造惠州自己的特色活動品牌,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影響力,推動文體產業跨領域跨行業融合,實現以文體促旅、文旅體交融發展,讓文體產業成為經濟綠色發展的新動能。
市人大代表、廣東卓凡律師事務所主任楊擇郡說,惠州的音樂會、演唱會等大型文藝演出并不多,“經過調研我們發現,這與惠州大型場館交通配套設施不完善、小型場館硬件不過硬而無法保證演出質量等因素相關。”楊擇郡建議,優化現有場館交通設施與配置,如增加接駁車數量與接駁車上下客點,在社交平臺上加大力度宣傳建議的出行方式和具體線路等,確保順暢出行。同時,多元化盤活現有場館,根據市場演出需求,及時更新場館設備,做好配套。另外,在規劃許可的情況下,一些有條件的縣區,可考慮興建一些適合高雅藝術演出的場館,進一步發揮大型文藝演出在促進經濟發展、促進消費、傳播文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歐陽成 香金群 游璇鈺 駱國紅 凌保康 邱若蓉 馮麗均 劉煒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