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代表委員熱議惠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堅持制造業當家 鍛造新質生產力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力構建“2+1”現代化產業體系,突出抓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當家體現新擔當。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盡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加大產業鏈招商引資力度、搶占人工智能新賽道、加速向綠色制造轉型升級、打造千億級基金小鎮賦能制造業發展、建立專業服務平臺助力中小微外貿企業發展……在市“兩會”上,市人大代表與市政協委員積極為惠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廣東辰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第18家A股上市公司。這是該公司的智能生產車間。
關鍵詞:產業鏈
加大產業鏈招商引資力度
過去一年,惠州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狠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全力破解要素瓶頸,辦成了一批大事要事難事,埃克森美孚一期部分裝置和公用工程機械竣工,中海殼牌三期落地建設,太平嶺核電二期獲批核準,大亞灣開發區和仲愷高新區獲評“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3+7”產業園區和省產業轉移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制造業當家”的家底更厚、競爭力更強。
“市政府工作報告高度契合惠州實際,必將堅定全市干部群眾奮進新征程的信心決心。”市人大代表、龍門縣委書記劉洪添說,在龍門縣委十四屆七次全會上,龍門提出了2024年GDP增長8%、到2027年實現經濟總量翻一番的奮斗目標。
劉洪添說,接下來,龍門將以加快形成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實現平臺提檔升級、加快項目落地建設投產、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發展四個“加快”作為抓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干,下大力氣把實體經濟抓實抓好,集中資源力量打造龍門工業園這一縣域經濟的“主平臺”“主戰場”,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互動相長、融合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支柱產業強鏈壯群。著力夯實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支柱產業集群領先地位。
聽完市政府工作報告后,市政協委員、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璽信心滿滿:“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目標明確、高效務實,去年全市各項經濟數據指標取得了非常亮麗的成績單,我們對惠州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杜璽表示,恒力石化把項目早投產、早見效作為目標,努力為惠州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恒力PTA項目投產后,有利于補齊廣東石化芳烴產業鏈,加快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和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推動產品在當地形成內循環。
去年,我市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聘任15名招商顧問,以商招商、精準招商,新過會項目投資總額突破3400億元。杜璽建議,要加大產業鏈企業招商引資力度,上下游企業建立溝通交流平臺,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加大人才引入力度,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加大研發企業合作,引入更多新技術,為企業長期健康發展打好基礎。做好生產性服務,從倉儲、物流、檢測、認證、人才、教育等方面完善配套。
德賽電池有限公司持續改進節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這是德賽電池生產車間。
關鍵詞:人工智能
搶占人工智能新賽道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蘊含新機遇,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快重塑,抓住就能乘勢而上、積累優勢、贏得勝勢,在競標爭先中實現率先突圍。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制造業“智改數轉”。深入實施“百企千項”示范行動,發揮技改專項資金的牽引作用,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推動技改投資增長30%以上。謀劃設立人工智能產業基金,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各環節的融合應用,創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項目、數字領航企業、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打造人工智能研發制造和場景應用高地。
市政協委員,惠州學院專任教師、兼職律師、農工黨黨員王曉科說,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人工智能在教育、法律、醫療、商貿、創意設計等行業引發業界人士廣泛關注與思考。惠州應該搶占人工智能賽道,“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通過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不斷賦能惠州企業。
市政協委員、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總經理歐陽軒哲表示,傳統數據中心主要針對互聯網數據后端存儲備份功能。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持續進化和算力產業迅速落地,大數據算力行業發生了巨大變革。“如今大數據算力產業更注重數據的加工、運用和治理,為各行各業發展打開更大空間,是未來產業競爭核心,惠州要搶抓這個賽道,實現新的領域突破。”
在歐陽軒哲看來,惠州具備良好的大數據算力產業發展優勢,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已經有了一定的產業基礎,產業園緊鄰大灣區核心用戶群,區位優勢明顯。大數據算力產業的基礎是電,惠州電力資源豐富且類型齊全,包括核電、光伏、風電、抽水蓄能,為未來綠色算力中心建設提供強勁支撐。
大亞灣石化區煉化一體化規模居全國前列。
關鍵詞:綠色低碳
加速向綠色制造轉型升級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推動企業加大綠色發展投入,開展節能降碳改造,積極創建省級節水標桿園區、企業,推動60家以上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培育創建5家以上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企業等品牌。
市人大代表,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副總經理、董事崔志鋒建議,惠州應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港口、水道、空中等優勢資源,更好地參與國內國際貿易,推動產業鏈升級。通過合作機制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吸引更多企業和資金進入,為產業鏈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豐富的資源。
崔志鋒建議,要優化產業結構,不斷提升產業鏈水平,加速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轉型升級。一是密切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積極引進新技術,積累先進的管理經驗,將其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二是通過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數字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業多元化,提高產業鏈整體抗風險能力;三是推動企業向綠色制造轉型,加強環保節能技術在制造業的研發應用。
作為綠色低碳的新型建造方式,裝配式建筑是實現建筑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為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市政協委員、廣東銘濠潤建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光欣認為,目前惠州裝配式建筑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溝通協同還有進一步完善提升的空間。對此,他建議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設立裝配式建筑發展專項資金,明確裝配式建筑項目的面積比例,加速普及和應用。例如,明確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政府性投資項目中裝配式建筑比例,在公共建筑、市政、軌道交通及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優先采用裝配式技術和產品。
新技術的運用離不開示范項目的帶動。黃光欣建議,惠州要加快建設一批裝配式建筑試點示范項目和產業基地,將優惠措施優先應用其中。強化企業在發展裝配式建筑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支持建筑產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
打造千億級基金小鎮賦能制造業發展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快推廣“制造+服務”,聚焦研發設計、科技服務、檢驗檢測等領域,引育一批功能突出的公共服務平臺、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鼓勵本地優勢制造企業“裂變”專業優勢,面向行業提供專業服務。
市人大代表、廣東乾星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民盟惠州市委會副主委鄔惠遠表示,要重視金融行業發展,將金融行業作為惠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建議在江北街道轄區范圍內建設基金小鎮,將惠州的私募資金、公募資金、風投資金等金融行業集聚于此,實現金融行業集聚發展。由金融管理部門牽頭做好基金小鎮規劃,謀劃設立園區,做好招商選資工作。
市政協委員,惠州市國有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俊峰指出,當前我市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存在股權投資專業人才相對缺乏,對投資機構吸引力不足,私募金融產業集中度低等問題。為推進我市“2+1”現代產業發展,建議惠州出臺相關政策,大力發展私募基金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吸引優秀企業。建議打造千億級基金小鎮,吸引全國區域基金和金融機構入駐,通過產業鏈、創新鏈與資金鏈“三鏈融合”的創新路徑,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領域配置,激活民間資本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力統籌供需兩端協同發力,突出抓綜合施策,推動服務和融入“雙循環”實現新提升。以有效投資提升有效供給能力和質量,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進更高水平開放,促進內外貿一體化,讓“三駕馬車”協同發力,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市政協委員、煒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少偉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進高水平的開放”“支持企業設立海外銷售公司”,這提振了惠州本土企業走出去的信心。惠州企業要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因為時機已至,條件成熟。“煒達科技目前在東南亞設立子公司,業務范圍還是做新能源技術服務,當地對中國產品特別是技術服務需求較大。”楊少偉建議,要加強惠州企業設立海外銷售公司的實施力度和配套支持,推動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拓展海外市場,促進惠州企業國際化。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邱若蓉 李燕文 侯縣軍 劉煒煒 謝寶樹 馮麗均
圖片 惠州東江圖片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