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百千萬工程”: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增值文章

      原標題

      代表委員熱議聚力提速“百千萬工程”建設

      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增值文章

        當前,惠州正把“百千萬工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來抓。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力提速“百千萬工程”建設,突出抓示范帶動,推動城鄉區域協調取得新成效。

        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熱議市政府工作報告,認為我市要保持“頭號工程”的力度和勁頭,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努力推動惠州“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

        做強縣域經濟

        推動各個縣區比學趕超賽龍奪錦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頭號工程”的力度和勢頭,堅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興起“百千萬工程”建設熱潮,推動各個縣區比學趕超、賽龍奪錦。

        “2024年,博羅縣將全力沖擊千億級經濟強縣。”市人大代表、博羅縣委書記周耿斌表示,該縣將結合“百千萬工程”,在縣域高質量發展上做出新探索。一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圍繞重點產業開展招商選資,延鏈補鏈強鏈,推動上下游產業集聚。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完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強化商業服務,實現產城人融合,進一步增強產業承載空間。發揮營商環境、要素保障以及與深圳福田開展產業共建協作等方面的優勢,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積極探索多中心、組團式、網格化模式,實現聯城帶村推動城鄉融合。

        “市政府工作報告很全面、很詳實,未來工作目標非常切合實際。聽完之后有點坐不住、等不及,有立馬開干的感覺。”市人大代表,博羅縣委副書記、縣長邱志彪表示,圍繞今年沖擊千億級經濟強縣的目標,博羅將篤定制造業當家的理念不動搖,以頭號工程的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聚力產業發展。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以飽滿的干事創業熱情,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扎實辦好民生實事,讓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龍門將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主要抓好縣鎮村三級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市人大代表,龍門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宇浩說,在縣層面,大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提升縣城承載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工業園與縣城深度融合;在鎮層面,著力增強聯城帶村節點功能,扎實推進美麗圩鎮建設,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持續做好鎮域經濟創強培優文章;在村層面,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強化鄉村產業導入,抓實抓好“三塊地”改革、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等,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發展鄉村產業

        深耕特色產業 做好“土特產”文章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耕甜玉米、馬鈴薯、荔枝、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茶葉是惠州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產業之一。”市政協委員、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種子推廣部部長單澤林說,發展惠州特色茶產業,應重視強化當地茶葉種質資源保護和繁育。惠州有南昆山毛茶、惠東仙人茶等寶貴茶葉品種資源,應通過科學普查等方法將茶葉古樹分布情況摸清楚,采用掛牌保護等方式保護好,并通過采集種子、芽條等方式進行茶苗繁育。

        單澤林建議,逐步對惠州茶加工工藝進行改良,提升茶葉的口感和品質。引進智能自動加工設備,加強茶產業規劃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導茶農規范化生產,推廣生態茶園和智慧茶園技術,采用誘蟲燈、增施生物有機肥等綠色生態種植技術種植茶葉,采用5G設備精準監控茶葉長勢,不斷提升惠州特色茶知名度。

        “博羅縣荔枝產業基礎好,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市人大代表、博羅縣湖鎮鎮副鎮長田麗粉建議,認真開展高接換種工作,推動荔枝生產結構優化;加強羅浮山荔枝文化挖掘和品牌宣傳,打造全國乃至國際荔枝名牌;建設荔枝交易市場和分揀中心,拓寬暢通產銷對接渠道。

        田麗粉建議,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支持、引導惠州市荔枝行業協會以及相關企業,搭建市級荔枝交易市場和分揀中心,提高惠州荔枝對接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能力,提升荔枝專業分揀和包裝水平。加大田頭冷庫及配套設施建設力度,探索建立荔枝產品包裝、分級篩選、冷鏈物流、加工等標準體系,不斷創新工藝,提升荔枝采摘后的保鮮處理水平,構建完善的荔枝物流體系。

        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第一推動力。市人大代表、博羅縣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徐新超建議,重視農業科技的基礎性作用,保障每年對農業科技工作的投入,以科技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博羅楊僑舉辦首屆柑桔文化節。這是主播在線上推銷柑桔。

        三產融合發展

        開拓農民“接二連三”增收致富新渠道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增值文章,發展預制菜和食品產業集群,促進農業與制造業、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有實力的生產經營主體。

        “在發展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多借助二產、三產的平臺和渠道,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市人大代表、龍門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偉東說,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加強農業產業化發展,關鍵要形成特色、規模、體系。龍門縣將借助龍門工業園這個平臺,大力發展特色預制菜產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推動農業向工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延伸,打造農民“接二連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建議以品質推動、科技賦能、特色加成,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市政協委員、惠州市樂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平天建議,進一步做好“土特產”文章,重點打造有惠州代表性的農產品、文創產品等,以富民興村為鮮明導向,以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為牽引,著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以產業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重補短板強弱項,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

        董平天建議,大力發展目前省內主推的深加工食品、預制菜、年菜等,更好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延長保質期,解決滯銷問題。著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新業態發展,建設農業科技集成示范基地。

        在市人大代表、民進惠州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吳瑞強看來,惠州資源稟賦豐富,各縣區制作預制菜原材料都不相同,應根據各縣區實際情況搭建全市預制食品產業架構,打造以客家菜為主的預制食品系列品牌,形成多品種、多風味預制食品體系。

        吳瑞強建議,完善產業配套體系,充分利用院校、大企業自有的研發部門壯大研發力量,更多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相關部門將客家預制菜產業人才培養納入“粵菜師傅”工程,鼓勵專業院校增設相關課程,組織開展預制菜生產、電商直播、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等產業發展技能培訓。完善預制菜產業鏈條,扶持壯大已有的預制菜企業,依托現有產業園加速集聚關聯企業。按照集散型、產地型、銷地型冷鏈物流發展特點,構建以物流樞紐和物流園區為支撐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集群。

        激活內生動力

        讓庭院“方寸地”成農村“增收園”

        當前,我市正促進鄉村釋放內生動力,打通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化通道。“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資商到惠州觀光投資,促進鄉村旅游,推動綠色經濟和產業發展。”市政協委員、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民建惠州市委會副主委費霞說,惠州地域廣闊,鎮村各有優勢,建議制作惠州鄉村名片,匯編成冊,通過各種媒體向外宣傳推廣,讓更多人了解惠州,熟悉惠州鄉村風景、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

        “農家小庭院能有大作為。”市政協委員、市婦聯副主席黃玉玲說,近年來,我市創新推出四種庭院經濟發展模式,如將美麗庭院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引導群眾創辦微菜園、微果園、微茶園。聚焦“非遺”、陶瓷等手工坊,打造“土字號”鄉村特色品牌。利用庭院發展特色民宿、農家樂等農文旅融合產業,發展“休閑庭院”家庭服務。聚焦庭院直播帶貨,助力農產品“出圈”“走俏”等取得了不錯效果。

        黃玉玲建議,加強對農家庭院的科學分類指導,堅持一村一品、一戶一特色連片打造,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培育示范帶頭人及龍頭企業等,推動庭院經濟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庭院經濟高質量發展,讓農家庭院“方寸地”成為農村家庭的“增收園”,激活鄉村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新型營銷模式,助力農產品打開銷路、打響品牌。“直播電商在鄉村振興中賦能‘百千萬工程’的角色非常重要,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銷售渠道。”市政協委員、民建惠州市委會委員、惠州讀者文化園總經理邵燦輝建議利用當地資源,集中力量開展聯合運營,建立縣級為中心的直播基地。同步進行線上線下培訓推廣,提高鄉村振興直播電商從業人員數量。

        邵燦輝建議,通過規范化管理直播電商平臺,打開線上線下帶貨渠道,助力農產品銷售。如結合廣東省相關政策,協助各縣區與國企、頭部企業合作,打造文旅IP、粵字號、一村一品、預制菜等特色產品;開展本地IP與特色達人的定向扶持,聯合惠州籍以及在粵網紅達人,組織評選和規范運營,給予引導和支持鼓勵。

      龍門依托龍門工業園大力發展縣域經濟。

        深入推進改革

        結合典型鎮村建設做好基層規劃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擴權強縣、強縣擴權改革,做好鄉鎮體制改革“后半篇文章”,積極創建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鎮村。

        市人大代表、惠城區現代化農業示范區服務中心主任張玉臣認為,惠州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成效,需要從機制體制、土地改革、產業平臺、人才保障、發展觀念等方面尋求突破。

        “建議做好鎮村基層規劃,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解決農村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和利用效益不高的問題。”張玉臣建議,在編制鎮村發展方案時,要結合典型鎮村建設做好規劃,引入高端運營思維,切實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針對全市農產品加工項目還沒有專門園區的情況,打造農業產業發展平臺,比如惠城區在原現代農業示范區基礎上規劃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園,將有效填補惠州農產品加工短板。

        “我們村想擴大鷹嘴桃種植規模和建設加工廠,卻受生態林保護區的限制,出現林業用地審批難和配套設施沒有建設用地指標的問題。”市人大代表,惠城區橫瀝鎮觀音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廖振良提到,用地難和公共基礎與服務設施不足的問題,成了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建設和美鄉村的難題。

        廖振良建議,加快推進村莊規劃編制,根據鄉村振興發展實際需要,以第三次土地調查數據為基礎,全面調整土地利用規劃,充分考慮設施農業、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園區、農旅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等實際用地需求,預留建設用地指標,編制鄉村產業用地指標申請流程和使用規范,因地制宜使用土地,從根本上破解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用地難問題。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龔妍 陳春惠 李燕文 侯縣軍 駱國紅 劉煒煒 謝寶樹 劉建威

        圖片 惠州東江圖片社提供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