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實施五大“海絲”工程推進海絲申遺工作
講好海上絲綢之路的惠州故事
惠州東漢墓出土的舶來品琉璃瑱,將惠州“海絲印跡”追溯至漢代;大星尖是重要的“海絲航標”,鄭和下西洋六次經過惠州海域;明代白馬窯瓷器遺存,是惠州廣泛參與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重要印證……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惠州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近年來,惠州深入挖掘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價值,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有效發揮“海絲申遺”橋梁紐帶作用,主動加入“海絲申遺城市聯盟”,不斷推進海絲申遺工作。
白馬窯中的饅頭窯。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特約通訊員葉衍達 通訊員廖任平 攝
深挖海絲文化遺產價值
“惠州是海絲貿易的‘要會之地’,也是廣東海防的‘東路重鎮’。”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惠州通過實施文脈探索、遺產提檔、文化展示、文旅融合、產業發展等五大“海絲”工程,積極推進海絲文化保護利用取得新進展。
例如,在海絲文脈探索工程方面,惠東白馬明代窯址群是廣東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的窯址群,2022年入選“廣東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發現”。通過區域系統調查,發現窯址21處,涉及范圍23平方公里,出土遺物8000余件,進一步印證了惠州在“海絲”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白馬窯出土的部分瓷器。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特約通訊員葉衍達 通訊員廖任平 攝
在海絲遺產提檔工程方面,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文物局)推動了媽祖信俗、海鹽曬制技藝、疍家屋船制作技藝等海絲非遺項目列入第八批市級非遺名錄,并推動白馬窯址群、大星山炮臺、譚公祖廟以及范和古村等海絲相關遺跡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不僅如此,我市積極實施海絲文化展示工程,如舉辦《青瓷白馬兼山海——白馬窯考古成果暨海上絲綢之路主題文物展》和“廣東惠州海絲申遺暨惠東白馬明代窯址群學術研討會”,出版考古圖錄《惠東縣白馬窯址群系統調查》,講深講透惠州的海絲故事。
此外,我市還大力實施文旅融合和產業發展工程。“惠州灣”濱海旅游帶和“百里濱海旅游長廊”初見輪廓,打造了巽寮媽祖文化旅游節、海龜文化旅游節等濱海旅游節慶品牌。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大背景下,惠州構建以臨海石化為龍頭,以濱海旅游、海洋交通運輸、現代海洋漁業、臨海清潔能源為重點,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繪就海絲申遺“工筆畫”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我市將深度融入海絲申遺,繪就海絲申遺‘工筆畫’。”該負責人表示,將通過打造人文、聯通、休閑、產業“四大高地”,把海絲申遺規劃圖轉化為實景圖。
在打造海絲人文高地方面,我市將謀劃建設白馬窯址國家考古公園,將海絲文化遺存串珠成鏈,構建海洋貿易文物主題游徑系統,帶給人們對惠州“海絲”文化的連續感知。同時,發揮惠州作為海神譚公發源地的優勢,對標莆田的媽祖文化中心,打造譚公文化中心。
專家在惠東縣三官坑明代窯址發掘現場考察。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為進一步加強聯合申遺工作的聯通、交流合作作用,我市將積極參與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等平臺建設與活動,不斷完善“豐脊擁灣,山海聯動”的濱海城市空間結構,支撐海上互聯互通、“空中絲綢之路”、空間信息走廊和大灣區都市圈濱海文化走廊等建設,使惠州成為海絲申遺“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制高點。
與此同時,加快打造海絲休閑和產業高地。例如,發揮針頭巖(大星尖)作為鄭和航海路上重要節點的歷史優勢,將“大星尖”與巽寮灣、三門島等惠州沿海海灣島嶼聯動發展,讓海絲文化“出海上島”。
惠州還將大力拓展深遠海開發利用空間,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現代化海洋牧場、臨海清潔能源、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等高質量發展,持續釋放“藍色引擎”強勁動力。
惠州日報記者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