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開展“有余藥請分享,你需‘藥’大家幫”公益活動,余藥共享深入人心。依托全市1394個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我市共籌集發放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燒藥44.7萬粒,抗原檢測試劑8000份,中成藥7萬份,覆蓋全市200余個小區,為20余萬群眾解了燃眉之急。
一個個數字后面,是溫情、是責任、是感動,也閃爍著一個個志愿者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或是想方設法籌集藥品派給急需的人群;或是樂當“跑腿小哥”把藥品送給不方便出門的人;或是牽線搭橋,為需藥者和捐藥者傳遞信息……解群眾“疫”時之憂,送服務到“最后一米”,共有1萬余人次志愿者參與到本次活動中來。
志愿者為有需求的市民發放藥品。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聞訊而動志愿組織顯擔當
有余藥,共分享;你需“藥”,大家幫……自去年12月22日,惠州市文明辦發出倡議后,惠州的志愿者們便聞訊而動,積極響應倡議。
惠州市狼幫公益救援隊聯合小金口、泰美、陳江、江南等鎮街的藥店向惠州市民免費發放退燒藥,10天總共送出約6萬粒退燒藥,解決了部分群眾的緊急用藥之需;惠州市紅棉慈善會將采購到的和愛心企業捐贈的一批退燒藥、止痛藥、口罩等物資免費派送給市民、環衛工人、特殊崗位工作者;惠州市向陽慈善會將籌集到的一批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醫用口罩、免洗酒精消毒劑等,送給環衛工人、志愿者等一線服務人員,提高他們健康防護能力……
“我們每天在外打掃街道,接觸的人很多,回家做個自測會更安心,也是對社會負責。”去年12月24日下午,惠城區龍豐街道的環衛工人陳進領到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后說,“志愿者的這份‘溫暖’送到我們環衛工人的心里了。”
不只是參與派送,有的志愿者還當起“跑腿小哥”,及時把藥品送到急需用藥的市民手中。
去年12月26日晚,住在水口街道的志愿者溫久業在一個志愿服務群里看到求藥信息,他馬上就接下了這個“訂單”。“一個住在馬安的女士說三個孩子發燒了,她也不舒服,急需布洛芬、小柴胡顆粒和連花清瘟膠囊。”溫久業說,他剛好托外地的朋友買了這些藥物,準備寄回去給老家的人,“既然現在有人急需,那就先救個急吧。”
“接單”后,溫久業很快就把藥品送到馬安的那位女士手中。為表感謝,該女士給溫久業發了個紅包,溫久業婉拒了,“能讓這些藥幫助有需要的人,就值得了。”
有人分享藥品,也有人分享康復經驗。志愿者朱麗妹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后,便在微信群里積極向大家分享緩解癥狀的小妙招。朱麗妹認為,力所能及地幫助大家,心暖起來,寒冬就不再長。
“小區群里經常會有志愿者來問是否缺藥,我們的心里特別溫暖。”家住江北東奧苑的市民彭紅兵告訴記者。感受過這種溫暖以后,她也開始將家中多余的藥品整理了一下,和鄰居們共享。
志愿者們的義舉贏得了居民群眾的點贊,如彭紅兵一樣,越來越多的居民群眾、志愿者加入其中,忙碌在籌集物資和派送服務的一線,隨時為有需要的市民奉獻愛心。通過各種方式彼此加油鼓勁,一個個志愿者在惠州的各個小區中織起了“互助網”。
志愿者走家入戶覆蓋“最后一米”
“這個藥是治療發燒的,這個是清熱解毒的,不同的癥狀要吃不一樣的藥。”1月8日下午,惠城區龍豐街道組織的“余藥共享”送藥小分隊走進該街道共聯村永聯村民小組,志愿者們說著一口熟練的客家話,向困難家庭耐心地講解注意事項。
將“愛心藥品”送到轄區低保戶手中,主動關心老人、低保戶等弱勢群體,向其詳細介紹藥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這些是志愿者們本次走進共聯村的主要任務。而村民邱大姐一家就是被關愛的家庭之一。
“對居住在龍豐街道的60歲以上老人、低保家庭等,我們進行了入戶探訪、免費派藥等服務。他們有些人買不到藥,有些人不知道該買什么藥,這個活動還是很受歡迎的。”志愿者、龍豐街道宣傳委員鐘旭暉說。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夠解決群眾的藥物需求,更可以通過面對面的方式,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溫暖。
龍豐街道的情景,只是我市的一個縮影。為確保各縣區城鄉接合部、村(社區)的老、弱、困難人群的用藥需求,市文明辦統籌將39.7萬粒退燒藥、7萬份中成藥及8000份抗原檢測試劑配送到各縣(區),通過全市1394個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通過一個個志愿者的手,免費發放給城鄉接合部、村(社區)的老、弱、困等不具備鄰里分享余藥條件的群體。
“謝謝你們及時送來了退燒藥!”去年12月24日上午,仲愷高新區志愿者在斜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派發退燒藥,市民王女士收到后連聲道謝。為了幫助群眾解決買藥難、用藥難的問題,仲愷高新區文明辦和區志愿服務聯合會精心策劃,積極發動,匯集了一批凝聚愛心的藥品,并于去年12月24~27日在區相關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愛心送藥,守護健康”志愿服務活動。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把一份份藥品送到群眾手上,也把一份份關心和溫暖送進群眾心里,更把互幫互助、愛心共享的理念傳播開去。“仲愷好人”賈靜宇看到“鄰里互助 余藥共享”倡議后,主動籌集到350片布洛芬,將這些藥物分別分裝成一袋6片,去年12月25日在陳江甲子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發放給有需要的市民。
日前,惠東縣白花鎮莆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門前排起了長隊,志愿者耐心引導前來領藥的群眾填寫領藥所需的相關信息。“阿叔,這個退燒藥要出現發熱到38.5℃以上才吃,一次一粒,實在不舒服要及時就醫。”惠東縣白花鎮衛生院發熱診室醫生、志愿者馮岳峰一遍遍地向群眾說明藥品的使用方法,叮囑他們合理用藥,耐心向他們普及預防、治療、康復不同階段的注意事項。73歲的何光容在志愿者和醫務人員的引導下領取了藥物,并測量了血壓。“村委通知我們60周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到這里領藥和體檢,這樣的活動很好。”何光容說。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