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波動。 東江時報記者周楠 攝
投資者小趙最近有些不開心,她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凈值一直在下降,“從10月24日開始,我的理財賬戶基本就沒賺過錢,16個交易日只有兩個交易日賬戶凈值為正,其余交易日要么虧錢要么不賺錢。”
近期,債券市場出現一定幅度調整,導致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不同程度回撤,個別產品觸發大額贖回。面對突如其來的凈值波動,不少投資者表示擔憂。與此同時多家金融機構發表致投資者的信,“喊話”不要驚慌,可長期持有手上的純債類理財產品,靜待市場修復。
部分投資者虧得“有點疼”
“一年下來的收益,這幾天都跌沒了。”“奔著安全穩健去的,卻不知道銀行理財也能跌得這么狠。”“還沒從股市的坑里爬出來,又在銀行理財的坑里栽了個跟頭。”……近日,面對銀行理財收益的持續下跌,不少投資者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吐槽:明明只是中低風險的理財,卻玩出了心跳過速的感覺。就連投資老手也難逃虧損,總結自己理財經歷時稱:“前年死于基金,去年死于信托,今年竟然死于理財。”發出“還是去搶大額存單吧”的感嘆。
近一周來,一向以穩健見長的銀行固收類理財產品,出現了大面積的凈值回撤。一時間,“贖回銀行理財產品”等話題在微博和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刷了屏,面對波動的市場行情,投資者焦慮情緒濃郁。
“R2級的銀行理財,居然也會虧本?”市民林女士打開一家股份制銀行的手機銀行APP,想要查看上周購買的理財產品情況,發現迎接自己卻是負收益。林女士購買的這款理財產品屬于固定收益類產品,風險評級為PR2,林女士曾經購買過這款理財產品,到期都取得了正收益。這次一筆10萬元的理財產品到期,就買了這款產品續上,沒想到才入手幾天,已經虧掉了快300元。
“一年的收益都在這幾天跌沒了,早知如此不如一開始乖乖買存款。”投資者陳先生去年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在3月份曾經歷過一次大幅回撤,勉強保住本金,這次卻是“連本金都要保不住了”。
債市調整導致銀行理財“急跌”
銀行理財產品一直被視為穩健型投資,但現在為何遭遇了“急跌”?對此,林女士咨詢了銀行的客戶經理,得到了答案:“最近債券市場不好,導致購買的理財產品也受到影響。”
記者查詢了解到,債券市場出現的波動還挺大。相關統計顯示,中證全債指數上周下跌0.58%,11月份以來跌幅達0.85%;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上周跌1.52%,創2017年1月26日以來最大周跌幅。受此影響,截至11月18日,全市場存續理財產品累計單位凈值小于1元的產品超過2000只,個別新發行產品甚至跌破初始凈值。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主要有兩個因素導致近期債券價格下降:一是市場流動性有所收斂;二是市場投資者對經濟前景更加樂觀,使得部分債市資金可能流入到股市,部分債基面臨一定贖回壓力,債券供給增加。
近期監管層陸續出臺了“第二支箭”、地產新十六條等政策,對資本市場產生了深刻影響。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一系列支持政策有望助力經濟基本面回暖和信用環境改善,也使投資者愈發看好權益市場復蘇,開始主動調倉,導致債基等固收類產品被提前贖回,進而使債市面臨較大的贖回壓力。
這也意味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市場預期的向陽態勢,也促使部分投資者將資金從債市流入股市,形成了“蹺蹺板”效應。但這對債券市場而言,均是“利空”消息,也引發了本輪債市下跌。債市的調整,導致大量配置債券的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波動,讓部分銀行理財的日子也不好過,甚至出現了“破凈”。
不過在周茂華看來,近日債市劇烈波動,有資金面及基本面預期因素,但更多是市場情緒主導。但就整體而言,這種短期的劇烈波動不可持續,市場將逐步回歸常態,由于國內經濟正處于復蘇階段,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的力度不會減弱,加之央行呵護經濟復蘇,市場流動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目前市場環境下,也不支持市場利率大幅上升。同時,在目前我國基本面環境下,債券短期價格下降,相應債券資產配置吸引力上升,也會吸引部分資金流入。
機構發聲釋放穩定信心訊號
產品的虧損給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的信心帶來了極大考驗,市場再現一輪贖回潮,有理財產品甚至觸發了“巨額贖回”。為提振市場信心,中銀理財、平安理財、興銀理財、光大理財、恒豐理財、民生理財等近20家理財公司迅速發聲,對投資者進行安撫,向市場釋放了“穩定信心”的訊號。
中銀理財發布致投資者的一封信提到,面對此次回調,中銀理財投研團隊堅持穩健策略,盡最大努力追求回撤控制,努力打造產品的韌性,力爭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持有體驗;同時,也在密切跟蹤研究市場變化,積極爭取比較確定的投資機會,在調整中挖掘優質資產的長期投資價值。
農銀理財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表示,針對部分理財產品凈值出現短期波動,公司已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展望后市,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債券市場的短期調整將逐步企穩。
交銀理財公開表示:“本次回撤并不會改變長期向好的趨勢,短期浮虧并不意味著永久性損失。”民生理財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表示,已對管理的多只系列產品進行了全面梳理,單只產品回撤幅度與風險收益定位、配置策略結構等相關,各系列整體回撤幅度可控。
與此同時,農銀理財、招銀理財等均對部分理財產品的贖回條件進行了調整。農銀理財公告稱,根據市場及投資運作情況,決定于2022年11月15日開始,將“農銀私行·安心快線天天利”“金鑰匙·安心快線”天天利滾利第2期、“安心·靈動·30天”(高凈值私人銀行專享)3款理財產品的贖回開放時段開始時間,由銀行工作日5:00調整為銀行工作日8:30。11月15日,農銀理財再次公告,11月16日起關閉上述3款產品的預約贖回功能,即非贖回開放時段不再提供預約贖回申請功能。
招銀理財也在11月16日將旗下“招睿頤養豐潤兩年定開4號增強型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的贖回開放時間進行了縮短。結合此前發布的產品說明書,該產品的贖回開放時間由開放日前的5個交易日調整為4個交易日。
相關鏈接
理性看待凈值波動 樹立長期投資理念
債市波動,投資者如何應對?多家理財公司發文表示,快跌過后無需悲觀,應靜待市場企穩。例如平安理財認為,短期固收理財近期雖較長期限影響較大,但拉長時間來看,待債市企穩,仍具流動性配置價值。新資金配置固收+,既能捕捉債券調整后收益率的提升效果,又能布局權益市場的長期價值,還能通過資產配置來優化整體波動。對于投資者而言,應該著眼于長期投資,理性看待理財產品的短期凈值波動。
實際上,不少投資者早在上半年遭遇了“破凈潮”。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全市場有3600只銀行理財產品錄得負收益,破凈銀行理財產品達到1200只,破凈的產品占總產品數量超過13%。不過,隨著債市和A股市場逐漸回暖,理財產品收益有所提升,“破凈”產品也多數回溫。同時,從上半年理財產品的兌付情況來看,產品兌付收益并沒有因為短期的“破凈”浪潮受到嚴重影響,仍有超9成的產品能夠達到業績比較基準,完成收益兌付。
“首先,投資者要正確看待凈值型理財產品,不管是低風險、中風險還是高風險,理財產品的凈值都會有一定波動性,相對來看,債券的價格波動要低于股票、基金的價格。其次,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要重點考察產品的風險等級、投資方向和比例、歷史凈值波動情況等,如果投資者購買的是中長期理財產品,不必過于糾結產品的短期凈值波動。”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如果頻繁申購贖回或者短期未達預期即贖回,很容易出現“浮虧”變“實虧”的情況,金融消費者應理性看待市場凈值波動,合理安排資金用途,樹立長期投資理念。
在分析人士看來,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變得更為復雜以及金融市場自身發展的周期性特征,產品凈值波動幅度加大甚至破凈或將成為財富管理市場的“新常態”。“在此背景下,通過做好客戶分層和投資者教育,保持資管規模穩健增長的同時,發掘客戶真實風險偏好,并通過更豐富的產品體系提供差異化服務,持續增強客戶粘性,是財富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普益標準報告指出。
東江時報記者劉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