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6時許起床,洗漱和收拾完畢后,從家里驅車前往單位。7時整,準時坐在主播臺前,用聲音陪伴廣大市民度過城市早高峰。這就是惠州廣播電臺主持人婁磊的日常工作節奏。
2013年以來,婁磊主要擔任惠州廣播電臺FM98.8惠州經濟環保廣播《暢聽早高峰》和《家在惠州》兩檔節目的主持人,其中《暢聽早高峰》獲得2017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廣播專題類一等獎。作為傳統媒體從業者,婁磊從未放棄對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思考與探索,以互聯網思維擁抱新媒體。
婁磊在做節目。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關鍵時刻“沖得上去”
作為一名入行近十年的資深電臺主持人,婁磊眼中的廣播電臺就是“永不消逝的電波”,也是他與聽眾溝通、互動的最好途徑。“早上是廣大聽眾開啟一天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時段,能夠用自己的聲音向聽眾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并帶去積極的正能量,對我而言是非常有意義且有成就感的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次節目直播中接到了聽眾的求助電話。當時他正在護送手指不慎被機器切斷的一名工人去醫院,卻因為恰逢出行高峰堵在路上,情勢相當危急。”婁磊說,當時他在節目中一邊呼吁其他車主及時避讓,同時馬上聯系交警部門尋求幫助,為傷者開辟綠色通道。通過多方聯動,受傷工人被及時送到醫院救治。“我們平時用聲音傳遞社會正能量,與聽眾互相陪伴,關鍵時刻也能‘沖得上去’,這就是媒體人的社會價值所在,也是我作為一名電臺主持人的使命與擔當。”
擁抱新媒體賦能廣播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向傳統媒體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婁磊深有體會。“作為傳統媒體的從業者,也要積極擁抱互聯網,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去賦能廣播,更好地滿足聽眾需求。”近年來,他在視頻號內容推廣、大型直播活動策劃等方面進行了不少嘗試,并取得良好成效。
其中,贛深高鐵通車儀式的融媒大直播就是一次有益的嘗試。“當時我們派出了近10人的采訪團,對贛深高鐵通車進行沉浸式的報道。我們通過對通車盛況、沿線風景特色、一日游體驗等內容進行多層面、多維度的報道,內容翔實而深入。該組報道獲得了廣泛關注,相關視頻在各平臺的傳播量總計超過800萬次。”婁磊說,本次直播借助新媒體平臺,突破了廣播端“僅可聽”的局限性,讓報道更加可視化、立體化,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婁磊說,他將繼續當好廣大聽眾的知心朋友,以聲音去傳播能量、溫暖人心。同時,繼續在融媒體領域多實踐、多鉆研,爭取成長為一名新聞工作的“多面手”。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見習記者陳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