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通過堅持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舉辦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激發群眾心中的生態文明意識,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讓市民真正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參與者、創建者、受益者。
引領文明時尚
垃圾分類駛上“智慧軌道”
步入仲愷陳江街道鑫月廣場,一座新穎時尚的“藍色小屋”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今年8月,惠州將垃圾分類與社區宣傳相融合,打造的全市首個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
“玻璃瓶應該放進藍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剩菜剩飯應該倒進綠色的廚余垃圾桶……”在游戲區,一群學生玩得不亦樂乎,不同種類的虛擬垃圾隨機從畫面上方掉落,孩子們輕輕揮動手臂,隔空將垃圾投入對應的垃圾桶。
惠城智能垃圾分類語音系統上崗,引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
在惠州市區,生活垃圾分類行駛在“智慧的軌道上”。在下角湖畔新城小區單元入口的垃圾分類投放點,當居民進入3米感應范圍時,垃圾分類提示器就會自動播放垃圾分類宣傳語,引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
據介紹,此前,小區主要靠監督員和志愿者引導、監督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無法全時段、全區域值守。如今垃圾分類提示器代替了人工值守,時刻提醒居民做好垃圾分類,有效提升了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工作水平。目前,惠城區共投放了3000個智能垃圾分類語音系統,這樣的提醒方式受到廣大街坊歡迎。
生活垃圾分類,最怕“前分后混”。對此,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在中心城區配備有害垃圾專用運輸車5輛、可回收物專用運輸車14輛、廚余垃圾專用運輸車19輛、其他垃圾專用運輸車116輛,強化環衛分類收運作業的過程監督管理,盡可能杜絕混裝混運、“跑冒滴漏”現象。
在末端處置環節,惠州已建成運營大件及園林垃圾處理項目4個,處理能力360噸/日;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18個,處理能力3993.4萬立方米/年;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8個,處理能力283噸/日;建成運營垃圾焚燒廠5座,實際處理能力8550噸/日,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各項需求。
如今已逐漸融入惠州人的生活日常,目前,全市城區1013個居民小區、508個公共機構、584個學校已率先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創建綠色社區
讓綠色生活走入千家萬戶
一直以來,惠州多措并舉,倡導綠色生活,反對鋪張浪費,踐行低碳生活,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倡導節約、綠色的生活方式。
走在惠州市區,總能看到許多市民騎行的身影。“我家距單位3公里,以前開車上下班,現在騎單車上下班,不僅低碳節能,還能鍛煉身體。”市民王先生說。
近年來,惠州不斷加大新能源公交車的投用力度,積極倡導“環保公交、綠色出行”。
作為綠色低碳出行的重要載體,新能源汽車在惠州的銷售狀況喜人。惠州市汽車流通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惠州2022年1~5月小車新車注冊42150輛,其中新能源車9088輛,占比近22%,同比增長275%。
惠城區已有18個城市社區成功創建綠色社區。
火熱的8月,步入惠城區河南岸街道南城社區,隨處可感受到濃厚的綠色環保氛圍:小區內外、道路兩旁,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社區公共活動場地、道路等戶外環境的無障礙設計,讓老人小孩進出安全便捷;在許多居民家中,節水、節能、廢物利用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這是惠州倡導綠色生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一個縮影。
《惠州市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實施方案》去年印發以來,惠州各大社區積極通過“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廣泛開展生態環保系列活動,讓轄區居民樹立正確的保護生態環境價值觀,并將節水節電、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垃圾分類投放、保護社區樹木花草等綠色生活倡議列入居民公約。
據了解,到今年底,全市將有70%以上的城市社區參與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并達到創建要求,基本實現社區人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目標。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