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病呻吟”未必不是病!惠州一女子確診軀體化障礙

        王女士五年來反復出現胸悶、心跳快、有時頭暈、胸悶等癥狀,曾輾轉于各大醫院就診,但未見效果,今年以來還出現了腹瀉、頭痛等癥狀,體重減輕了20余斤,這讓她更加擔憂自己的身體,在綜合醫院多個科室反復要求完善全身各項身體檢查,先后住院治療5次,治療效果仍然不滿意,醫生發現王女士除了血脂偏高,沒有其它確診病癥。這些年,王女士幾乎把精力都用到看病上,無法安心工作,變得容易抱怨,她埋怨丈夫不夠關心,認為是多年操勞落下了病……

        終于,有醫生將她轉診到精神心理科,王女士最后被診斷為“軀體化障礙”。

        女性發病率高!多在成年早期和更年期

        什么是軀體化障礙呢?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睡眠心理科門診副主任醫師李菲表示,軀體化障礙是一種精神心理疾病,總是以軀體不適感為突出表現,主要為多種、反復出現、經常變化的軀體不適癥狀,癥狀可涉及身體的任何系統和器官,最常見的是胃腸道不適(如疼痛、打嗝、反酸、嘔吐、惡心等)、異常的皮膚感覺(如瘙癢、燒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肌肉關節疼痛等,女性患者月經方面的主訴也很常見,往往伴有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因此患者會到各大綜合性醫院反復就診檢查,但難以發現與軀體癥狀相符的器質性問題。患者內心痛苦但卻往往抵觸探索自己的心理方面的因素,忽視了心理癥結。

        軀體化障礙女性患者遠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發病,更年期女性發病同樣多見。情緒不穩定、敏感及內向性格的女性患者,過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軀體不適及其相關事件,導致感覺閾降低,增加了對軀體感覺的敏感性,從而易產生各種軀體不適和疼痛。病程一般是慢性和波動性的,常伴有社會、人際及家庭方面的問題。

        她們的“軀體不適感”是真實存在的

        李菲表示,臨床上有20%左右的疾病是由心理問題導致的,但很多都被當成了軀體疾病來治。如果出現軀體不適癥狀,首先要到綜合性醫院進行細致全面的身體檢查,在排除器質性問題后,才考慮是否因為心理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患者軀體不適的感覺是真實的,絕非“無病呻吟”,家人需要給予她們更多的理解和關愛,幫助她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鼓勵她們調動主觀能動性,多與外界接觸,在社交和工作學習中找到樂趣,以轉移注意力,緩解焦慮、恐懼、緊張情緒。

        而患者自身,要注意學會通過心理層面來表達情緒,比如學會識別、體察及描述自己的情緒,及時向家人及朋友傾訴;學會在生活環境中通過行為表達情緒,比如運動、唱歌、哭泣,或書法、繪畫、寫日記、手工制作等文藝活動。

        李菲表示,輕度軀體化障礙患者,一般通過心理疏導消除疑慮,往往能自愈。中重度軀體化心理障礙,僅予心理疏導不能奏效,情緒癥狀突出時,須專業醫生予以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李春鳳 通訊員劉菁 鄭愿佩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