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黨代表熱議“擦亮惠民之州品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原標題: 

       市黨代表熱議“擦亮惠民之州品牌”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惠州,惠州,惠民之州。”這是惠州享譽全國的城市品牌。市黨代會報告提出擦亮惠民之州品牌,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與會代表紛紛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討論,期盼惠州在教育、醫療、殘疾人就業、住房保障、人居環境等方面實現進一步的提升,讓每一位惠州人都能切身感受到惠民之州的溫暖。

      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讓每位惠州人切身感受到更加幸福的生活。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東江圖片社供圖

        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

        市黨代會報告提出,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

        市黨代表,惠城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葉妙環說,今年惠城區有2所配建學校已開學,明年還將有6所配建學校投入使用,目前全區所有中小學均已開展課后服務,確保所有有需要的孩子都能參與課后活動。接下來,惠城區教育部門將全面落實“雙減”政策,讓孩子們在校內學足學好。“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們把托管小孩的主體責任放到學校和老師身上,對教師們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議將課后服務工作納入教師績效考核指標,同時重點關注教師待遇,著力補足補齊教師編制,給予教師適度的激勵。”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市黨代表、博羅縣石壩中心小學副校長陳云霞非常關注市黨代會報告提到的教育方面的內容,包括提高“學有優教”水平、全面落實“雙減”政策等。陳云霞注意到,博羅通過實施一系列活動,全面落實好“雙減”政策,切實提高“學有優教”水平,達到減負提質的效果。

        市黨代會報告提出,積極幫扶殘疾人、失業人員等困難群體就業。市黨代表、市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王燕表示,市殘疾人聯合會將貫徹落實市黨代會精神,以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和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共同富裕為主線,切實做好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各項工作,如科學編制好殘疾人事業規劃,加強精準康復服務工作,加強社區康園中心管理,加大殘疾人就業支持力度,加強殘疾人宣傳工作,抓好基層殘聯組織建設,持續做好殘疾人服務機構的疫情防控工作,切實增強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群眾提供多層次高水平衛生健康服務

        市黨代會報告提出,深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融合共享,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提升融入大灣區發展實效。對此,市黨代表、市中心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建民表示,該院將持續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方便群眾看病就醫,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他表示,針對醫學影像檢查排隊時間長的問題,該院將進一步增加設備設施,加強人員配備,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排隊時間,讓群眾看病就醫更快、更好、更方便,同時該院還將統籌院內資源,優化停車系統,合理設置停車位,多措并舉破解醫院停車難題,實現醫院“門好進、車好停”。

        “要為群眾提供多層次、高水平衛生健康服務。”市黨代表、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富強建議,要加強一至三級醫院建設,滿足群眾常見病、疑難病、急危重癥等疾病的治療需求;完善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需求。同時,要織牢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搭建基層心理服務平臺,完善教育系統心理服務網絡,健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心理服務網絡,提升醫療機構心理健康服務能力,特別是要大力支持各級精神衛生中心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織牢中醫藥醫療服務體系,讓人民群眾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

        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

        市黨代會報告提出,推動民生事業進步、城市品質提升、人民安居樂業,不斷增強城市吸引力,打造各類人才向往的幸福家園。

        市黨代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嚴戈科表示,住建部門將持續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到2025年新建保障性租賃住房20000套、公共租賃住房1000套、籌集建設人才住房6000套。2022年我市將開工改造167個城鎮老舊小區;完成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面完成圩鎮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全市農房風貌顏值;繼續推進污水管網建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2023年起生活污泥穩定處置能力達1450噸/日,充分保障我市生活污泥處理處置能力需求。

        市黨代表,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翟偉中表示,該中心將堅定踐行市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促進共同富裕,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的目標任務,全力抓好市容環境衛生保潔水平的提升,以城市品質的提升增強城市競爭力以及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對標國內一流城市的標準,補齊我市垃圾規劃處理設施、垃圾分類設施短板,利用惠州自身優勢,在垃圾焚燒、滲透液處理等固廢處理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堅持以人民群眾滿不滿意作為工作考核標準,健全和完善社會群眾評價體系,讓工作更接地氣更有效果。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游璇鈺 馬海菊 香金群 馮麗均

      編輯:小麗